|
內容簡介: |
本书上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线,聚焦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知识分子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源,通过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和国外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引领的原则、内容、途径,并从政治认同、价值观念、文化基础方面,探讨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实践。
本书下篇着力探讨了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当代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治法治和谐等文化精髓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文化资源,并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探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现实路径探索的创新
|
關於作者: |
叶丽,女,1971年1月生,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曾在《理论前沿》《理论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
王艳华,女,1964年5月生,硕士,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曾在《南京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荣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岳鑫,女,1986年4月生,硕士,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曾在《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荣获黑龙江省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
|
目錄:
|
上篇
第一章 青年知识分子的相关基本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知识分子理论
第二节 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理论概论
第二章 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关基本理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三章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政治观层面政治认同度高与信仰多元化并存
第二节 价值观层面价值取向多元与价值选择趋利性强并存
第三节 人生观层面多样性与继承性共失、功利性与断裂性并存
第四节 道德观层面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激烈撞击
第五节 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有待加强
第四章 国外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现状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俄罗斯及东欧国家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
第二节 美国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
第三节 澳大利亚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
第四节 日本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
第五章 影响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转型
第二节 当代社资关系的演进与特点
第三节 文化因素
第四节 社会因素
第六章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第二节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内容
第四节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途径
第七章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实践
第一节 不断提高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第二节 不断培育青年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
第三节 不断夯实践行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
下篇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蕴
第一节 《资本论》中资本对现代理性的系统性塑造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批判理论探析
第九章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理论基源
第一节 人、人性与治国方略儒法治国思想的人性论根基
第二节 儒家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十章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节 文明冲突论与先进文化建设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走向
第三节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 文化认同对大学生思想内隐形成的影响及作用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内隐形成中文化认同教育对策
第十二章 大数据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述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第十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概述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保障机制建设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和意义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第五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第六节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