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一、努力以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同情了解的思想史研究进路,以新出考古文献与传统文献互证发明的二重证据法,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确证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孔子晚而喜《易》乃是毋庸置疑的史实,并由此推出至晚在孔子晚年所属的春秋末期,《周易》即已成为群经之首,大道之原,而不是像学界主流所认为的要到汉代才如此。二、对孔子的天道观做出新的反思,提出孔子对阴阳五行思想是非常熟悉的,并以之为天道的基本内容。三、对老子哲学思想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智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四、首次基于人的本性(超越性)的角度,对中西哲学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比较。
|
內容簡介: |
书对先秦易学、儒学与道学的学术源流进行了一些探讨,涉及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孔子的阴阳五行观、老庄之道及其生态伦理智慧、从人的超越性看中西哲学的差异等问题,尝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观是一本多元的:一本指中国古典哲学各家皆以天人合一为宗旨,多元指各家所讲的天人合一并不雷同。中西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中国哲学主内在超越,西方哲学主外在超越;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有机统一于每一个人以及每一种哲学及文化中的。至晚在西周初期,中国文化的主流就已经坚定地相信,命自我立,德福相应,命运可以改变,而改变命运的*途径就是以德配天、止恶行善,也就是孟子揭橥的修身立命,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
|
關於作者: |
赵建功(1969-),山西平遥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1992年7月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师从易学大家郑万耕先生;2002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哲学史家许抗生先生。主习易学、先秦哲学及三教关系,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项目《易学哲学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郑万耕教授主持)之子课题《易学中的天人观》、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先秦哲学的生态伦理研究》等课题,著有《周易与现代文化》(与北京师范大学郑万耕教授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2007年再版)、《六朝宗教》(与北京大学许抗生教授、田永胜博士合著,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哲学天人观及其与易学关系之研究》(独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等专著,在《国际易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有《人的悲剧与审美超越》、《先秦儒学中易学从属于礼学说献疑》、《以〈易〉解〈恒先〉六则》等30余篇论文。
|
目錄:
|
目录第一章《周易》的现代反思1
第一节易学热的冷静反省2
第二节《周易》的现代意义8
第二章易学源流及现代发展12
第一节易学史概览13
第二节易学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18
第三章《周易》在国外的传播和研究32
第一节《周易》在东方各国的传播和研究34
第二节《周易》在欧美各国的传播和研究41
第四章孔子好《易》及易学分派考述58
第一节孔子好《易》之相关文献的初步梳理59
第二节孔子的义理易学观及易学分派89
第五章孔子的阴阳五行观及荀子批判思孟
五行说新探93
第一节孔子的阴阳观94
第二节孔子的五行观98
第三节荀子批判思孟五行说的原因102
第六章荀子天人观辨正105
第一节明于天人之分的本义106
第二节制天命而用之辨正113
第七章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120
第一节郭店儒简的天人观121
第二节楚简《老子》的启示123
第三节郭店楚简使疑古派再遭重创127
第八章老庄之道合参130
第一节老庄之道的内涵131
第二节道与无、有137
第三节如何体道?140
第九章老子的生态伦理智慧发微145
第一节道生万物的宇宙观146
第二节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准则149
第三节从事于道的具体措施151
第十章上博楚简《恒先》易解163
第一节以《易》解《恒先》六则164
第二节《恒先》易解173
第十一章从人的超越性看《周易》的理想人格200
第一节人的超越性略论201
第二节从人的超越性看《周易》的圣人观208
第十二章从人的超越性看中西哲学
以先秦时期为主的初步探讨214
第一节中国哲学主内在超越,西方哲学主外在超越215
第二节中国哲学主精神性超越,西方哲学主物质性超越223
第三节中国哲学重主观性超越,西方哲学主客观性超越228
第四节中国哲学主静态超越,西方哲学主动态超越231
第五节中国哲学主隐性超越,西方哲学主显性超越234
第六节中国哲学主阴柔性超越,西方哲学主阳刚性超越236
第七节中国哲学主现世性超越,西方哲学主非现世性超越240
第八节中国哲学主审美超越,西方哲学主非审美超越247
第九节小结252
第十三章修身立命: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256
第一节前诸子时期自求多福的命运观257
第二节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奥义258
第三节孔子德福相应、命自我立的命运观261
第四节顺天休命:《易传》的点睛之笔265
第五节孟子对修身立命的阐扬268
第六节荀子积善成圣的主张271
参考文献274
后记281
|
內容試閱:
|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针缓缓跳动,中国的现代化正以迅猛发展之势向前推进,中国人民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夙愿与当代抱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既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的治国理想,又是一个关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经世愿景。当然,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实践进程,而且是一个理论进程。实践进程需要理论的反思和指导,脱离理论的实践进程必定是盲目无益的;反之,理论进程也需要实践的支撑和证实,脱离实践的理论进程必定是空洞乏力的。中国现代化不断深化的实践进程已经把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推到了一个转型嬗变的关键时期。对此,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们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战略,尤其是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开始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这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谋划在学校制定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总体部署下,把立德树人摆在办学治院的核心位置,围绕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科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努力提升培养一流人文学子、建设一流人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此,我们恰逢其时地筹划出版这套华中人文学术研究文库。
自古以来,无论东西,人文科学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塑造和发展乃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具有根本意义。《易经》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似乎都不为过,因为它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虽然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很重要,但是它们终只能使人成为某种人,而不能使人成为人。唯有人文科学,才能堪称斯文在兹的成人之学抑或安身立命的为己之学。人之为人本乎人性,基于人性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理所当然应以人文教育为天职和本分。人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在于使人学以成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形塑皆与人文教育须臾不可离。若强以离之,则谓舍本逐末,蔽于道也,盖因道之显者谓之文。《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基于这种认识,历代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们都特别强调立德树人和厚德载物。然而,当今时代的人文教育逐渐式微,其前景着实令人担忧!这种状况不是人们在理论上对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所造成的,而是人们在实践上不能把它贯彻落实到位所造成的。在对待人文教育上,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致使人文教育的处境出现了皇后式的尴尬在名义上地位高,而在实际上受冷落。如果我们任由人文教育的处境继续恶化下去,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就很难真正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前,强调中国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来抓,这无疑会有助于改善人文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当然,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还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其中,精进人文学术研究不仅是彰显人文价值和人文情怀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敦化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推出这套华中人文学术研究文库,既是一项旨在改善我校人文教育和人文科学处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促进我国高校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文教育发展而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本文库所收录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部分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其选题内容广泛涉及文史哲三大领域,研究主体包括老中青三代学人。他们不仅是在第一线尽心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且是致力于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既有造诣精深的人文学养,又不乏弘毅致远的人文志向和大爱仁慈的人文情怀。虽然他们的研究成果明显地反映出他们因各自的教育背景和研究兴趣之不同而对人文精神的某一特殊方面的关切、思考和表达,但是恰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也,他们的个体化的思想和言说只有受到广大学界同仁的认真审视和严格评判,才能转变为化成天下之公器。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强调学术研究自由,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和读者对本文库中的每一部作品都尽可能客观公允地提出自己的宝贵批评,不吝赐教,毕竟真理总会越争越显、愈辩愈明;另一方面,我们也强调学术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学术规范、文责自负,衷心希望每一位作者都能够在独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尽可能虚怀若谷地接受他人的指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毕竟每个人的问题视角、理论视域、观点阐释、思想深度、研究方法、论证过程乃至语言表达等方面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性,总有一个从欠完善到更完善的发展过程。
我们相信本文库的出版对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增强人文情怀、繁荣人文学术事业乃至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会有一份积极的贡献。祝愿本文库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学术精品!
2017年9月25日ⅱ先秦学术源流蠡测序ⅰ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大约与古希腊、古印度同时,各大文明古国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形成了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勃兴的繁荣景象。在这一时代,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有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的出现。他们的思想又都为各自国家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人们把这一文化思想发展的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
在我国春秋战国这一文化思想发展的轴心时代中,形成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大深远的两大文化思想的轴心:一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为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而这两大文化思想,其主要的源头,又都来自上古时代的《周易》。因此,儒道两家思想的发展,又都与易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形成了儒家易学与道家易学的分野。由此可见,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首先弄清上古时代的《周易》思想和轴心时代的儒道两家学说。若离开了这些,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无从谈起了。
赵建功博士的这部专著,就是着重研讨先秦时期的易学、儒学与道学的。应当说,这是抓住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的,是很有历史洞察力的。
该专著在研讨先秦易学、儒学和道学时,不再是一般地介绍它们的思想,而是探讨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如: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人的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中国哲学的特点问题,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问题等,并对这些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给人以一定的启发。这是值得我们加以称许的。
具体来说,在先秦易学研究中,该书着重探讨了《周易》的人生观、圣人观,认为人的超越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欲望是超越有限、可朽以达至无限、不朽;同时又指出,超越有限须以有限的存在为基本前提,即要从有限的生命做起;为此,《周易》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等光辉命题,要求人们在这短暂、有限的一生中,应当奋发图强,积极奋进,以自己的创造力,经过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长期实践,掌握宇宙人生的运动变化规律,以达至穷神知化的无限的人生理想境界,亦即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天人合一的超越境界。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研究方面,该书首先探讨了孔子与易学的关系,肯定了孔子晚而喜《易》的史实,并认为孔子奠定了不占而已与观其德义的儒家人文易学的宗旨。其重点则讨论了儒家的天人学说,指出我国古代的天人学说是一本多元的:一本是指中国古典哲学各家皆以天人合一为根本,多元是指各家对天人合一观作了多种不同的解释。至于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该书提出,它们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天人二分与人定胜天的思想,而仍然是在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主流思想指导下所提出的思想,只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补充、充实而已。
在道家研究方面,该书首先探讨了老庄之道的内涵,强调了作为宇宙本原的道,并不是超越于宇宙万物之上的一种高高在上的外在主宰,而是内在于宇宙万物自身的存在,或者说道就是由其生成的宇宙万物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及其大化流行的全过程。所以道与物的关系,应当是道不离物,物不离道道物不一不异,而异而一的。接着又探讨了体道的问题,认为庄子所提出的心斋坐忘的体道方法,实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和精神境界,一种超越了小我的束缚,而达至大我的自由之境。后该书特别强调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以此为一种高的生态伦理智慧。
该书尤其着力讨论了中国哲学的特点问题,以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问题,认为中西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中国哲学主内在超越,西方哲学主外在超越,并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其后的结论是,中西方哲学各有其自身的优长和缺陷,应当努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中西方哲学的融会创新,以达至共同的进步。
综上所述,可见赵建功博士的这部专著,是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见解的,是通过他自己认真的思考所得出的一些成果。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加以关注与讨论的。为此,我写了这一小序,以说明该书的这些特点而已。
序ⅲ许抗生2020年1月18日
先秦学术源流蠡测前言
人类的智慧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终于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公元前800前200爆发出万道霞光。德国哲学大师雅斯贝斯K.Jaspers,18831969谓之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Period。[德]雅斯贝斯著,魏楚雄、俞新天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正是在这一伟大时代,中国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神圣土地上,出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景象,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
当今人类正处于重重危机的裹挟之下,同时又面临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正在创造新启蒙时代。
当人类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之时,总是习惯性地蓦然回首,希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第一颠峰,先秦学术思想蕴涵着无尽宝藏,值得我们深入发掘,以便为当今人类应对日益严重的生存挑战,提供重要而独到的借鉴。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不能再走西方当初走过的弯路,天人合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未来人类的发展而言,其价值更不待言。我们应该通过与现代西方思想的对话,多方位、多视角揭示天人合一观念的优势和独特价值,并发掘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缺陷,从而理性重建适应当今中国发展需要的思想体系,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终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做出应有的历史贡献。
本书题为先秦学术源流,兼含先秦之学术源流和先秦学术之源流二义,即在主要探讨先秦时期之学术思想源流的同时,也涉及先秦学术思想的后续发展和历史影响,请读者方家鉴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