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在国家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政策及社会背景下,本书研究内容及成果无疑符合时代的主旋律,并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实效。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研究了锂渣在混凝土中的再生利用及耐久性。本书共12章,介绍了锂渣在混凝土中再生利用的可行性、锂渣的加工工艺、锂渣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基本力学性能及锂渣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锂渣混凝土在冻融循环、碳化和模拟酸雨等作用下的耐久性;锂渣混凝土经过模拟酸雨腐蚀后的应力-应变关系,锂渣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和受弯构件经过模拟酸雨腐蚀后的力学与耐久性能。本书从锂渣的加工工艺、锂渣混凝土的制备、锂渣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到锂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书适于从事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和废弃材料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科研工作者使用,也可为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许开成,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研究方向:废弃材料在混凝土中高效资源化利用,混凝土损伤演化机理,新型钢混组合结构设计关键力学技术,工程结构材料安全性评价和寿命预测。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30余项。曾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编、参编地方规程各1部,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
张立卿,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绿色混凝土与结构、纳米高性能混凝土与结构、多功能智能混凝土与结构。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10余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中、英文书籍部,在领域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4篇入选期刊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5项。许开成,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研究方向:废弃材料在混凝土中高效资源化利用,混凝土损伤演化机理,新型钢混组合结构设计关键力学技术,工程结构材料安全性评价和寿命预测。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30余项。曾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编、参编地方规程各1部,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
张立卿,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绿色混凝土与结构、纳米高性能混凝土与结构、多功能智能混凝土与结构。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10余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中、英文书籍部,在领域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4篇入选期刊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5项。
陈梦成,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江西省先进工作者,中国优秀留学回归人员,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部共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品质保障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和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铁道学会常务副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日本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江西省三类(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等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会议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80余篇),荣获省部级奖项5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江西省地方标准1部。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4)
1.3研究内容(10)
第2章锂渣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可行性(13)
2.1试验概况(13)
2.2力学性能(16)
2.3本章小结(29)
第3章锂渣的加工工艺(30)
3.1试验概况(30)
3.2预处理工艺对锂渣细度的影响(31)
3.3预处理工艺对锂渣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33)
3.4本章小结(35)
第4章锂渣混凝土配合比和基本力学性能(37)
4.1正交试验设计(37)
4.2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39)
4.3锂渣混凝土抗压强度(46)
4.4本章小结(50)
第5章锂渣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52)
5.1建模方法与模型评价原则(52)
5.2锂渣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55)
5.3本章小结(66)
第6章冻融循环作用下锂渣混凝土的耐久性(68)
6.1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68)
6.2试验概况(69)
6.3冻融循环作用下锂渣混凝土的表现与机理(75)
6.4本章小结(89)
第7章碳化作用下锂渣混凝土的耐久性(91)
7.1混凝土碳化机理(91)
7.2试验概况(92)
7.3碳化作用下混凝土的表现与机理(96)
7.4本章小结(110)
第8章模拟酸雨腐蚀作用下锂渣混凝土的耐久性(112)
8.1混凝土酸雨腐蚀机理(113)
8.2配制模拟酸雨(113)
8.3试验概况(114)
8.4模拟酸雨腐蚀作用下混凝土的表现与机理(118)
8.5本章小结(136)
第9章模拟酸雨腐蚀后锂渣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138)
9.1试验概况(138)
9.2腐蚀与轴压试验现象(142)
9.3腐蚀龄期和锂渣掺量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144)
9.4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锂渣掺量与中性化深度的关系(146)
9.5模拟酸雨腐蚀后锂渣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拟合(148)
9.6本章小结(153)
第10章锂渣钢筋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154)
10.1试验概况(154)
10.2普通组轴压试验(160)
10.3腐蚀组轴压试验(166)
10.4有限元模拟(180)
10.5本章小结(195)
第11章锂渣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力学性能(197)
11.1试验概况(197)
11.2普通组偏心受压试验(203)
11.3腐蚀组偏心受压试验(212)
11.4有限元模拟(217)
11.5本章小结(230)
第12章锂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232)
12.1试验概况(232)
12.2普通组受弯试验(236)
12.3腐蚀组受弯试验(243)
12.4有限元模拟(254)
12.5本章小结(266)
参考文献(268)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获得巨大进步的背后,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工业废渣是排放量大的固体废弃物,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工业废渣是人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工业废渣的合理化利用不仅能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还能有效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锂渣是工业生产碳酸锂产生的废渣,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由于锂渣中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多为游离状态,为锂渣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奠定了基础。作为亚洲锂都,宜春氧化锂资源量约51.04万吨。锂矿开采会产生大量废渣,这些废渣不仅会占用土地,而且会污染环境。锂渣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不仅可以解决锂渣堆放引起的占用土地和污染环境问题,还可以实现锂渣的再生利用,促进绿色混凝土和低能耗、经济工程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8017和51968021)和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33BCB24008)的资助下,本书从锂渣性能及加工工艺出发,对锂渣混凝土的制备、基本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以及锂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书是作者近些年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第1章阐述了固体废弃物在混凝土中再生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对宜春锂渣进行绿色混凝土研究的迫切性,总结了国内外锂渣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明确了本书的研究内容;第2~5章分别介绍了锂渣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可行性、锂渣的加工工艺、锂渣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基本力学性能及锂渣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第6~8章分别对冻融循环、碳化和模拟酸雨腐蚀作用下的锂渣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第9章研究了模拟酸雨环境腐蚀后锂渣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后续锂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有限元模拟奠定了基础;第10~12章分别研究了锂渣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偏心受压和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以及酸雨腐蚀作用下的耐久性能,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
本书共12章,第1、6~10章由许开成撰写,第2~5章由张立卿撰写,第11~12章由陈梦成撰写,并由许开成进行统稿。作者课题组的研究生对本书试验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其中第2、3章的试验工作由黄财林完成,第4~8章相关试验工作由毕丽苹完成,第9章的试验工作由陈博群完成,第10、11章的试验工作由阳翌舒完成,第12章的试验工作由聂行完成。研究生黄文意、胡文兵、易彬和杨宏宇为本书提供了部分资料。在本书的试验及撰写过程中,课题组的黄宏教授、谢力高级实验师、袁方副教授、杨超博士、张季博士、李乐博士等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后,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江西省科技厅对本书研究工作的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0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