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获奖情况: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配套资源:电子课件、教学大纲
本书特色:
经典教材全新改版,观念、内容新,与时俱进
教学配套的手段多样化,配有习题解答和实验指导书,以及学习指导用书。
|
內容簡介: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并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还介绍了数字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及数字化设计方法。本书包含4篇内容,共分为12章。
第1篇依据直流电动机的广义数学模型,建立了直流电动机的闭环控制结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分析了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动态特性,介绍了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运行方法。
第2篇讲述现代交流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静、动态特性分析方法。本篇的重点内容是恒压频比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普通三相同步电动机自控式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及其矢量控制系统、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系统,以及梯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系统。
第3篇介绍了电力拖动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伺服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动态分析和设计,介绍了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伺服系统。
第4篇介绍了电力拖动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基本组成,数字控制器的硬件与软件,以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方法。
本书配有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微信:15910938545;电话:010-8837975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并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还介绍了数字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及数字化设计方法。本书包含4篇内容,共分为12章。
第1篇依据直流电动机的广义数学模型,建立了直流电动机的闭环控制结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分析了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动态特性,介绍了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运行方法。
第2篇讲述现代交流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静、动态特性分析方法。本篇的重点内容是恒压频比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普通三相同步电动机自控式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及其矢量控制系统、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系统,以及梯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系统。
第3篇介绍了电力拖动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伺服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动态分析和设计,介绍了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伺服系统。
第4篇介绍了电力拖动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基本组成,数字控制器的硬件与软件,以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方法。
本书配有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微信:15910938545;电话:010-88379753)。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3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用书,还可供从事电气传动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出版说明
前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绪论
1.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1.1.1电力拖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1.1.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1.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
1.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
第1篇电力拖动直流调速系统
第2章开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1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及其数学模型
2.1.1晶闸管整流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2.1.2直流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2.1.3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广义数学模型
2.2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2.1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结构及其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
2.2.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结构及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
2.2.3他励直流电动机励磁闭环控制系统
2.2.4直流电动机双域闭环控制系统(先升压后弱磁调速系统)
第3章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
3.1调速系统的稳态调速指标
3.1.1转速控制的基本要求
3.1.2稳态调速指标
3.2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
3.2.1ASR为比例调节器时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分析
3.2.2ASR为PI调节器时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
3.3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分析
3.4习题
第4章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4.1动态调速指标
4.1.1跟随性能指标
4.1.2抗扰性能指标
4.2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4.2.1ASR为比例调节器时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4.2.2ASR为PI调节器时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4.2.3调节器设计
4.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4.3.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
4.3.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4.4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4.4.1电流自适应调节器
4.4.2转速自适应调速器
4.5习题
第5章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5.1晶闸管-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V-M可逆系统)
5.1.1晶闸管-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
5.1.2电枢可逆系统中的环流
5.1.3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5.1.4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5.2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
5.3习题
第2篇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
第6章基于稳态数学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6.1基于稳态数学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控制系统
6.1.1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控制原理
6.1.2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机械特性
6.1.3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功率消耗
6.1.4异步电动机PWM调压调速控制系统
6.1.5闭环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控制系统分析
6.2基于稳态数学模型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6.2.1基于稳态数学模型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方式
6.2.2电力电子变频调速装置及其电源特性
6.2.3电压源型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6.2.4电流源型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6.2.5异步电动机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6.3习题
第7章基于动态数学模型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7.1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7.1.1直流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7.1.2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7.2异步电动机在不同轴系上的数学模型
7.2.1交流电动机的轴系与空间矢量的概念
7.2.2异步电动机在静止轴系上的数学模型
7.2.3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
7.2.4异步电动机在两相静止轴系上的数学模型
7.2.5异步电动机在任意两相旋转轴系上的数学模型
7.2.6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同步旋转轴系上的数学模型
7.2.7异步电动机在两相轴系上的状态方程
7.3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结构
7.3.1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7.3.2异步电动机的其他两种磁场定向方法
7.4转子磁链观测器
7.4.1计算转子磁链的电流模型法
7.4.2计算转子磁链的电压模型法
7.5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7.5.1具有转矩内环的转速、磁链闭环异步电动机直接矢量控制系统
7.5.2转差型异步电动机间接矢量控制系统
7.5.3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
7.6具有双PWM变换器的矢量控制系统
7.7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矢量控制系统
7.7.1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7.7.2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矢量控制系统
7.8抗负载扰动调速系统
7.9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7.10习题
第8章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8.1概述
8.2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8.2.1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
8.2.2异步电动机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控制原理
8.3异步电动机DSC定子磁链为六边形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8.3.1直接自控制概念
8.3.2异步电动机DSC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8.3.3转矩计算单元(转矩观测模型)和定子磁链模型单元(定子磁链观测模型)
8.3.4电压空间矢量选择(单元)
8.4异步电动机DTC定子磁链为圆形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8.5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8.6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8.6.1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8.6.2改善和提高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
8.7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
8.8习题
第9章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9.1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的特点及基本类型
9.2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主电路晶闸管换流关断机理及其方法
9.2.1同步电动机交-直-交型变压变频调速系统逆变器中晶闸管的换流关断机理及其方法
9.2.2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主电路晶闸管的换流
9.3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9.3.1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9.3.2交-直-交型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9.4自控式变频同步电动机(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系统
9.4.1自控式变频同步电动机(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原理及特性
9.4.2自控式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9.5按气隙磁场定向的普通三相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9.5.1普通三相同步电动机的多变量数学模型
9.5.2按气隙磁场定向的三相同步电动机交-直-交变频矢量控制系统
9.6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控制系统
9.6.1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
9.6.2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9.6.3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9.6.4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9.6.5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弱磁控制及定子电流的最优控制
9.6.6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
9.7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控制系统
9.7.1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组成
9.7.2无刷直流电动机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比较
9.7.3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9.8习题
第10章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
10.1交流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新型控制策略综述
10.2异步电动机定子磁链轨迹控制
10.2.1异步电动机定子磁链轨迹控制方法的提出
10.2.2定子磁链轨迹控制的基本原理
10.2.3定子磁链轨迹控制的闭环控制系统
10.3电机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
10.3.1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基本原理
10.3.2电力电子传动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
10.4智能控制方法
10.4.1异步电动机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
10.4.2异步电动机模糊控制方法
10.4.3异步电动机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第3篇电力拖动伺服系统
第11章伺服(随动)系统
11.1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11.1.1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
11.1.2伺服系统的分类
11.2伺服系统的控制结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11.2.1直流伺服系统广义被控对象的动态结构
11.2.2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结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11.3伺服系统的稳态分析
11.3.1位置控制系统稳态分析及稳态性能指标
11.3.2提高伺服系统精度的方法
11.4伺服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
11.4.1单闭环伺服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计算
11.4.2双环伺服系统的动态分析与计算
11.4.3交流伺服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
11.4.4提高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
11.5伺服系统应用
11.5.1直流伺服系统
11.5.2交流伺服系统
11.6机器人中的伺服系统
11.6.1机器人简述
11.6.2工业机器人基本控制系统的组成
11.6.3机器人关节伺服控制
11.6.4机器人关节的力伺服控制
11.7习题
第4篇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
第12章电力拖动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12.1引言
12.2电力拖动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12.2.1电力拖动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2.2.2电力拖动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12.3数字控制器设计与控制算法的实现
12.3.1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12.3.2离散化方法
12.3.3数字PID调节器及其改进方法
12.3.4基于极点配置与状态估计的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12.3.5控制算法的实现
12.4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全数字化设计
12.4.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方法和步骤
12.4.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总体方案确定
12.4.3硬件设计微处理器芯片的选择
12.4.4软件设计
12.4.5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全数字化设计
12.4.6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
12.5习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本书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遵循继承特色、修正错误、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线仍然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转速、转矩控制规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分析,以及系统的数字化设计。第3版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在实际的工程中,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均已数字化,数字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来实现。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在工程中已不再采用,本次修订删去了相关内容(第2版第5章)。
2)为避免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与直接自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概念混淆,本次修订从原理上进一步澄清了直接转矩和直接自控制直接转矩的区别。
3)由于稀土永磁电动机在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和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内容进行了增补,使学生和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永磁电动机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
4)加强了数字控制系统理论基础的介绍,增加了数字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工程设计方面的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字系统的设计能力。
本书分为4篇,共12章。第1篇(第2~5章)为电力拖动直流调速系统,第2篇(第6~10章)为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第3篇(第11章)为电力拖动伺服系统,第4篇(第12章)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建议讲课学时为60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学时的增减。考虑到《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程》已详述实验部分,本书不再附实验指导。教学过程中如需思考题、练习题、计算题,可参考由北华大学白晶教授编写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习题集及解答》(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潘月斗副教授、李擎教授、李华德教授担任主编,其中,第2~5章主要由李擎编写,第1章及第6~9章主要由李华德编写,第10~12章主要由潘月斗编写,李华德负责全书的统稿。硕士研究生贺靓、于昭君、陈继义、张彦辉、封芸、王阳阳、张伟锋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录入及校对工作。
我国著名电机与控制专家、天津大学马小亮教授担任本书主审,并为本书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新资料,对本书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全体编者在此向马小亮教授致以深深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次再版难免仍有不当之处,殷切期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为了方便教学,读者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本书配套的电子教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