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牛津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牛津名师撰写,国内专家翻译。雅思、托福真题来源,多所世界名校专业入门读物。三小时读懂那些辉煌一时却失落的文明。
◆三小时读懂那些辉煌一时却失落的文明。
◆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系列丛书,堪称镇社之宝。
◆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雅思、托福真题来源,多所世界名校的专业入门读物。
◆由各领域闻名世界的专家撰写,国内专业学者翻译的通识读物。
◆既是专业级,又通俗易懂,毫无阅读障碍。
◆翻开本书,三小时读懂那些辉煌一时却失落的文明。
|
內容簡介: |
本套装包含《古埃及象形文字》《非洲历史》《苏格兰史》《凯尔特人》四册。三小时读懂那些辉煌一时却失落的文明。
1、《牛津通识课:古埃及象形文字》
三小时读懂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译古埃及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象形文字,蕴藏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力量。
通过破译文字,我们得以走进5000年前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了解他们奇特的思维方式。
古埃及人如何看待生死?
他们如何与神灵沟通?
为什么名字对古埃及人来说如此重要?
在这本小书中,威尔逊教授将从古埃及文字的起源出发,带领我们认识、读写、破译、理解象形文字,领略埃及语与埃及艺术的魅力,揭秘古埃及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2、《牛津通识课:非洲历史》
三小时看透非洲历史的真相,打破对非洲的刻板印象。
非洲人都是黑人?×
非洲的人种类型非常复杂,黑种人只占非洲总人口的约60%,南非和撒哈拉以北地区都以白种人为主。即便在“黑非洲”,不同地区“黑”的程度也千差万别。
非洲人说“非洲语”?×
非洲语言多达1500种,仅尼日利亚就有300多种语言,并不存在统一的“非洲语”,不过其中的许多语言和方言都逐渐消失了。
撒哈拉地区一直是沙漠?×
大约一万年前,非洲的气候进入强降雨时期,到约五千年前,撒哈拉地区形成了湖泊、河流和茂密的草原。但此后的几千年,该地区降雨量下降,*终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大沙漠。
……
在这本小书中,帕克和拉思伯恩两位教授将从非洲的概念出发,带领我们打破对非洲的刻板印象,认识非洲人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探讨非洲的过往与未来。
3、《牛津通识课:苏格兰史》
三小时理清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千年恩怨。
苏格兰曾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长期遭受英格兰王国的侵扰,两国关系剑拔弩张。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它们拥戴同一位君主,共享同一个议会,但两者间的矛盾和隔阂从未消弭。
政治上,英格兰趋于保守,苏格兰偏向自由主义;文化上,两者在语言、节日、艺术、体育等方面大相径庭;宗教上,英格兰国教与苏格兰长老会相互对抗……
这些分歧与冲突,成为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以致今日依然有大批苏格兰民众支持独立公投。
在这本小书中,休斯敦教授将从中世纪苏格兰的崛起开始,带领我们剖析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延续千年的政治恩怨、文化冲突、经济差异、法律分歧、宗教矛盾,理解今日苏格兰人的民族独立意识。
4、《牛津通识课:凯尔特人》
三小时读懂这个深刻影响欧洲文明,却被遗忘的古老族群。
凯尔特人是分布在欧洲西部的古老族群,古罗马人曾轻蔑地称它们为“野蛮人”,但正是这群“野蛮人”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文明进程。如今的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人,都是凯尔特人的后裔。
凯尔特人是欧洲*早掌握冶铁技术的族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和拉腾文化,使欧洲从青铜器时代步入铁器时代。
今天,凯尔特文化焕发了新活力,用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滋养了现代文学、电影、音乐,乃至网络游戏。《哈利?波特》《魔戒》《勇敢的心》《纳尼亚传奇》《海洋之歌》《魔兽世界》等作品都取材于凯尔特文化。
在这本小书中,坎利夫教授将从凯尔特人的起源讲起,带领我们探索凯尔特人的语言、贸易、迁徙和传统,考察凯尔特人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英] 佩内洛普?威尔逊(Penelope Wilson)
英国达勒姆大学考古学系埃及学讲师,著有《神圣标志:古埃及象形文字》。
[英] 约翰?帕克(John Parker)
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非洲史教授。
[英] 理查德?拉思伯恩(Richard Rathbone)
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名誉教授,曾任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理事会副会长。
[英] 罗伯特?休斯敦(Rab Houston)
圣安德鲁斯大学历史学教授,专门研究英国社会历史。
[英] 巴里?坎利夫(Barry Cunliffe)
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欧洲考古学教授,曾任大英博物馆理事。
|
目錄:
|
《牛津通识课:古埃及象形文字》
致? 谢?
插图目录?
第一章? 古埃及文字的起源?
第二章? 象形文字与埃及语?
第三章? 圣书体文字与埃及艺术?
第四章? “我知晓你,我知晓你的名字”?
第五章? 书吏与日常书写?
第六章? 古埃及文字的破译?
第七章? 现代世界中的象形文字?
注? 释?
年代表?
进一步阅读书目?
《牛津通识课:非洲历史》
致? 谢?
插图目录
第一章 非洲概念
第二章 非洲人: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三章 非洲过往:历史之源
第四章 世界上的非洲
第五章 非洲的殖民主义
第六章 想象未来,重建过去
第七章 记忆和遗忘,过往和现在
参考文献
进一步阅读书目 ?
《牛津通识课:苏格兰史》
插图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政治和统治
第二章 宗教
第三章 教育
第四章 社会
第五章 经济和环境
第六章 苏格兰和广阔世界
第七章 文化
结 语 历史的教训
参考书目及进一步阅读书目
大事年表
苏格兰君主(公元 843—1714)
《牛津通识课:凯尔特人》
插图目录
第一章 见仁见智
第二章 地中海世界的视角
第三章 一点史前史:“长时段”理论下的大西洋
第四章 再来一点史前史:中欧的精英
第五章 迁徙的民族
第六章 对话
第七章 讲故事
第八章 共享价值观
第九章 高卢人和罗马人
第十章 不列颠人和罗马人
第十一章 插曲:迄今为止的故事
第十二章 连续的线索:凯尔特人的黄昏
第十三章 重塑凯尔特人
第十四章 寻找身份认同
第十五章 每天晚上都有晚会:新的凯尔特热
第十六章 那么,谁是凯尔特人呢
进一步阅读书目
|
內容試閱:
|
*为什么名字对古埃及人来说如此重要?
(节选自《牛津通识课:古埃及象形文字》)
像大多数埃及神话一样,这个充满暗喻和微妙之处的精彩故事是构建在一个基本原则上的,即一个人的名字包含了此人的本质。此外,知晓名字可以激发一个人,不管是好是坏。对那些地位够高可以用圣书体文字书写自己名字的人来说,圣书体文字的额外魔力是一种有效的混合体。雕像、浮雕或绘画可以是任何人的形象。一旦它被写上圣书体或僧侣体的名字,它就确认了该形象的身份,也确认了该名字代表的人的形象。就像语法限定词一样,它限定这个人是“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埃及艺术让人联想到的那种理想化的形象。雕像表现的体态轻盈的男女,以及墓室壁画表现的大腹便便正在工作的官员,都不是真实人物的“肖像”,而是他们的理想形象,他们的社会等级和地位是由名字和头衔来确定的。确实也会有人物肖像,但都在这个基本原则所限定的范围内。名字意味着形象可以与实体对应起来,这在陵墓和墓葬环境中,以及在神庙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二者都是书写圣书体文字的主要场所。
在墓室中,墓主去世后,对死者的崇拜由祭司和亲属维持。他们在这里奉上食物、液体供品并燃香,滋养死者来世的灵魂,并激活他们的感官。然而,仪式的焦点部分 —— 假门、石碑和供奉桌 —— 都有死者的名字,这些物品成为与死者和象形文字所标注的那个人的接触点。在彼岸的来世中,卡( ka)和巴( ba)通过这些标注特定人物的圣书体文字辨认出这个供给地点。圣书体文字传达正确的信息,并确保死者在来世继续被供食、供水和涂油。
在神庙内,墙上的神祇形象旁边,也写着他们的名字,以确保他们能够参加正确的仪式,并在神庙的宇宙对称性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些形象命名可以给它们带来生命,激活它们,使神的流动的本质内化于他们的形象中。艾德福神庙中的荷鲁斯神像,或是丹德拉神庙里的哈索尔浮雕都是如此。每个人都在其正确的位置上,这似乎很重要。
埃及人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的反方面。如果象形文字本身确实是动物、人、鸟,甚至是爬行动物的形象,而且象形文字中充满了某种生命力,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些生物在书写它们的墓壁上也能复活?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不会威胁死者和他的永生?第五王朝时期,书写于特提( Teti)或佩皮一世( Pepi I)等国王金字塔墓室内的《金字塔铭文》,的确把这种假设当作了事实。在《金字塔铭文》中,动物的符号是没有腿的,鸟的头被砍掉了,蛇或鳄鱼的身体里插进了刀子,人也被画得残缺不全,有时某些符号如果不能以其他方式“致残”,那它们就会被完全替代。
进一步说,完全删除一个人的名字也可以删除其存在。如果墓主的名字被抹去,他的卡就认不出它自己的形象,也得不到供养,因此死者就不能在来世存活。他们的名字、关于他们的记忆以及对他们的崇拜都会被遗忘,他们的生命将失去生机。显然,这是一种责罚,使一个人经历第二次死亡,这是所有人类生命最恐怖的终结方式。在埃及,它既被用来对付人类,也被用来对付神灵,这是一种否认人或神存在的政治或宗教行为。
哈特谢普苏特( Hatshepsut)代表其继子图特摩斯三世( Thutmose III)统治埃及,她使用了“国王”的全部标志和头衔。然而,在她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的名字和肖像从她所建造的许多神庙中都被抹去了,甚至在她为来世生活所设计的祭葬庙中也被抹去。其原因只能猜测,但结果毋庸置疑。有人试图抹去关于她的记忆,以使她在今生或来世都不复存在。同样,在埃赫那吞( Akhenaten)统治之后,其名字和形象被系统地从他所建的埃赫那吞城及卡纳克的纪念性建筑中抹去。
除名毁忆曾是埃赫那吞在其统治期间最喜欢使用的手段,当时他 改 信 日 轮 形 象 的 神 阿 吞( Aten),背离了之前的国神阿蒙( Amen)。他下令将所有纪念物上的阿蒙神名字都清除掉,尤其在底比斯城的阿蒙神的中心及旧宗教政治秩序的支持者之间。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和阿蒙神的名字组合在一起,比如“阿蒙涅姆赫特”( Amun-emhet),意为“阿蒙在前方”,甚至连他父亲的名字都叫“阿蒙荷太普”( Amun-hotep),即“阿蒙是满意的”。没有哪里是安全的,在陵墓中,在神庙中,在雕像和用品上,“阿蒙”一词被真正彻底地抹去。在墓葬语境中也是如此,一个人在来世的存在几乎可以随意被抹去。
在信仰渗透到了政治、社会环境和制度的文化中,否认曾经的存在是一种强烈的政治姿态。这似乎是对一个人所能做得最糟糕的事情之一,而且如此多的文本提到希望名字将继续存在,这一事实表明,失去书面名字的恐惧已经深入人心。就连埃赫那吞自己也在埃赫那吞的界碑上承认了这一点,他说:“它不能被刮掉,不能被洗掉,不能被砍斫,不能用石膏灰泥抹去。它不会丢失,如果它丢失了,如果它消失了,或者它所在的石碑倒掉了,我将在它所在之处,把它作为一个新事物重新创造出来。”
*凯尔特人是什么人?
(节选自《牛津通识课: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Keltoi)这个词从何而来?这是希腊人凭空想出来的一个通用术语,用来指代他们所遇到的不同的北方蛮族吗?(就像“爱斯基摩人”一词在近代被用来描述环极地地区的民族一样。)尤利乌斯· 恺撒对此给出了一些解释。他在公元前 1 世纪中叶关于高卢(法国部分)的著述中,相当刻意地描写了那里的居民,大概是为了澄清这个事实:“我们称他们为高卢人,尽管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他们被称为凯尔特人。”两个世纪后,希腊人帕萨尼亚( Pausanius)强调,“凯尔特人”这个名字比“高卢人”( Galli)要古老得多。其他作家在使用“凯尔特人”( Keltoi 或 Celtae)、“高卢人”和“加拉太人”( Galatae)这些表达时,好像它们之间是可以互换的。
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什么呢?最简单的解释是,至少在公元前 6 世纪,就已经存在一些自称凯尔特人的特定民族。在恺撒时代,他们占据着高卢中部,大约在吉伦德河和塞纳河之间。“Galli”和“Galatae”这两个表达可能意味着“陌生人”或“敌人”,更可能是一个通用的名称,被用来指代北方的蛮族人,其中包括凯尔特人。是否所有的高卢人或加拉太人都认为自己是凯尔特人,我们不得而知。乍一看,古典作家在这些词语的用法上很马虎,但在现实中,这可能反映了温带欧洲非常不稳定的局势,不同的部落因为联盟和相互效忠而合并,采用其中最强者的名字重新命名。在公元前4 世纪,流动性似乎有所增加,包括主要的民众迁徙(见第五章),来自不同部落的小群体可能合并成更大的群体,并很快再次分裂,致使古典作家混淆他们的种族,甚至连这些种族自己也会搞混。因此,对一些古典作家来说,“凯尔特人”和“高卢人”可能被用作指代不同种族身份的具体术语。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术语的使用可能更为宽松,就像今天我们使用的“希腊人”“罗马人”或“美国人”这样的表达。
在公元前 4 世纪之前,关于温带欧洲凯尔特人的直接认知是有限的,但从那时起,地中海世界有足够的机会直接观察他们。一开始,他们是移民、劫掠者和雇佣兵,一些人通过阿尔卑斯山的山口,在波河流域定居下来,并向远处的意大利发起进攻,其他人则从多瑙河中部跋涉到巴尔干半岛、希腊和小亚细亚。后来,罗马帝国的军队扩张到伊比利亚,越过高卢,进入多瑙河中上游流域,罗马人把凯尔特人当作当地的土著居民来征服和统治。通过这些大部分带有侵略性的遭遇,地中海世界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凯尔特人,并且通常是大量的凯尔特人。这还要求他们创造一个哲学框架,来呈现并理解这些可怕的北方人。
作为野蛮人,凯尔特人当然是不同于“我们”的“他者”,因此要用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来描述。这就要强调他们野蛮的一面,即和地中海世界不同的特征和行为。由此出现的是一幅人物漫画 —— 和所有的人物漫画一样,其刻画出的凯尔特人形象是泛化的、选择性的、夸张的 —— 但它包含了现实的基础。
公元前 4 世纪中叶,在柏拉图所著的《法律篇》中,第一次出现了对凯尔特人的好战本性和酗酒行为的描述。他可能是在希腊大陆上的冲突中,从叙拉古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Syracuse)的雇佣兵身上观察到的。然而,雇佣兵并不总是其文化的最佳代表,因此柏拉图的评论可能是带有偏见的,但凯尔特人的这两个特征后来成为反复出现的主题。例如,斯特拉波就非常明确地指出:
“整个凯尔特民族都是狂热的战士,斗志昂扬,十分好斗,但在其他方面是正直的,并不邪恶。因此,当他们被鼓动起来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公开集结,准备战斗。他们临危不惧,即使除了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之外没有任何依靠。”(《地理学》,4.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