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編輯推薦: |
文学馆丛书,是林贤治先生主编的外国经典文学著作系列; 费尔南多佩索阿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大师,也是葡萄牙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其逝世后留下了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表明属于《不安之书》的约五百篇。如今各版本都是由后人从遗稿中整理而来。陈实先生的译本整理了其中的约三分之一。 《不安之书》放在世界文学史中也不失为一个异数。它是一部未完之作,篇目之间并未有特定顺序,可以随意组合排列次序。(见译序《关于作者》) 佩索阿一生有数十个笔名,其中有数个笔名有着各自的姓名、身份、身世、信仰。他们是独立于世的陌生人,也是费尔南多佩索阿。 《不安之书》是散文,是诗歌,是启示录,也是一个诗人的哲学宇宙。期待给予读者在清明澄净之刻,可以随着诗人的文字在真实与幻想的世界肆意流淌。
|
內容簡介: |
《不安之书》是一本丰富而奇特的书。它是一部未完之作,却又穷尽一切,被世人称为灵魂之书。
作者费尔南多佩索阿,葡萄牙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生前默默无名,逝后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大师。在其四十七年的生命里,留下了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标明属于《不安之书》的约五百篇。本书是对其中随笔的整理结集,采用陈实先生的经典译本。
本书是诗人对宇宙、生命思考的诗意呈现,时而锋锐高亢,时而深沉曲折。它是作者遗留给后人的世界拼图,读者可以通过任意组合,解读出一个个形态迥异的灵魂。这些灵魂可以有不同的名字、个性、身世、信仰,但他们都是费尔南多佩索阿。
《不安之书》是诗,是哲学,是启示录。在世界文学史中它也不失为一个辉煌的异数。
|
關於作者: |
译者介绍:费尔南多佩索阿
葡萄牙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生前默默无名,逝后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大师。在其四十七年的生命里,留下了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代表作有《使命》《牧人》《不安之书》等。
译者介绍: 陈实
从事新闻及翻译工作。出版的译著有《造物者悲多汶》《隐形的城市》《不安之书》《小银和我》等。
|
目錄:
|
标题部分
自我检验
我们的静默夫人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丧礼进行曲
在隔离的森林里
树林
连祷文
没有实现的旅行(一)
想像的旅行
人工修饰的美学
假期随笔
自传的片断
气馁的美学
不付邮的信
单人纸牌游戏
万花筒
丧礼进行曲(一)
丧礼进行曲(二)
无名战士墓
占有的湖(一)
帝国传奇
清醒的日记
佩德罗的田园曲
圆柱列
三角形的梦(一)
三角形的梦(二)
雷雨
雨景
不安之夜交响曲(一)
不安之夜交响曲(二)
荒谬
歌颂荒谬
悲伤的间奏(一)
悲伤的间奏(二)
悲伤的间奏(三)
悲伤的间奏(四)
悲伤的间奏(五)
悲伤的间奏(六)
间奏(一)
间奏(二)
无标题部分
我思想
在内心世界造出一个民族
为什么这一切不可以是
在海岸的小湾角那里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
海难?不,我没有经历过
我从巍峨的梦境回到
我对生活要求很少
我羡慕可是我不肯定
我所写的,丝毫不能改变
我在镜里所见的自己的形象
让每一种情绪有一种性格
我羡慕所有的人
不知道什么缘故,有时我会觉得
雨声渗出静寂
抽象的智力活动
卡埃罗写过两行朴素的诗
跟塔古斯河上空那些不安地飞来飞去的
人类灵魂的一生
下着大雨,大些,更大些
如果我没有什么长处
我为自己不完美的文字哭泣
像刚刚开始那么轻淡,落潮
我永远生活于现在
如果生活的内容是在窗前站立不动
我为什么要担心没有人读我的作品?
我没有愤慨的感觉
因为无事可做
世界本能力量的粪堆
每一种奋斗
外面,是柔和的月夜
每次完成一篇作品
有些人工作是因为无聊
雨云转移到南方之后
斜坡带引我们去磨坊
黄昏变成黑夜之前
无论生活多么苦
有时,我会怀着凄凉的欣慰想像
最痛的感觉
我以忿忿不平的心情为时间流逝伤心
我们不知道白日的尽头
云今天,我意识到天空
白昼流畅地没入虚脱的紫色
周围的一切都在溜走
我有最相反的意见
我比时间和空间更老
想像的插曲
灵魂的大悲剧是
庄严的哀伤
对于我,做一个退休少校
抚摸过基督的脚
今天我突然有一种荒诞
但是真实的感觉
起先是一种声音
让我们连手指尖也别碰生活
我几乎可以肯定自己从来没有醒过
我们一路走着
我们崇拜完美
金钱是美丽的
我的灵魂是一个秘密的乐园
有些日子,我所见的人
我经常关切的事
夏季将尽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以应该
集中的注意力
被落日遗弃了的水面
我们梦见的东西
我不知道时间是什么
我看见春天来临
郊野永远是我们不在的地方
各自地,我们一起
把羞辱提升为光荣
他用轻柔的声音唱
旅行?活着就是旅行
现代事物包括
人不应该看得见自己的面孔
只要我们明白世界是幻觉和假象
我没有吃午餐
我看梦里的风景
附录
给马里奥德萨卡内罗的信
给母亲的信
费尔南多佩索阿语(18881935)
|
內容試閱:
|
关于作者
陈实
费尔南多安多尼奥诺盖拉佩索阿(Fernando Antonio Nogueira Pessoa)1888年在里斯本出生,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亦受过良好教育。五岁丧父后,幼弟又于次年夭折,孤独使他创造想像的友伴,这种特殊行为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母亲在他七岁时再婚,继父是葡萄牙派驻南非英属纳塔尔首府的外交官,佩索阿离开里斯本随母亲前往南非之前,写了他一生的第一首诗。其后十年,佩索阿受的是英式教育,学业成绩优异,其间亦曾在商业夜校修读簿记和英文商业信札,十五岁在大学预考中以一篇英语议论文获得维多利亚女皇纪念奖。
在高等中学修读期间,他接触了许多文学作品,英国文学对他影响深远,特别是莎士比亚、弥尔顿、拜伦和勃朗宁几位诗人;在美国作家中,他比较喜欢的是爱伦坡和惠特曼。在这个时期,他也开始写作,除用英文写诗之外还写小说。
完成中学课程之后,十七岁的佩索阿独自回国进入里斯本大学,可是不久就因学生罢课辍学。自己努力进修,同时为一些对外贸易商行翻译、草拟英文和法文书信,维持独立生活。一方面他继续写诗,经常跑图书馆,读了不少法国诗人的作品,包括波特莱尔、魏尔伦、兰波等,从他发表的第一篇散文《在隔离的森林里》可以看出象征主义对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继父的叔父引导,他也读了许多葡萄牙诗歌并且开始用葡文创作,写出一组六首十四行的《美之追求》。
1912年,佩索阿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出现,发表了《从社会学角度看新的葡萄牙诗歌》和《从心理学角度看新的葡萄牙诗歌》,两篇文章引起文化界保守势力的围攻。这以后的十年,是佩索阿文学生涯中最公开活跃的时期,他跟一些诗人和画家朋友合力创办过刊物,发表青年作家和自己的作品,与保守势力进行笔战。作为现代主义运动基地的刊物《奥菲欧》,因为缺乏资金,只出版了两期;另一刊物《葡萄牙未来主义》更短命,只出了一期。
进入中年后的佩索阿,作风出现新的改变,慷慨呐喊的形象消失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更圆熟。在他用英文写的一段札记里有如下的话:
我现在几乎完全不读定了型的文学作品。我已经充分掌握文学艺术的基本法则。我不再需要莎士比亚教给我蕴藉,不再需要弥尔顿教给我完美。我的书全是参考书。我想研究莎士比亚的时候才读莎士比亚。
1935年,佩索阿去世,那时他只有四十七岁,死因是长期酗酒造成的肝硬化。
从1913年起计,佩索阿写这本书直到去世,前后共二十二年,其中超过一半篇幅属于去世前的六年,可以想见之前的十六年进展并不顺利。他写给诗人阿尔曼多科尔特斯罗德里格斯的几封信中都提到这种情形:我最近写的主要属于社会学和不安。你一定已经猜到,后者是指我那本同标题的书。事实上我已经为这本病理学作品写了若干页,杂乱地、艰难地向前(1914年9月2日);我没有附上最近写的别的一些小品。其中有些不值得寄给你,有些尚未完成,其余都是《不安之书》的零碎章节(1914年10月4日);还有跟我的意愿相反,我的心态强迫我为《不安之书》努力工作。可是写出的全是片断,片断,片断(1914年11月19日)。书的内容大部分就是这样没有系统地积聚起来的,许多标志着不安之书的原稿,已经超越原来拟定大纲的范畴,对于主张无为的佩索阿,情况似乎已经难以控制,所以无论什么性质的作品,凡是一时不能归类的,一概加上不安之书的标记,连写给母亲的信也包括在内。他在1932年7月28日写给文学批评家约多加斯帕西蒙斯的信上说:《不安之书》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和重新组合,我真的难以期望自己在一年内完成这个工作。
不同时期的佩索阿在不同作品中所用的署名,共有七十多个,其中十之一二(约十一二人),用他的话说,并不是笔名,是异名的我的名字,这些他我各有不同的身世、个性、信仰、职业和风格,而其中地位最重要的四位,是大家熟悉的三位诗人卡埃罗、雷斯、坎波斯和本书的作者贝尔南多苏阿雷斯。卡埃罗早死,雷斯随后移民,与佩索阿相随至死的只有坎波斯和苏阿雷斯,不过佩索阿认为后者只是他的半个他我,其余半个还是他的自我,因为他的个性气质是我的不完整版本。此外,两个人都是商业机构的职员,都是单身汉,都在同一个旧商业区的公寓租房间住,一生都只恋爱过一次佩索阿还说,他的文笔跟我一样,只是缺乏我那种理性的克制。如果拿两人的姓名做比较,我们会发现,佩索阿的名字Fernando(费尔南多)与苏阿雷斯的名字Bernando(贝尔南多)都由八个字母拼成,其中只有第一个字母不相同;两人的姓Pessoa和Soares都是六个字母,也只有一个字母不相同,只要把Pessoa的头一个字母P改为R,然后连同第二、三个字母移到后面,或者把Soares的第四个字母r改为p,然后连同其后两个字母移到前面,两者就完全相同了。看来佩索阿为这本书的作者选择名字时曾经花过心思。不过苏阿雷斯并不是他的第一个选择,最初为本书作者选的名字是文森特格德斯,遗稿中有另一篇《序文》,其中开头一段是:
我认识文森特格德斯,完全是偶然的机会造成。我们都经常在同一家不昂贵而幽静的食店用膳。见得多了,就自然地点头招呼。有一天,我们凑巧同用一张桌子,随便交换了几句话,以后就交谈起来。然后,我们每天午饭和晚饭都在那里会面。有时我们晚饭后会一起离开,散一会儿步,边走边聊天。
在另一篇属于序言性质的文字里,后半部分亦有文森特格德斯这个名字出现:
这本书是一个从来不存在的人所写的自传。
没有人知道文森特格德斯是谁,做过什么事或者
这本书不是他的著作,这本书是他自己。可是,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无论书页上写着什么,阴影里总有蠕动的玄秘。
对文森特格德斯来说,自我认知是一种艺术和一种道德,做梦是一种宗教信仰。
他绝对是贵族精神的创造者最类似真正贵族体态的灵魂的姿态。
最后一段使人想到《不安之书》好几篇文字都写过王子、公主、骑士、侍从等与贵族有关的人物,不知道是不是可以为佩索阿遥远的贵族血统做旁证。
佩索阿在城市出生,在城市长大,但他回忆里的失去的童年,背景却是乡村沼泽地、池塘、芦苇、野鸭、农庄、井和水池,还有古老的屋子,里面有年长的妇女用钩针编织或者玩单人纸牌游戏。在这些描写里,梦和现实没有清晰的界线,是现实生活里的梦,也是梦里的现实生活;现实也好梦也好,都只是佩索阿内心独白的舞台背景,不必认真划分。《在隔离的森林里》写的是朦胧的梦,《单人纸牌游戏》写的是回忆里的现实,可是原稿上面却有标题:《单人纸牌游戏》(归入《在隔离的森林里》?)两行字,可见二者的基本性质在作者眼里并无分别。博尔赫斯在一篇探讨时间的文章里曾经引过叔本华的一句话:梦和现实都是同一本书的书页,顺次序读是现实,随意翻阅是梦。(他的短篇小说《沙之书》可能就是从这句话得来的灵感)佩索阿是叔本华的读者,说不定也受影响,说不定他就是想写一本让人胡乱翻阅的书,所以原稿上绝少像他的诗一样注明日期。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不安之书》都不像已经完成的书,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译文里用表示的不完整句子,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画出一个人的灵魂。佩索阿去世那年,曾经为自己起过一个占星命盘,认为可以活到1937年,即还有两年寿命(据说,他的一位研究占星学的朋友看出他的计算有错误,但不忍心说穿),所以打算用这两年把所有未发表的作品整理成书出版;计划出版的第一本书是诗集,第二本就是《不安之书》。如果经过增、删、修改,这书的篇幅可能增加若干倍,也可能缩小成为若干分之一,我们不知道。现在这里选择的大约只有全书原稿的三分之一,为了避免让内容过于杂乱,许多专门性质的篇章,例如文学批评、学术讨论、读书札记等,还有一些非译者的学识修养所能译的文字,都只好割爱放弃。
在编排次序方面,因为文稿在箱子里是随便堆放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有研究佩索阿的专家学者也没有一致的看法,似乎无论怎样排列都难望正确。也许最理想的办法是用活页形式印刷出版,让读者自己安排次序,不过这种想法并不切合实际,只能希望读者接受这种没有秩序的秩序。
二〇〇五年三月
作者序言
里斯本一些外观相当体面的酒馆,楼上都说有食肆。这些餐室就像没有铁路的小镇食店一样,充满朴素的家乡风味。除了星期天,顾客都不多,其中不时会有些外表平凡的怪人,人生舞台上的闲角。
有一段时期,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而又要求清静,我成为某家这种一楼餐室的常客。每次我在七点钟左右到那里用晚饭的时候,几乎都看见同一个人。起初我并不在意,后来慢慢对他发生了兴趣。
他身材高瘦,约三十岁。坐着的时候弓着背,站起来却不那么显眼,衣着属于不完全随便的随便。他苍白而没有特点的面孔有一种受苦的表情,既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也不能透露受的是什么苦。这表情似乎暗示各种不同的坎坷遭遇、忧患以及饱经沧桑之后的冷漠所带来的悲痛。
他吃得不多,餐后会抽一支自己手卷的纸烟。他毫不掩饰地观察其他顾客,并非怀着疑心而是怀着稍稍超过正常的好奇。他的观察并非为了审查,只是为了兴趣,目的不是分析他们的行为或者记住他们的形貌。正是这种特点让我对他发生了兴趣。
我开始仔细观察他,我发觉有一种英气能以某种难以言谈的方式使他的五官显得生动。然而因为他整张脸都笼罩着落寞凝聚的寒冷的悲苦所以再难发现其他特点。
我偶然从一个侍应那里听到,他在附近一家公司工作。
有一天,下面大街发生了事故两个男人互殴。一楼食店的人,包括我和上文描述的那个人,都挤在窗前看热闹。我随口跟他说了几句话,他也随口回应了我。他的声音是犹犹疑疑的,平淡的,就像一个已经完全没有指望而不抱任何期望的人。不过,我这样看我的晚餐同伴,也许是荒谬的事。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之后,我们就互相招呼了。然后,有一天,也许因为大家都迟至九点半才到食店这个可笑的原因,竟然交谈起来。他问我有没有写作,我说有。我提到刚出版的文学评论刊物《奥菲欧》。他称赞它,大大称赞它,我觉得意外。我告诉他,我很惊奇,因为《奥菲欧》的撰稿人只对少数人说话。他说,也许他就是少数人中的一个。他又说,这种艺术对于他并不完全陌生,又带点难为情地说,因为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事可做,没有朋友可以探访,又没有兴趣看书,他平时晚上都留在租住的房间里,用写作打发时间。
他的两个房间放着近乎豪华的家具,无疑,不能不牺牲一些基本必需的东西。他特别花过心思挑选座椅,它们都柔软,有厚垫。他也特别着意窗帘和地毯。他解释说,在这样的屋子里可以为沉闷的生活保持尊严。在现代化装饰的屋子里,沉闷生活就是不安和肉体痛苦。
从来没有什么可以驱使他做任何事。他的童年是独自度过的。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团体。他没有修读过任何学科。他从来不属于任何社群。他的生活环境有一种奇怪但是普遍的现象事实上也许是所有人的生活环境都有的正好适合他倾向慵懒、孤僻之类的本能。
他从来不必面对社会或者国家的要求。他甚至逃避自己本能的要求。从来没有什么可以驱使他结交朋友或者谈恋爱。在某种程度上,我是他唯一的亲密朋友。可是,即使我常常觉得自己在应付一个虚伪的人,也觉得他并不真正把我看作朋友,我仍然一开始就知道,他需要一个人让他付托他留下的这本书。起初这很使我烦恼,但我现在很高兴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事情,仍然把他看作朋友,尽力完成他把我牵涉在内的目的出版这本书。
在这方面,客观因素也对他有利,因为环境把我这种性格对他有用的人带给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