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所谓易经思维,实际上是道法自然式的思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在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上。
本书以较新的角度,分为十五章,对《易经》中涉及的生生不息之道、阴阳相倚之道、谦卑处世之道、居安思危之道、德行仁义之道、正人君子之道、人生磨砺之道、信达天下之道、中正和合之道、乐天知命之道、韬光养晦之道、顺天应人之道、合理预测之道、大道至简之道、睿智处世之道,通过简述《易经》中相关卦的含义,并引用脍炙人口的故事,分别进行解读。
通过解读这些思维,拉近《易经》与大众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觉这种东方式的思维模式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并反映在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上。本书把《易经》的思维与人们当下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诸多方面联系起来,弘扬《易经》的正能量,也给读者以人生启迪。
|
目錄:
|
第一章 从春风吹又生看生生不息之道
龙的传说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虽死犹生 舍生取义
第二章 从万物生化看阴阳相倚之道
阴阳生万物
头痛不医头
有两把刷子
第三章 从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看谦卑处世之道
满招损
谦受益
节有度
第四章 从天有不测风云看居安思危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第五章 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德行仁义之道
三岁看大
与人为善
积德有后福
第六章 从身正不怕影子斜看正人君子之道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清心寡欲 坐怀不乱
拥权自重 方能善终
第七章 从梅花香自苦寒来看人生磨砺之道
万事开头难
化险成大道
路遥知马力
风雨见彩虹
第八章 从民不信不立看信达天下之道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你又变卦了
第九章 从不偏不倚看中正和合之道
居中方能得正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不中?中!
第十章 从笑一笑,十年少看乐天知命之道
知足者常乐
有爱就有乐
情绪是心魔
第十一章 从真人不露相看韬光养晦之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
大丈夫能屈能伸
木秀于林易被摧
第十二章 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看顺天应人之道
天意不可违
冬至大过年
大道法自然
第十三章 从神机妙算看合理预测之道
万变不离其宗
一叶知秋
借东风
第十四章 从简简单单才是真看大道至简之道
简易 变易 不易
越高级 越简单
简由心生
第十五章 从左右逢源看睿智处世之道
难得糊涂
聪明反被聪明误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易经》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书,广为人知,被称作群经之首、文化之源。民间普遍认为《易经》只是算卦、看风水的书,其实不然。在《周易系辞上》中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一阴一阳对立、互根、转化,运动不息就是道,这个道就是规律,老百姓每天都在应用阴阳之道,却不一定认识它,而认识到这种规律之大道的人就更少之又少了。
一阴一阳之谓道概括了《易经》全部的秘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易经》打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正是有了《易经》的影响,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直到今天还是阴阳鱼式的、S型的,从来不会直来直去,而是讲究迂回进入、张弛有度、过犹不及、以退为进、物极必反、内方外圆这种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它汇集了数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
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而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认为,中国人的观念中,三个人一起走路,中间为大;说不三不四,就是说你不仁不义;最深奥的是,中国人认为阴阳是一个东西,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西方人认为,阴阳是两个东西,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中国人认为,《论语》就是家常便饭的日常道理,《墨子》是底层的道理,《庄子》是中层的道理,《孔子》是上层的道理。什么叫持经达变?原则是不能变,方法是一定要变。所以,《易经》可能是最高明的辩证理论。
中国人总是把任何东西都分成三段,如上、中、下左、中、右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
《易经》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所有是非对错都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对与错随时会发生变化。运用《易经》的思维方式,才能妥善地处理好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什么是易经思维?有人问:到底有没有鬼?回答说:有。问他:你怎么知道有鬼?他答:大家都说有鬼,所以当然有鬼。如果回答说:没有。问他:为什么没有鬼?他答:他们都说没有鬼,所以就没有鬼。这是一分法,是全盘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二分法的思维方式是,到底有没有鬼?经过判断,坚持说有,或者说没有,这是是非分明的二分法思维。三分法的思维方式是,到底有没有鬼?有没有标准答案?有,当然有标准答案。心中有鬼,就有鬼;心中没鬼,根本就没有鬼。什么鬼?就是疑神疑鬼。这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易经思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我说的是实话,对方却生气了;明明我是一片好心,对方却对我有意见。
有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儿媳妇买了只鸡,熬了一锅很香的香菇鸡汤。汤煮好了,她很高兴,就大声地问婆婆:妈,您要不要喝香菇鸡汤呢?婆婆心想:糟糕了,我回答说要,丢儿子的脸,好像我这个婆婆从来没有喝过这么香的汤似的;我说不要,他们小两口就喝光了,我就没得喝了,那也不行。这个婆婆不好吭声,就坐在那里生闷气,儿媳妇不得其解,也开始生气。问题在哪里呢?儿媳妇压根就不应该问婆婆喝不喝。您要不要喝香菇鸡汤呢?这句话是不能问的,这是不敬的。
要怎么办?儿媳妇要把汤盛好了,端到婆婆面前,说:妈,我不知道这个汤好不好喝,因为我没有经验,您喝喝看,点评点评。让婆婆很有面子,她才会喝。如果让婆婆没有面子,她宁可不喝。很多年轻媳妇不懂,所以才会拼命怪婆婆脾气不好、架子大。
这就是易经思维的典型应用。中国人专门听你没有说出来的话。把二看成二和把二看成三最大的区别是二分法和三分法,这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最大的不同。是与非、对与错,在一些时候有用,但中国的先祖发现,这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有时候不是说你对我就错,你错我就对,它永远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所以古圣先贤早已教育我们要用三分法,比如三才之道三生万物。这个三,就是除了太极的阴与阳之外还有太极的S曲线,老子教育我们曲则全,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永远是拐弯的。
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中国人的思维基础、日常用语,很多能在《易经》中找到依据。
易学家寇方墀老师说过:《易经》有一套符号体系,同样的一组符号,往往隐喻或者象征着多个层面的物象。但是,其内在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的思维。这就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一种象思维模式,它与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大异其趣。
本书试图对中国人的部分易经思维进行归纳、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思维既深奥又浅显,既复杂又简单。通过这种思维,我们可以感受到《易经》离我们是这么近,平时觉得生拗、晦涩的《易经》就在身边,竟日用而不知。所谓易经思维,实际上是道法自然式的思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思维。这种东方的思维模式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即使你未读过《易经》,这种思维模式也会反映在你的言谈举止上。
本书中所称易经和周易是同一个概念。
易经思维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分析、论述的易经思维也仅仅是它的一个部分。虽然不是很全面,但致力于揭示易经思维的特点,由小见大,由浅入深,把身边日用而不知的易经思维尽量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王建平
2020年暮春于苏仙书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