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国晚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均处于大变革时期,也是学界公认的古代印刷出版业的*期。本书从传播学的视角阐释、分析有关史料,着力发掘印刷传播在晚明各个方面的影响,多元解读中国古代印刷术社会传播的历史价值。
|
關於作者: |
郑达威,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24篇,主持省级课题3项,出版教材2部。
|
目錄:
|
章 绪论 / 1
节 问题由来 / 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4
第三节 资料来源与理论视角 / 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5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18
第二章 晚明社会的时代特征 / 24
节 商品经济的活跃 / 24
第二节 等级结构的异动 / 29
第三节 文化思潮的兴起 / 37
第四节 印刷出版的繁荣 / 46
第五节 小结 / 55
第三章 晚明印刷传播的经济影响 / 57
节 坊刻的经济偏向 / 59
第二节 坊贾的特殊性质 / 63
第三节 书坊的生产属性 / 69
第四节 书籍的流通方式 / 74
第五节 小结 / 81
第四章 晚明印刷传播的政治影响 / 82
节 晚明的社会舆论 / 83
第二节 官刻的政治宣传 / 87
第三节 党争的印刷造势 / 97
第四节 平民的舆论参与 / 107
第五节 小结 / 114
第五章 晚明印刷传播的文化影响 / 117
节 晚明社会的大众文化现象 / 118
第二节 士人出版的流行 / 121
第三节 市民文化的勃兴 / 135
第四节 近代科学的萌发 / 157
第五节 小结 / 171
第六章 结论 / 174
一 迈向近代社会的一缕曙光 / 174
二 晚明印刷传播的社会影响 / 175
三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传播 / 177
参考文献 / 178
附录:本书征引的一些重要晚明印刷出版物 / 188
|
內容試閱:
|
前言
晚明时期是有明一代独具特色的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的商品经济、党社运动、市民文化、实学兴起等问题都是明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种实现“信息批量复制”的传播技术,中国原创的印刷术曾经在中国古代创造过诸多重要的社会影响,从刊刻佛经到科举制艺,从儒家经典到民用类书,印刷传播在晚明时期表现出进一步世俗化的趋势。
作为中国古代印刷出版的,晚明时期印刷术的社会影响尤其值得研究。传播学的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印刷术是独立因素,不是依附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技术构件,印刷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非诱因。从传播学视角研究晚明时期的印刷出版活动,有利于开拓印刷术的研究范围,有利于揭示印刷术的关键作用。因此,本书在传播学视角下重新解读已有史料,进行方法创新,充分结合晚明社会的时代特征,选择紧密联系印刷出版活动的相关文献,考证印刷术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社会影响;同时配合适度、恰当的比较研究,避免偏离史实的过度阐释,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经济影响方面,从事商业出版的江南坊刻代表性。晚明书坊的坊贾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参与图书生产的工作人员种类繁多,他们构成一种“商人—文人—工人”三位一体的复杂关系,其他的作坊手工业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晚明坊刻除了书坊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还有当时六大图书市场的集约化生产,以及坊刻图书在工商业城镇的规模化流通。具有文化产业属性的晚明坊刻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江南地区,各大书坊吸收了部分空闲资本,容纳了一些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文化消费市场,充分体现出晚明时期印刷传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