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乌合之众》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乌合之众》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扛鼎之作,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成为改变世界的20本书之一。
★一本讲透政治、经济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与《自卑与超越》比肩!
★一部影响世界的心理学经典,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梁启超等深受影响。
|
內容簡介: |
《乌合之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了人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失去个性,从而引发一系列无意识、非理性的行为,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
關於作者: |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著有《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作品,其中《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比较著名。
|
目錄:
|
[乌合之众]
导言 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群体的主张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和主张的变化范围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犯罪群体
第三章 重罪法庭的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群体
|
內容試閱:
|
[乌合之众]主要研究的是各种群体的心理特征。
通过遗传,每个种族中的每个人具有了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相加就构成了这个种族的心理特征。不过据观察,当这些个体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某种行动目的而聚集成一个群体时,仅仅从他们的聚集行为本身就会产生某些与种族特征重叠的心理特征,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与种族特征大相径庭的新的心理特征。
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组织的群体自古以来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去这种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今天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
我采取纯科学的方式来考察研究群体所引起的最大问题,也就是说,我努力拒绝各种意见、理论和教条的影响,只从方法上去考察研究。我坚信,这是发现部分真理的唯一办法,当我在这里讨论的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时,就更是如此了。如果一个科学家想要澄清一种现象,那他是不会考虑这种澄清会伤害到什么人的利益的。杰出的思想家戈布莱达尔维拉 在其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里讲到,他不属于任何现代学派,因为他经常发现自己的观点和这些学派的各种观点截然相反。我希望我的这项新研究也能获得这样的评价。因为要是我属于某个学派,我的观点必然会带有这个学派特有的偏见和成见。
不过,我在此要向读者解释一下,为什么读者会发现我的研究结论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比如,为什么我一方面指出群体在精神上都极为低劣,即便是精英群体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我又说尽管群体有这种低劣性,干涉他们的组织仍是一件危险的事。
这是因为,我在认真观察了历史事实后,发现社会组织就像人体结构一样复杂,而我们还没有能力让它们在突然之间发生深刻的变化。大自然的表现有时候很极端,但绝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所以,对一个民族来说,最致命的危险就是热衷于大变革。无论从理论上来看这些变革有多卓越,只有能让民族的深层心理立即发生变化,它才是有用的。但具备这种力量的,只有时间。人们受到各种思想、感情和习惯的支配,这些都是存在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制度和法律是我们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反映着我们内在精神的需要,因此制度和法律自然无法改变我们的内在精神。
研究社会现象,就必须研究引发这些现象的民族。从哲学上来看,这些现象可能具有绝对价值,但在实践中,它们其实只具有相对价值。
因此,在考察研究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要看到它的两面性,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去考察它。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纯粹理性的教诲往往与实践理性的教诲截然相反。任何材料都是这样,就连自然材料也不例外。从绝对真理的角度看,一个方,一个圆,都是由一定的公式下了严格定义、绝对不可能改变的几何形状。但是用肉眼看,这些几何形状却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样子,随着视角的改变,正方形可以变成锥形或者方形,圆形可以变成椭圆形或直线。所以,这些虚幻的形状才是完美眼睛看见的东西,才是照片或者绘画能够复制的东西,因此考虑这些虚幻的形状,也就比考虑它们的真正形状要重要得多。有些情况下,虚幻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按照事物准确的几何形状来画它们,有可能会让自然变形,使人无法辨认出它们。我们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的居民只能复制或翻拍物体,却无法碰触它们,就很难对物体形态有正确的认识。进一步说,如果只有少数学者才能认清它们的形状,那它们的作用也就很小了。
每个研究社会现象的哲学家都要牢记一点,这些现象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价值。对于文明发展而言,实践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认识到这一点后,对待通过逻辑分析得出的结论时,他就会更为谨慎。
使他采取类似保守态度的原因,还有一个。社会事实复杂多变,因此人们完全无法全部掌握它们,也无法预见它们的相互影响会带来什么后果。在这些看得见的事实背后,有时似乎还隐藏着种种看不见的原因。看得见的社会现象好像是无意识巨大作用的结果,这往往超出了我们的分析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我们不妨把看得见的现象比作波浪,它反映的其实是海洋深处我们看不见的海底激流的情况。大多数行为都表明,群体在精神上确实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低劣性,但另一些行为好像又被某种神秘力量所支配,古人称之为命运、自然或天意,以及我们叫作幽灵之类的东西,虽然我们还不了解它的本质,却不敢无视它的威力。在民族的内心深处,好像也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比如,还有什么东西能比语言更复杂、更有逻辑、更奇妙呢?这种极有组织、极其微妙的东西,如果不是来自群体无意识的思想深处,还能来自哪里呢?即便是最博学的学者,最有威望的语法学家,也只能勉强记录支配着这些语言的规律,而绝对无法创造这种规律。甚至那些伟人的伟大思想,难道我们就敢断言那完全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吗?这些思想可能出自一些独立的头脑,但诞生它们的土壤不是由无数尘埃堆积而成的吗?那些尘埃就是群体的灵魂。
或许群体一直都是无意识的,但也许这种无意识本身,就是隐藏着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完全受本能支配的生物,其行为却复杂得令我们惊叹。理性不过是人类后来才有的东西,而且很不完美,因为它不能够向我们揭示无意识的规律,也无法替代它。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无意识的行为占很大的比重,而理性只占了很小的比重。无意识现在仍是一种未知的力量,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要是我们只想着待在科学能够认识的狭小而安全的范围内,而不去探索那些模糊的边缘地带哪怕是做猜测与假设我们就只能发现我们能看见的现象,并且局限在这种发现之中。通过观察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不成熟的,因为在这些我们能够清楚看到的现象背后,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清楚的东西,甚至在这些看不清楚的东西的背后,还有一些我们根本看不到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