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集

書城自編碼: 35846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多洛肯,王铭璇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76484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內容簡介:
明代木氏土司文学家族现存诗文集9部,诗文选集1部,即(明)木公《雪山诗选》三卷;(明)木公《雪山始音》上下卷;(明)木公《隐园春兴》;(明)木公《庚子稿》;(明)木公《万松吟卷》;(明)木公《玉湖游录》;(明)木公《仙楼琼华》;(明)木增《芝山云薖集》;(明)木增《山中逸趣》一卷;(明)木增《木生白啸月堂诗云吟阁集》一卷。其中汉语诗文别集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多为孤本,属于均为未经刊印的刻本、钞本。通过对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汉语诗文别集搜集整理的文献考证工作,对各类材料广泛占有、合理分类、归纳总结,在版本上求善,在校勘上求精,从而辑校出迄今为止*为丰富、*为完备、*为系统的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汉语诗文集成,客观、具体、翔实地展现明代纳西族土司文学的真实面貌。木氏文学家族的著述作品非徒自私一门之隽而已,它是整个木氏家族精神和文化的集萃,以及对地域文化、家族文化的在扩展。所以对木氏文学家族诗文别集的搜集整理不仅可以拓展文学家族学的学术视角,还能促进学术在地化研究,让家族著述、地方文献重新焕发活力,走进学术殿堂,丰富民族传统文化。
關於作者:
多洛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整理研究,兼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史料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少数民族文学卷》编委、《民族文学研究》编委、《光明日报》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2011协同创新中心特邀专家。现任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学遗产与文化认同研究所所长,甘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甘肃省一流特色发展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负责人。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发表论文45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成果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目錄
雪山始音/001
雪山始音序003
雪山始音卷上005
七言律诗005
次春园诗十四首005
寄友人莫静夫008
秋日述怀008
小东精舍008
兵旋怀友人008
夜饮忆友人云谷009
登楼009
夏日登北雪楼寄胡鹤野009
赠蓟羽士009
复寄滇友邹本愚010
简复叶先生用韵010
友生务之同游双峰别业010
崖院偶题壁面011
白鹤山庄迁居有感011
忆成都邓大拯011
秋日无酒011
宗古至011
游谋统011
步秋野012
九日东篱叙饮012
山阁中寄简李鹭洲012
访征君樊雪须留饮小洞012
寄疏狂013
草堂戏简答鹤川吴太守013
灯下答故友013
克捷013
兵旋永宁014
夏日留饮三松水亭014
忆妻014
寄雪坞子014
遁痴堂寄题愈光 五首014
游西陇村015
寄双鹤016
简复张举人016
草堂戏呈胡鹤野 三首016
五言律诗017
八月八日与友饮于南野松墩017
波南居士邀游呈海017
冬日简答谭明府017
秋夜017
登玉龙寺017
行师至宝山州018
题遁痴堂四首018
野人送鹿018
一白堂叙留古斋和尚018
重游玉龙寺019
饯鲁卿之江南019
岁莫019
岁除夜立春有妓者侑饮019
访冲漠隐士019
峰堂纪兴二首019
次无心野逸闲咏五首020
遇古楠自怡020
即事021
小墅021
登石松草楼021
猿021
侑渔者游秋湖021
慰怀021
秋日南山书所见022
玉龙山草堂逸兴五首022
山楼夜坐022
题雪山寺虎溪高长老禅壁022
舍叔石松隐居玉山题道霁023
送友之南023
草亭释闷五首023
雪山始音卷下025
七言绝句025
山居吟025
闲咏025
苦雨025
书秋三首025
数兴026
采药026
绝句026
石宝山三鹤野僧来访草亭026
有感二首027
愁027
秋夜027
晚集027
病后感题027
漫兴028
自慰028
即景028
知进退028
拨闷二首028
题画028
观史029
怀古029
遇旧029
夜029
偶作029
琵琶曲029
爱逸029
游览030
寻山室030
野人载酒来030
肥遁030
饮茶030
构屋喜得酒030
送画士030
逸兴二首031
灯下送无须子031
南浦小景031
赠别031
题扇031
春日戏答寸时重032
五言绝句032
书眠032
塞上曲032
塞下曲032
杜鹃词032
晓行032
奉题章草溪033
沽酒033
水村四首033
龙湫观音阁033
南湖晚眺033
自逸034
招隐034
慕古034
金江夜泊034
题江东马舜举昼二首034
乐隐034
白古山馆035
早起035
夏日观南池二首035
村居七首035
水亭题陶云湖隐逸图036
登介石楼036
复愁二首036
独酌036
江亭避暑036
刈麦036
送僧归山036
雨037
霜髯亭子二首037
双峰二首037
午节037
山居即事二首037
有感037
雪山书院三首038
寻玉新斋038
诗酒遣怀038
看病鹤038
访凫鸥子038
登雪岳绀园038
秋夜038
秋早039
雨不绝039
寻樊雪须逸居北墅二首039
白鹤庄039
冬日书雪山精舍039
送武使归塞039
经石门关039
即事039
问民040
樊翁邀饮老夫醉间留题一绝040
秋日述感040
寄辛术士040
同杨白石晓行巨津040
秋日望石上寺040
隐园春兴/041
隐园春兴班043
序045
其一045
其二046
其三046
其四046
其五046
其六046
其七046
其八046
其九047
其一○047
其一一047
其一二047
其一三048
其一四048
其一五048
其一六048
其一七048
其一八049
其一九049
其二○049
其二一050
其二二050
其二三050
其二四050
其二五051
其二六051
其二七051
其二八051
其二九052
其三○052
其三一052
其三二052
其三三052
其三四052
其三五052
其三六053
其三七053
其三八053
其三九053
其四○053
其四一053
其四二054
其四三054
其四四054
其四五054
其四六054
其四七054
其四八055
其四九055
其五○055
其五一055
其五二055
其五三055
其五四055
其五五056
其五六056
其五七056
其五八056
其五九056
其六○056
其六一057
其六二057
其六三057
其六四057
其六五057
其六六057
其六七057
其六八058
其六九058
其七十058
其七一058
其七二058
其七三058
其七四059
其七五059
其七六059
其七七059
其七八059
其七九059
其八○059
其八一060
其八二060
其八三060
其八四060
其八五060
其八六061
其八七061
其八八061
其八九061
其九○061
其九一061
其九二061
其九三062
其九四062
其九五062
其九六062
其九七063
其九八063
其九九063
其一○○063
跋063
雪山庚子稿/065
庚子诗集序067
七言律069
拜和巽隐大中承望雪山诗069
登迎仙楼三首069
春席070
春居玉山院二首070
观竞秋千070
游饮喜春园中醉书壁上071
春夕饮于海棠花下071
春夜聚饮牡丹亭二首071
引诸友游北园071
喜晴夜宴二首072
诗酒遣怀072
病起登东072
夏日引妓游中湖072
忆春072
晓登雪楼073
岭湖东望073
引东嶙游白古渠073
玉院小酌073
夏饮北塘074
雪山楼中双鹤同赋回字074
草堂闲适步北溪上韵074
泛湖虹见作之074
玉湖边074
送葵坡补任黎州075
晚晴携双桃复饮南湖075
秋夕诸友重会北冈书院小酌075
秋晚眺中湖075
暮秋南望075
游湖上寺076
雨夜忆友感怀076
复寄滇城萧友人韵076
叠范菁山登洱水楼韵076
重韵菁山云龙道中小憩077
游玉湖二首077
赓习庵怀秋韵077
秋饮忆竹山077
送沧城李鹭洲077
桥上邀四友饮078
寿日醉中拜和吕仙翁韵078
西园述事078
重登迎仙楼078
登介石楼次梦樵子韵079
希源亭会饮赵松坡偶揭放翁诗
指青字韵步之079
题松坡宅079
五言律079
题雪山079
筵前观美人080
和湖月寄来诗图便面080
元夜前一日赴饮南厅二首080
赏元宵080
雕房观丽080
春饮北塘晚归080
题松与真真倦绣图081
和月坞春游榆城韵七首081
双峰书屋082
别春082
小子升邀饮南川书墅082
避暑林中而饮082
送友人回滇082
饮酒082
游九十峰深处二首083
雪院醉中诗示琮弟083
题周昉梅花仙子083
步宗古题大理韵二首083
雪山院中自寿084
八月廿四夜与众客饮于清槐亭084
游湖084
秋日野眺二首084
依韵寄友人杨雨溪085
次玉林游榆海韵085
出郭085
题高三野隐居书屋卷三首085
戏和东渠访隐086
七言绝句086
嘉靖恩赐辑宁边境四字086
太史升翁取石鼎以诗侑之086
华马国087
和铁冠居士谒蜀江武侯祠韵087
胡拍词087
春姬087
醉中作088
赏牡丹088
和古韵088
东皋饮088
迎仙楼中忆吕翁088
问棠梨花089
送客089
春闺怨089
宫娃词089
饮春会089
怀行兵者090
春游戏题二首090
寻春090
席间即事090
芙蓉伴饮091
约人看花091
山行091
二春侍饮091
暮春看牡丹091
再赏海棠花091
惜花二首091
与春留饮晦夜092
落花词092
送朱州倅回乡092
珊瑚寄箐山先生092
雪山深夏092
炎画邀春饮于水阁093
避暑南涧093
四月尽093
采莲词六首093
自种柳094
新亭酌月094
秋夜095
秋日思春095
秋夕待人095
题务山隐居095
冬日喜饮095
群儿堆雪为塔喜而有作095
五言绝句096
自述096
题燕用赵松坡韵096
酒家二首096
醉狂096
游东园池亭三首097
春英097
春眠戏作097
书院醉题097
春来097
寄春媛097
题背机女097
饮中咏春香098
筵前戏鼓098
仲春诸友醵饮南圃杏亭098
郊饮夜归098
散宴098
朵甘人送犀足酒盘099
观仕女博塞099
问故人099
晚醉099
问羽士099
雪莲劝饮099
怨昭君099
四月观玉院子牡丹099
湖边过099
对妓喜酌100
赏饮薝卜100
榴边春女100
观湖遇雨100
立秋100
秋兴三首100
晚坐东溪亭101
江村晚眺101
江行101
石海子101
菊婢102
溪女102
望湖102
月下戏饮102
七夕宿于玉峰东泉102
秋阁晚坐102
夜闻王雎有感102
看剑102
览镜103
书字103
御临西103
宫怨103
题王恭湖山暮雪图103
十月103
雪宇夜坐104
冬夜席间和南坡韵104
雪夜醉题104
观舞魔104
卜远人104
辩物性104
白峰馆104
送李挥使104
访隐105
观猎105
偶得白驼喜赋105
跋105
万松吟卷/107
万松吟卷序109
七言律111
万松吟111
和月坞扇寄升庵韵十首111
雪山113
雪湖113
雪林113
雪崖114
雪松114
雪楼114
登岳114
万松堂115
述怀115
再题书院115
乐松堂116
题高瀫秋景116
茅斋闲咏116
题三松绘卷116
纪玉岩春辉别墅117
游西龙洞117
柬鹤川张东园117
春游117
微雨后赏手植双海棠118
云端书屋118
万松草亭小咏118
春日闲适118
南圃赏饮群春118
席间新得小春皓月双娥侍饮
喜作119
题倪云林秋晚图119
春饮南坡园119
春夕壶中宴饮119
仲春日游南郊望湖情畅作之120
清明引宾游赏西山园120
约李生晋春游不期120
题樊隐林壁120
假钓游石峰小湖120
寄柏斋隐居龙坡121
引双桃重游南湖醉后狂书121
留客赏牡丹121
南和闲步121
春游书所见121
寄北窟山蒲庵长老122
重饮西园122
自正月昼阴夕晴霜雪交作至
仲春未日色昏黄风吹更恶
此春行冬令感而记之122
赏园122
叠韵答雪溪寄予之作122
暮春饯李凫溪行123
南村野堂123
季春廿五日立夏饮石溪园123
夏日书雪峰新宇123
上双坡榆河岭123
书院喜晴梅雨短述124
六月居双杨水榭124
末夏晦日引春云泛保峰南渚124
书怀寄云江124
秋日丘塘关望鹤川124
济川桥望秋124
游成纪125
秋行谋统125
登北山重滴楼125
访东陂小亭125
秋日同羽士玉窟饮于水亭有
小姬侍饮清童瀹鼎醉于
喜书126
送杨月江行126
季冬廿日留别张染髭赓晴雪韵126
寄朝霞樊举人126
五言律126
书院晚坐126
访双崖隐居127
首春西园试饮127
题玉山松堂127
春社127
拜题南园翁画127
喜雨后戏游崖脚池园127
晚归山屋128
书望北亭128
寄南宅春姬128
五月过干海地128
秋阴128
和中溪扇中韵128
晚登白峰挹翠楼129
赠羽客杨竹屿129
秋日游白鹿山129
次竹山晚泊呈海韵129
晓行白浪沧129
秋日连雨晚坐北冈小楼130
末秋雨晴步郊晚眺西山兰若130
霜后晓望东畴130
七言绝句130
题平山画130
次蓝关记怀升庵韵二首131
戏题青娥坠杯131
书扇寄月江131
春日晓起有感131
怀寄禺山外史131
病中寄板松山人132
春阴短述132
别张海亭132
菊边喜饮132
叠三池登明诗台韵二十首132
宗古来135
五言绝句135
咏蝶135
惜春135
书院135
一静堂135
题小隐图135
溪阁延樊月耆136
题春怨图136
自题136
寻寄庵山室136
夏日独居136
晚坐怅怀136
病起136
题秋闺小罨136
內容試閱
整理前言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在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文化体系。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流文化,中原汉文化不断吸引着周边民族向其靠拢,对边缘文化予以冲击和触动,建构起以其为中心点的网络体系。自元代以来,在大一统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基本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至有明一代,云南少数民族汉文创作形成一定规模。这正是其与中原民族之间的交往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了以经济、政治、文化、血缘四个方面为联结的纽带关系,从而为其创作的生成提供了合理的空间。统治阶层政治政策的演变、地域文化的变迁、教育科举的建立以及哲学、宗教的介入都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汉文创作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在有明一代文教策略和三屯(军屯民屯商屯)政策大面积铺展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汉化的崭新历程逐渐开启,形成了云南蛮夷之地以夷化为主流转向以汉化为主流的历史趋势。明太祖以武力平定西南民族地区后,施行文教以化远人的策略,在西南地区设立儒学,在各地修建学宫、任命学官、开办学校,诱导闾里子弟就学,向土民开科举之门,儒学影响渐深。加之三屯从中原徙来大量汉人,西南地区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据《明史地理志》统计,云南一省,明代以三屯形式移至云南的汉族,至万历六年(1578)已达一百四十多万人,大大超过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量。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全面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至明中后期,出现二百年来,熏陶渐染,彬彬文献,与中州埒矣的文化盛况。
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聚集区。由于其地处边地,长时间与中原阻隔,所以文学一直不彰显于世。云南的古代文学,汉以前不可论。汉代云南文学仅在典籍中有点滴记载。汉以降至唐宋,虽也有些许作家略存其作,却难窥其全貌。元朝时云南设行省,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也有相应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