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为推动五四运动史研究向前发展,北京大学于2019年6月2223日主办了百年回看五四运动为主题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文学术论坛。本书为论坛论文的集合,以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宗教五四时期历史人物与思想研究国际视野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省思与诠释为栏目名,共收入50余篇论文。
|
關於作者: |
欧阳哲生,1962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民国学术史、近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著有《科学与政治丁文江研究》《严复评传》《再读胡适》等。
|
目錄:
|
上册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
作为事件的五四运动
从档案文献看北洋政府对五四运动的处置 欧阳哲生
文化冲突中的文化政治与政治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观念的生成 张宝明
从国家到地方:中国现代国家改造中的战略退却
对五四运动和联省自治运动关系的考察 王续添
五四运动前后个人主义兴衰史
兼论其与社会主义团体主义的关系 杨念群
五四开放时代与婚姻自由思潮 梁景和
政治运动对青年政治成长和政治选择的影响
以参与五四运动的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生为例 金安平
电报与政治时间
重新理解1919年的五四事件 郭双林
新知识群体与五四运动程美东
五四一代的分化重组与国家主义派的起源 田嵩燕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
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方维规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许纪霖
五四新文化的深层结构性转换
浅论白话革命的伟大意义 张旭东
新文化的出版姿态、知识构建与社会传播
1923年商务版《新文化辞书》的历史透视 黄兴涛
骈散、汉宋之争与学者文人的纠葛
学术史视野下北大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渊源 李帆
所谓新旧:重建五四历史叙事 马勇
学术多元化的源流
近代文艺复兴说的思想阐释 罗检秋
民初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 邹小站
严复信达雅爰及所谓文字上的一种洁癖 王风
五四时期:中国史学的文化史转向 张昭军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宗教
多元宗教观:新文化运动多元性的一个论域 王中江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何以能够战胜儒学 周程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科学建制化 王扬宗
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思想 陈洪捷
五四时期反孔非耶复古之三重奏及其原因探析
以20世纪20年代非基督教运动为中心 张永超
传媒、知识分子与五四白话文运动
以《晨报副刊》为例 岳亮
下册
五四时期历史人物与思想研究
重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耿云志
钱玄同、钱三强家书解读 杨天石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张力:严复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黄克武
蔡元培校长与五四运动 胡军
蔡元培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 左玉河
语境、时间、空间:五四人物胡适如何纪念五四 杨金荣
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
对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的再评价 席云舒
鲁迅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抵抗性 姜异新
李大钊青春思想研究 王宪明
五四运动的历史见证
以北京大学学生成舍我为例侯 杰 殷乐
梁启超与章宗祥 韩策
从一战到五四:梁启超欧战及外交思想之变迁 朱中原
国际视野中的五四运动
从世界来看中国文化的意义
以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关系为视角 张西平
华盛顿会议前后的美国对华态度
以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为中心 王笛
五四运动前后英国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华传播的监视与评估 侯中军
鲁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19261954) 顾钧
五四时期杜威政治哲学讲演中的意涵与理解 彭姗姗
军国主义、尼采哲学与社会革命
早期《新青年》中的德国想象 毛明超
在示威骚动与民众运动之间寻找共同之路
20世纪20年代韩国对五四运动报道的转变 孙成旭
从1919年前后日本的文化主义来看中国新文化运动 竹元规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省思与诠释
百年省思:走出五四的浪漫氛围 汪荣祖
我心目中的五四 陈漱渝
美德、角色、风气:清末到五四学术思想变迁的一个新视角 王晴佳
民初政论报刊的分化与新文化运动
以《甲寅》《新青年》《太平洋》为中心 陈友良
共同的纪念,各异的诠释:1948年之平津五四纪念 刘一皋
社会时代与历史认知:70年来五四运动研究衍变评述 李学智
编后小记 欧阳哲生
|
內容試閱:
|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出版说明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是2018年北京大学百廿周年校庆之际,我系在学校财政大力支持下启动出版的一套历史学研究丛书。与已经开始出版的《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世界史研究丛书》《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未名中国史丛刊》相比,《北京大学史学丛书》选题范围更为广泛,除新撰专著外,也包括旧作增订、学术集刊、专题论文集、个人论文集等,旨在更加全面和充分地展示我系的学科建设成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渊源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是全国高等教育中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机构。其学术实力在全国高校历史学院系中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学术界也具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随着兄弟院校历史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我系原有优势地位渐趋微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保持和发扬前辈师长的优秀学术传统,在已有基础上继续补充力量,整合队伍,拓展研究领域,明确学术标准,树立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和保护学术创新,力争产生更多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为北京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北京大学史学丛书》出版的意义,亦在于此。
本套丛书出版,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谨致谢意。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9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