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可再生能源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绩效不仅体现在利用规模上,还表现为对经济和能源系统的贡献,能源与环境技术的进步,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从而导致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某个方面绩效的评价与研究,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在研究内容上也仅限于个别国家或者个别年份的研究;而且,对影响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因素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不够,缺乏定量化的分析,无法识别其中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书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的内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解析,并据此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在2004~2016年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识别影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能源绩效、经济绩效、技术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五个方面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据此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评价构建基于多准则评价方法的集成评价模型,然后对13个国家在2004~2016年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3)使用SWOT分析整理和归纳影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使用Fuzzy-DEMATEL模型来对影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识别;(4)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的评价结果和影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上的经验,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张龙,男,汉族,1988年7月生,湖北省襄阳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管理学博士,2017年6月于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担任讲师。 2007年9月至2011年6月,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商管理(双语教学)专业,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赴丹麦奥胡斯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学习。 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能源安全与政策、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Energy, Energy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主要承担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管理运筹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
目錄:
|
第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章绪论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pan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相关概念界定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3研究目标与内容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4研究方路线
第2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2 l可再生能源潜力评价研究
2.2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的评价指标
2 3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的评价方法
2.4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
2.5现有研究评述
第3章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pan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内涵分析
3.2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 3维度解析与要素分解
3.4指标遴选与体系建立
3.5本章小结
第4章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集成评价模型设计
4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评价方法比较与选择
4.2方法的集成与
4 3集成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4本章小结
第5章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5.pan研究对象确定和数据收集
5 2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综合评价
5.3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横向分析
5.4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纵向分析
5.5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绩效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6章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pan影响因素的识别
6.2 FuzzvDEMATEL模型
6.3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6.4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讨论
6.5本章小结
第7章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7.1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7.2中国当前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7.3中国与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
7.4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7.5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与展望
8.pan主要研究结论
8 2研究创新
8.3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