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发达国家和地区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及国内外比较、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战略、我国冷链装备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和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建议。本书以冷链物流和冷链装备为对象,注重基础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力图在提供国内外冷链物流最新数据和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反映行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趋势,探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并提出发展建议。
本书可为各级政府、行业决策机构和企业决策者制订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也可供从事冷链物流与冷链装备研究、设计、生产、投资和运营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参考。
|
目錄:
|
序言
前言
编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冷链物流
1.1.1 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
1.1.2 冷链物流的定义
1.1.3 冷链物流的组成
1.2 冷链物流的作用与意义
1.2.1 降低食品损失与保障食品安全
1.2.2 支撑新经济增长点
1.2.3 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1.3 冷链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第2章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现状
2.1 行业市场规模综述
2.1.1 冷库与冷藏车市场规模
2.1.2 生鲜农产品(果蔬)冷链市场规模
2.1.3 肉禽类冷链市场规模
2.1.4 水产品冷链市场规模
2.1.5 乳制品冷链市场规模
2.1.6 快消品冷链市场规模
2.1.7 速冻食品冷链市场规模
2.1.8 餐饮规模
2.1.9 生鲜电商规模
2.1.10 药品冷链市场规模
2.2 冷加工
2.2.1 果蔬预冷
2.2.2 肉禽冷却
2.2.3 速冻
2.3 冷冻冷藏设施与冷链物流中心
2.3.1 行业现状概述
2.3.2 技术现状概述
2.3.3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 冷藏运输
2.4.1 我国冷藏运输概述
2.4.2 冷藏运输技术现状
2.4.3 我国冷藏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2.5 销售末端设备
2.5.1 我国冷链物流销售末端设备概述
2.5.2 我国冷链物流销售末端设备技术现状
2.5.3 我国冷链物流销售末端设备存在的问题
2.6 冷链电商
2.6.1 我国冷链电商发展概述
2.6.2 我国冷链电商技术现状
2.6.3 我国冷链电商存在的问题
2.7 冷链物流信息化
2.7.1 冷链物流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2.7.2 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现状
2.7.3 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8 冷链物流标准化
2.8.1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现状
2.8.2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及国内外比较
3.1 日本冷链物流行业现状
3.1.1 日本冷链物流的特点
3.1.2 日本冷链物流的做法
3.1.3 日本冷链物流法规与标准
3.2 美国冷链物流行业现状
3.2.1 美国冷链物流的特点
3.2.2 美国冷链物流的做法
3.2.3 美国冷链物流法规与标准
3.2.4 认证制度
3.3 欧洲冷链物流行业现状
3.3.1 欧洲冷链物流的特点
3.3.2 欧洲冷链物流的做法
3.3.3 欧盟冷链物流法规与标准
3.3.4 认证制度
3.4 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比较
3.4.1 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冷链物流的特点
3.4.2 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总体比较
3.4.3 国内外冷链物流信息化比较
3.4.4 国内外冷链电商模式对比
3.4.5 国内外冷链装备与设施认证比较
第4章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战略
4.1 发展环境
4.1.1 政策发展环境(P)
4.1.2 经济发展环境(E)
4.1.3 社会发展环境(S)
4.1.4 技术发展环境(T)
4.2 市场需求分析
4.2.1 需求量分析
4.2.2 物流服务品类
4.2.3 需求特征
4.3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目标
4.3.1 冷链物流专业水平提高
4.3.2 冷链物流结构逐步优化
4.3.3 冷链物流运行效率提高
4.3.4 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提升
4.3.5 冷链物流盈利能力加强
4.3.6 冷链物流创新能力提高
4.3.7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增加
4.4 我国冷链物流整体发展布局
4.4.1 建设全国冷链流通网络干线体系
4.4.2 建设智慧化物流园区
4.4.3 建设高效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4.4.4 建设多元化冷链仓储设施
4.4.5 建设联运枢纽和冷链装备升级
4.4.6 建设城市重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4.4.7 建设现代化的区域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4.4.8 建设城乡冷链物流配送工程
4.4.9 推进区域冷链物流协同发展
4.5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4.5.1 高效化
4.5.2 智慧化
4.5.3 可持续化
4.5.4 全球化
4.5.5 标准化
4.5.6 品牌化
4.5.7 数字化
第5章 我国冷链装备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5.1 我国冷链物流装备技术发展趋势
5.1.1 高效节能
5.1.2 安全环保
5.1.3 精准环控
5.1.4 信息化
5.2 食品品质保证的精准环控
5.2.1 温度控制
5.2.2 湿度控制
5.2.3 气体成分调节
5.2.4 磁场辅助技术
5.2.5 电场辅助技术
5.2.6 光照辅助技术
5.2.7 微波射频辅助技术
5.2.8 高压辅助技术
5.2.9 玻璃化技术
5.2.10 其他辅助处理技术
5.3 冷链装备与设施安全
5.3.1 大型冷链设施安全
5.3.2 保温材料防火
5.4 冷链装备环保
5.4.1 冷链装备环保相关政策
5.4.2 冷链装备用制冷剂的环保技术与措施
5.4.3 采用环保制冷剂的冷链装备
5.5 冷链装备节能
5.5.1 冷加工
5.5.2 冷冻冷藏
5.5.3 冷藏运输
5.5.4 销售末端
5.6 冷链物流信息化
5.6.1 信息感知技术
5.6.2 食品安全溯源技术
5.6.3 模型构建与分析决策技术
5.6.4 智慧冷链物流技术
第6章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建议
6.1 冷链物流标准化
6.2 冷链装备与设施认证
6.3 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6.3.1 易腐食品贮运品质控制技术
6.3.2 高效、绿色、精准冷链装备
6.3.3 制冷系统安全技术
6.3.4 冷链物流信息化
6.3.5 基于信息化的绿色冷链物流全程优化技术
6.4 建立冷链物流装备产业的产学研用管技术平台
6.5 人才培养
6.5.1 营造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社会氛围
6.5.2 设置供需匹配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6.5.3 构建冷链物流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6.5.4 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6.5.5 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专业知识培养及安全培训
6.6 鼓励新型商业模式发展
6.6.1 建设开放型共享资源平台
6.6.2 企业与
|
內容試閱: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从初级需求的“吃得到”向更高要求的“吃得好”转变。我国易腐食品产量巨大,腐损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和发展先进冷链装备,降低易腐食品流通腐损率,保障易腐食品品质及安全,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支撑新经济的增长点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热点问题。本书的编写旨在提高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冷链物流同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冷链物流的重视,为各级政府、行业决策机构和企业决策者制订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发达国家和地区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及国内外比较、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战略、我国冷链装备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和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建议。本书以冷链物流和冷链装备为对象,注重基础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力图在提供国内外冷链物流最新数据和整体情况基础上,反映行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趋势,探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并提出发展建议。
本书是在周远院士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编。参编人员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田长青[第1章(1.1.3除外)、3.2、3.3]、王俊杰(2.2.3.2)、徐洪波(5.1、5.5),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刘升(1.1.3.1、2.2.1、2.4.2.5)、杨信廷和韩佳伟(2.7、3.4.3、5.6),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马进(1.1.3.2、2.2.2、2.3)和司春强(2.5、3.4.5、6.2),上海海洋大学谢晶(1.1.3.3、5.2),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刘京(2.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隋继学[2.2.3(2.2.3.2除外)],广州大学谢如鹤和刘广海[2.4(2.4.2.5除外)],西安交通大学晏刚(2.5),北京物资学院魏国辰(2.6、3.4.4、第4章、6.6),中国制冷学会杨一凡(2.8、6.1),日本前川制作所钱振翼(3.1),天津商业大学刘斌(5.2)、田绅(5.3)、申江(6.5),华中科技大学邵双全(3.4.1、3.4.2、5.4、6.3、6.4、6.7)。由周远院士、田长青研究员、申江教授负责全书构架设计、大纲制定和编写组织,由田长青研究员、邵双全教授和申江教授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制冷与人工环境课题组研究生战斌飞、蔡迎红、冷冬梅,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董希、宋蓉、李明珠帮助查阅、整理了大量资料,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本书涉及领域很广,编者水平有限,必有许多欠妥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