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现代西方哲学是建立在 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的, 然而对主体性的批判成为 贯穿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 的重要主题。马克思对现 代西方哲学的主体性原则 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 他在对德国观念论哲学批 判过程中开辟了理解主体 性的新的道路。马克思的 主体性思想是关于主体与 对象、客观化与主观化、 自我与他者、普遍之我与 个体之我等关系问题的基 本观点,马克思揭示了资 本主义特有的主体性结构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以 潜在的、内隐的方式存在 于他的理论体系中。
本书试图以文本为依据 ,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进 行深入发掘与系统阐释, 并且将其放入西方哲学主 体性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分析其所实现的历史 变革,在此基础上,展开 其与批判理论和后现代哲 学的对话,揭示马克思主 体性思想的当代意义。
|
目錄:
|
绪言 主体性的命运与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一、主体与主体性:从凯旋到式微与反思
二、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几种基本解读范式
三、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研究的问题域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章 主体性思想探源
一、内向性主体的确立
二、从启蒙主体到浪漫主体
三、黑格尔的综合与费尔巴哈的批判
四、现代主体性的内在矛盾与危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文本分析
一、开端之作:博士论文
二、早期文本:从《德法年鉴》到《巴黎手稿》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三、形成与发展期作品: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
四、后期著作:《资本论》及其手稿
五、小结: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连续性
第三章 实践主体对内向性主体的
一、内向性主体与哲学的自恋
二、马克思实践主体的新视域
三、主体性的社会性奠基
四、实践主体与开放的总体性
五、小结:实践主体对内向性主体的
第四章 主体性的历史生成
一、主体性生成的本体论基础
二、主体性历史生成的辩证法
三、现代世界主体性的异化形式
四、个性自由与主体性的自在自为
第五章 主体性的价值维度
一、价值主体的先在性
二、马克思与反讽
第六章 对话:批判理论与后现代哲学
一、批判理论、后现代哲学与马克思的相遇
二、批判理论:非同一性与交往理性
三、后现代哲学对主体的解构
四、重读马克思与当代哲学的主体性批判与重建
结语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代主体性理论的变革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