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背景 1 第二节 高校青年教师概念界定 4 第三节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特征 7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统计学特征 7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特征 12 三、高校青年教师的文化知识特征 13 四、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认知特征 14 五、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特征 15 第二章 职业成功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8 第一节 职业成功概念及维度 18 一、职业成功概念的界定 18 二、职业成功的维度测量 19 三、职业成功标准的价值观特征 23 第二节 职业发展理论 26 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26 二、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30 三、职业发展路径理论 35 第三节 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38 一、个体层面影响因素 38 二、组织层面影响因素 41 三、社会层面影响因素 42 第三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45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调研与数据收集 45 第二节 高校青年教师主动性人格分析 49 一、高校青年教师主动性人格整体情况分析 50 二、主动性人格个体层面的差异比较 50 三、主动性人格组织层面的差异比较 56 第三节 高校青年教师人???组织匹配分析 59 一、高校青年教师人???组织匹配整体情况分析 59 二、人???组织匹配个体层面的差异比较 60 三、人???组织匹配组织层面的差异比较 66 第四节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分析 69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整体情况分析 69 二、职业满意度个体层面的差异比较 70 三、职业满意度组织层面的差异比较 76 第五节 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分析 79 一、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整体情况分析 80 二、工作满意度个体层面的差异比较 80 三、工作满意度组织层面的差异比较 86 第六节 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家庭平衡分析 88 一、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家庭平衡整体情况分析 89 二、工作???家庭平衡个体层面的差异比较 89 三、工作???家庭平衡组织层面的差异比较 95 第七节 高校青年教师师生导学关系情况分析 97 一、高校青年教师导学关系整体情况分析 98 二、导学关系个体层面的差异比较 98 三、导学关系组织层面的差异比较 104 第四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构建 107 第一节 扎根理论设计与分析 107 第二节 访谈研究与调研 108 一、理论性取样过程和资料收集 108 二、资料分析与编码 110 三、资料分析编码结果 118 第三节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模型构建 120 一、预试问卷设计及正式资料的调研 120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结构测量 122 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结构验证 126 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问卷信效度检验 133 第四节 职业成功结构模型讨论 135 第五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组织层面影响因素研究 138 第一节 高绩效工作系统理论 138 一、高绩效工作系统的背景和内涵 138 二、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测量 140 三、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相关研究 141 第二节 高绩效工作系统对职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143 第三节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145 一、测试数据获取 145 二、量表测评 146 三、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职业成功相关分析 147 四、高绩效工作系统与职业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148 第四节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职业满意度关系讨论 153 第六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个体层面影响因素研究 155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155 一、心理资本理论 155 二、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162 三、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影响分析 163 四、心理资本与职业成功关系讨论 169 第二节 高校青年教师生涯适应力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170 一、生涯适应力理论 170 二、生涯适应力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174 三、生涯适应力对职业成功的影响分析 176 四、生涯适应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讨论 188 第三节 高校青年教师师生心理契约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188 一、心理契约理论 188 二、师生心理契约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191 三、师生心理契约对职业成功的影响分析 194 四、师生心理契约对职业成功的关系讨论 198 第七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管理策略 199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自我管理策略 199 一、基于心理资本的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策略 199 二、基于生涯适应力的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策略 202 三、基于师生心理契约的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策略 204 第二节 高校层面对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支持策略研究 205 一、搭建青年教师职业管理平台,明确工作价值观 205 二、合理细化工作标准与职责,明晰工作职责边界 206 三、注重高校青年教师的选拔培训,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 培养机制 207 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青年教师 工作热情 208 五、增强教师自我效能,增加工作自主性 209 附录A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211 附录B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访谈提纲 215 附录C 高校青年教师研究调查问卷 216 附录D 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相关研究调查问卷 218 附录E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测量量表 221 附录F 高校青年教师生涯适应力测量量表 224 附录G 高校青年教师师生心理契约调查问卷 227 参考文献 230
|
內容試閱:
|
前言
21世纪是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国际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2017年7月2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再次标志着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同时,习近平同志也提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工夫。
人才培养,关键在师资。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金字塔尖,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创新是中坚力量,其作用贯穿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高校创新的关键在于具备一支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主力军。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专职教师达到167.28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高达88.21万,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总体素质高,思想活跃,勤奋刻苦,上进心强,可是,当非升即走末位淘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等众多没有关联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之后,工蜂夹心层不上不下境遇尴尬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标签。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性要素,也是保障性条件;既是教育的希望,也是推动国家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因此,将高校青年教师这支队伍建设好、稳定住,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成功,不仅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本书以职业发展理论、职业成功理论为理论基础,系统总结和归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内容结构模型,编制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测量量表,进而从高校、个体两个层面,选取高绩效工作系统、心理资本、生涯适应力和师生心理契约4个变量,探究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分别从高校宏观层面和教师微观层面,提出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本书能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研究(CIA140178)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褚福磊、刘锐剑、强光昊、边文莉参与了本书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撰写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共同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出谋划策!
作 者
2020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