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探讨的是我国传统宗教在社会转型期发生、发展出的多元的社会游移现象。所谓传统宗教,指的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大教,在研究中更加关注的是在唐代已完成中国化进程、具有独立自主品格的佛教。所谓游移现象,指的是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今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多方面的互动关系、过程及其结果。传统宗教的社会游移现象,反映出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化趋势,包容性、开放性特征,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维护国家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特色。
本研究其实也是透过宗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这类现象,折射文明、文化的流动、影响及功能作用。简单地说,研究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目的,是通过对宗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类型特征、结构功能、运作机制及内在本质特征等现象的描述阐释,提出理论假设,从而能够为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相关的探讨,为本土宗教社会学研究发声、为宗教领域的社会治理献策,从而体现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文化感、社会感和使命感。
|
關於作者: |
吴南,1973年生,陕西长安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仰社会学、乡村社会研究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社区村民自治问题研究》(2009)、《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宗教游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2016),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社会舆情及其社会治理的实证研究》(2014)、《庙会现象的实证研究与宗教社会学知识体系本土化》(2018)等。著有《陕西庙会:田野图像笔记庙会现象的社会学阐释》(合著)、《对标精准扶贫:基于西部社区实务的扶贫政策社会效益评估》(合著)、《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研究》(独著)。近年来发表了《对当前宗教游移现象新特征的社会学思考》、《论当前宗教游移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深层结构》、《庙会现象与庙会社会学的对话》等论文。
|
目錄:
|
第一部分导论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研究设计与执行/1
一研究背景/3
二研究设计/11
三研究过程/20
第二部分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分析的理论基础/30
一社会学的视角/31
二文化人类学的视角/36
三宗教社会学的视角/42
四传播学的视角/47
第三部分传统宗教游移现象阐释/53
一概念、特征及其本质/54
二类型、特质及其形态分析/61
三结构化要素及其动力/70
四实践动因/80
第四部分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典型案例/98
典型案例一: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类型之宗教与市场/100
一传统宗教的适应性发展:市场与传统宗教文化的互动实践/101
二实地调查: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118
三小结与思考/147
典型案例二:周公庙会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类型之民间信仰与社会/149
一传统宗教文化的社会价值:社会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149
二实地考察:周公庙会/163
三小结与思考/193
典型案例三:玉佛寺网站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类型之佛教与信息/197
一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新趋势:信息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198
二田野观察:上海玉佛寺网站及其发现/214
三小结与思考/232
典型案例四:西安对外交流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类型之宗教与世界/234
一传统宗教文化传播的国际趋势:全球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235
二典型案例:西安佛教人文外交实践/250
三小结与思考/271
典型案例五:人间佛教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类型之佛教与现代/274
一传统宗教文化的现代呈现:现代化与传统宗教文化实践/275
二典型案例:人间佛教与东林寺实践/287
三小结与思考/306
典型案例六:少林寺商标注册与上市
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类型之佛教与法治/309
一宗教文化的治理实践:法治化与宗教文化实践/310
二典型案例:少林寺商标注册、公司与门票之争/322
三小结与思考/339
第五部分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功能与机制/342
一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功能与机制的分析路径/343
二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社会功能/359
三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发生的作用机制/371
第六部分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带来的问题、风险与挑战/381
一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引发的问题/382
二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带来的风险/389
三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396
第七部分传统宗教游移现象两种取向的合题/404
一当前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发展趋势/405
二实践取向:宗教领域社会治理的原则与策略/409
三理论取向: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学术思考/415
参考文献/422
后记/425
|
內容試閱:
|
序一在描述社会现象中展现社会规律
王继
一般而言,哲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规律,社会学的任务是描述与解释社会现象。但是,吴南同志的著作《适应与引导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在完成了描述社会现象的同时,却向人们展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的生存规律,即必须主动融入现代社会,必须毫无保留地与现代社会基本要素相结合,必须在真正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服务的过程中生存发展。她采取的这种研究思路与方法,无疑是质性社会学典型的研究取向。近十多年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以石英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学工作者,坚持质性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社会学工作者自觉把质性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自己的研究项目中。吴南同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6年,她主持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宗教游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随即便开始了社会学田野调查。围绕调查主题,她把调研样本点分为三类:首先是佛教文化游移现象的典型案例;其次是佛教、道教等在分析中所需要关注的寺院、道观等;最后一类样本点是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综合式游移现象庙会。根据田野调查点的特点,她采取了多样化的调研方式,包括参与式调研、访谈、观察、体验等,也因研究需要她多次深入调研地点,收集丰富、生动、鲜活的田野资料。在此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增加了研究经验,增强了研究信心。之后,她以这些田野资料为基础,呈现了传统宗教游移现象的生态图像。
可以说,她所深入进行的田野调查,是她坚持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前提和必备条件。质性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是在田野调查取得翔实资料,并描述客观社会现象的同时,必须深入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以便科学解释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为此,在她的研究中,引入了多种理论,借以对所描述的传统宗教游移现象做出理性分析。在她的整个研究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