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准确评估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关联性的基础上,发现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及金融体系的过度关联非利息收入与影子银行是当前诱发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源头。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和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两大关键问题。随后,本书结合我国系统性风险生成机理,构建了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并据此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后,本书借鉴全球各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董青马,金融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
目錄:
|
绪论 1
0.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0. 2 关键概念界定 3
0. 3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5
0. 4 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 6
1. 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关联性研究: 基于综合性多部门工具分析 7
1. 1 引言 7
1. 2 文献综述 9
1. 2. 1 风险研究视角概述 9
1. 2. 2 风险度量方法研究 10
1. 2. 3 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12
1. 2. 4 简要评述 13
1. 3 我国各部门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研究 14
1. 3. 1 各部门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 14
1. 3. 2 各部门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 20
1. 4 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24
1. 4. 1 模型设定 24
1. 4. 2 各部门风险概率评估 32
1. 4. 3 系统性风险概率评估 36
1. 4. 4 系统性风险关联性评估 38
1. 4. 5 我国经济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效果评估 44
1.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48
2.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研究 50
2. 1 引言 50
2. 2 文献综述 53
2. 2. 1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 53
2. 2. 2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54
2. 2. 3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54
2. 2. 4 文献评述 56
2. 3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56
2. 3. 1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影响机制 56
2. 3. 2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 58
2. 3. 3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 60
2. 4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指标选取与测度 63
2. 4. 1 非利息业务收入指标构建 63
2. 4. 2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方法介绍 67
2. 4. 3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结果分析 69
2. 5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3
2. 5. 1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分析 73
2. 5. 2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 82
2. 5. 3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91
2.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109
3.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及其内在形成机制检验 111
3. 1 银行体系顺周期性行为形成因素 111
3. 1. 1 资本监管制度顺周期性 112
3. 1. 2 公允价值易引发顺周期性 113
3. 1. 3 金融市场计量的顺周期性 113
3. 1. 4 信贷行为顺周期性 114
3. 1. 5 资本缓冲的周期性 114
3. 2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调整行为分析和检验 115
3. 2. 1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总体情况 115
3. 2. 2 模型和变量设定 117
3. 2. 3 实证结果和分析 118
3. 3 我国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内在形成机制实证分析 121
3. 3. 1 资本补充、 资产配置与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检验 122
3. 3. 2 银行平均风险权重与资本缓冲周期性检验 125
3. 4 本章小结 127
4.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129
4. 1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与目标 129
4. 2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中间目标: 基于 ROC 方法的早期预警 132
4. 2. 1 文献回顾 132
4. 2. 2 模型设定 135
4. 2. 3 实证过程 139
4. 2. 4 实证结论 149
4. 3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集 150
4. 3. 1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分类 150
4. 3. 2 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发展趋势 153
4. 4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传导机制 154
4. 4. 1 收紧状态下基于资本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155
4. 4. 2 收紧的基于流动性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传导渠道 157
4. 4. 3 基于资产方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传导渠道 158
4. 5 本章小结 160
5.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有效性检验 162
5. 1 引言 162
5. 2 文献综述 164
5. 2. 1 理论文献 164
5. 2. 2 实证文献 166
5. 2. 3 文献述评 169
5. 3 实证过程与结果 170
5. 3. 1 模型和变量设定 170
5. 3. 2 实证结果和分析 172
5. 4 本章小结 177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93
6. 1 主要结论 193
6. 2 国际社会宏观审慎监管改革 197
6. 3 主要国家和地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改革 200
6. 3. 1 美国 200
6. 3. 2 英国 201
6. 3. 3 欧盟 202
6. 3. 4 宏观审慎监管的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03
6. 4 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204
6. 4. 1 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改革 204
6. 4. 2 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存在的问题 207
6. 5 政策建议 208
附录 212
参考文献 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