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浅埋隐伏型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勘察技术特别是物探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探究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等问题,从工程实践者的角度开展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并给出若干翔实可靠的工程实例。本书将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与技术性融为一体,可使读者对岩溶地面塌陷问题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本书可供从事土建工程和地质灾害治理的科研、设计、施工及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
目錄:
|
第1章 绪论1
1.1 岩溶地区相关问题1
1.2 岩溶地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 国外研究现状2
1.2.2 国内研究现状5
1.3 覆盖型岩溶建筑地基勘察与治理中的关键问题7
第2章 隐伏型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制与影响要素分析8
2.1 引言8
2.2 唐山市岩溶地面塌陷分布规律8
2.2.1 唐山市岩溶地面塌陷空间分布规律8
2.2.2 唐山市岩溶地面塌陷时间分布规律9
2.3 基于典型案例的岩溶塌陷形成机制分析11
2.3.1 岩溶发育程度综合分析12
2.3.2 体育中心地质构造特征13
2.3.3 体育中心工程地质条件特征18
2.3.4 体育中心特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2
2.3.5 体育中心岩溶地面塌陷过程的数值模拟25
2.3.6 体育中心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27
2.4 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32
2.5 本章小结33
第3章 基于WebGIS的城市岩溶勘察信息系统34
3.1 引言34
3.2 岩溶勘察关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34
3.2.1 原始勘察成果资料34
3.2.2 岩溶勘察关键信息专题图35
3.3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9
3.3.1 系统架构设计39
3.3.2 系统主要功能42
3.3.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44
3.4 应用实例44
3.5 本章小结46
第4章 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勘察技术47
4.1 引言47
4.2 岩溶勘察技术原理与方法47
4.2.1 地球物理勘探47
4.2.2 钻探52
4.2.3 原位测试与土工试验52
4.3 一种基于反射波法的桩底岩溶探测技术53
4.3.1 基本原理54
4.3.2 实现方法55
4.3.3 应用实例57
4.4 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勘察程序与方法60
4.5 本章小结61
第5章 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63
5.1 引言63
5.2 高密度电阻率法63
5.2.1 高密度电阻率法理论基础63
5.2.2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仪器设备67
5.2.3 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特点及适用范围70
5.2.4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及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71
5.3 高密度地震映像法80
5.3.1 高密度地震映像法的理论基础80
5.3.2 地震映像法仪器设备85
5.3.3 主要应用条件及应用领域88
5.3.4 高密度地震映像法的应用89
5.4 地质雷达94
5.4.1 地质雷达理论基础94
5.4.2 地质雷达仪器设备96
5.4.3 应用领域及应用条件96
5.4.4 地质雷达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96
5.5 跨孔层析成像109
5.5.1 跨孔层析成像理论基础109
5.5.2 跨孔层析成像的仪器设备111
5.5.3 跨孔层析成像的应用范围和条件113
5.5.4 跨孔层析成像的应用114
5.6 大地电磁测深成像法118
5.6.1 大地电磁测深成像法理论基础118
5.6.2 大地电磁测深成像法的设备122
5.6.3 大地电磁测深成像法的应用条件和范围123
5.6.4 大地电磁测深成像法的工程应用124
5.7 本章小结132
第6章 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稳定性的评价理论与方法133
6.1 引言133
6.2 隐伏型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典方法133
6.2.1 定性评价法133
6.2.2 理论公式法134
6.2.3 逐步判归法135
6.3 基于权重反分析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新方法138
6.3.1 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案例的收集与分析138
6.3.2 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的评分表的制作方法153
6.3.3 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的评分表160
6.3.4 小结161
6.4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隐伏型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新方法161
6.4.1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基本原理162
6.4.2 影响因子的选择与变量赋分164
6.4.3 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预测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169
6.4.4 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分级173
6.4.5 工程应用174
6.4.6 小结175
6.5 基于云模型的隐伏型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新方法175
6.5.1 云模型理论简介176
6.5.2 基于云模型的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方法177
6.5.3 应用实例182
6.5.4 小结184
6.6 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184
6.6.1 综合评价系统构成185
6.6.2 综合评价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85
6.6.3 建立综合评价系统的技术路线图185
6.6.4 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方法186
6.7 本章小结186
第7章 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处置技术188
7.1 引言188
7.2 岩溶地基处置方案选择方法188
7.3 一种新的隐伏型岩溶区溶洞充填施工工艺189
7.3.1 技术内容190
7.3.2 基本原理190
7.3.3 应用实例191
7.4 隐伏型岩溶区地基注浆施工方法192
7.4.1 注浆方案192
7.4.2 注浆材料、设备与制浆194
7.4.3 岩溶地基注浆处理施工197
7.4.4 注浆质量检查199
7.5 隐伏型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方法200
7.5.1 桩基础施工工艺选择200
7.5.2 一种适合隐伏岩溶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工法201
7.6 岩溶地基治理效果评价204
7.6.1 检验204
7.6.2 监测204
7.7 本章小结205
第8章 唐山市体育中心岩溶勘察与治理工程实录206
8.1 工程背景206
8.2 唐山市岩溶塌陷的地质背景分析207
8.2.1 褶皱构造207
8.2.2 区域断裂构造208
8.2.3 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岩性结构209
8.2.4 地下水分布与补给210
8.3 唐山市体育中心岩溶勘察方案212
8.3.1 勘察的技术途径212
8.3.2 工程钻探与土工试验212
8.3.3 工程物探213
8.4 唐山市体育中心岩溶物探成果及解释214
8.4.1 物探成果的数据处理214
8.4.2 工程物探成果的地质解释215
8.5 唐山市体育中心岩溶病害治理216
8.5.1 岩溶病害治理技术路线216
8.5.2 工程治理方案设计要求和内容217
8.5.3 治理工程的实施220
8.6 治理效果分析评价227
8.6.1 第四系注浆跑浆、串浆特点分析227
8.6.2 注浆量充填体积分析229
8.6.3 钻孔岩芯质量分析231
8.6.4 工程注浆结束标准分析235
8.6.5 治理前后钻孔标贯击数对比分析235
8.6.6 治理前后浅层地震反射波速对比分析236
8.6.7 体育中心水位流场分析244
8.6.8 建筑物沉降观测对比分析245
8.7 治理工程质量评价247
8.8 本章小结248
第9章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靖西厂址区岩溶勘察及红黏土治理工程实录249
9.1 工程背景249
9.2 勘察方法选取249
9.3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桩端岩溶检测中的应用250
9.3.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引用背景250
9.3.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检测原理250
9.3.3 观测系统251
9.3.4 现场工作方法及步骤252
9.3.5 探测成果典型信号分析254
9.3.6 浅层地震反射波曲线类型统计256
9.3.7 探测结果解释257
9.3.8 地震反射波法探测本区桩底基岩完整性的一般规律257
9.4 超前孔施工勘察258
9.4.1 设计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要求258
9.4.2 超前孔设计258
9.4.3 超前孔施工259
9.4.4 建议桩长设计259
9.4.5 检测效果259
9.4.6 超前孔施工勘察经验总结259
9.4.7 厂区岩溶分布特征260
9.5 厂址区红黏土动力特性与处理实践260
9.5.1 试验方法261
9.5.2 试验结果与分析264
9.5.3 广西靖西红黏土地基处理实践276
9.6 本章小结281
第10章 中电四会2400MW级燃气热电冷联产项目岩溶勘察与治理工程
实录282
10.1 工程背景282
10.2 厂址区岩溶勘察282
10.2.1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勘探282
10.2.2 基桩超前钻孔284
10.2.3 厂址区溶洞的发育特征285
10.3 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溶洞(土洞)处理方法286
10.3.1 桩型为冲孔灌注桩时溶洞(土洞)处置方案286
10.3.2 桩型为管桩时溶洞(土洞)处置方案288
10.3.3 成孔过程中突然漏浆、混凝土流失的处理措施289
10.4 岩溶注浆法治理中复合水泥浆液可注性试验研究290
10.4.1 复合水泥浆速凝剂的确定290
10.4.2 复合水泥浆液最优配合比的确定292
10.4.3 工程应用结论304
10.5 本章小结304
参考文献306
|
內容試閱:
|
关于岩溶发育区建筑地基的研究,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和工程师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由于岩溶区建筑地基的特殊性,特别是浅埋、隐伏型岩溶区,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包括勘察技术、处置技术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等。近十几年来,作者一直致力于浅埋、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本书是对这些工作较为全面的阶段性总结。
作者以唐山市为例研究了浅埋、隐伏型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与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基于WebGIS的城市岩溶勘察信息系统,对于北方浅埋、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深入研究了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的勘察技术,并系统阐述了物探技术在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勘察中的理论基础、原理、适用条件及实例应用。特别是,作者研究了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尝试将基于权重反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及云模型等新的稳定性评价方法用于隐伏岩溶区的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并用实例予以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合理和适用的。
本书共10章:第1章绪论,系统阐述了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隐伏型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制与影响要素分析,以唐山市为例,阐述了隐伏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第3章基于WebGIS的城市岩溶勘察信息系统,阐述了系统程序设计、功能,以及岩溶勘察的关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第4章隐伏型岩溶区建筑地基勘察技术,阐述了勘察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勘察程序和方法;第5章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阐述了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理论基础、原理适用条件及实例;第6章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稳定性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系统阐述了基于权重反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及云模型等稳定性评价方法,用于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并用实例给予了验证;第7章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处置技术,系统阐述了充填法、注浆法、桩基础等方法在处理隐伏型岩溶建筑地基中的应用;第8~10章为岩溶勘察与治理工程实录,这3个实录都是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质奖的项目。
本书由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聂庆科教授级高工、韩立君教授级高工、李华伟博士,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李建朋博士,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开伟高工合著;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梁书奇、王英辉、贾向新、田鹏程、王凯亮、郅正华、王伟参与了现场试验、测试、数据整理及本书部分章节的资料整理工作;唐山中冶地勘有限公司胡艳东教授级高工、吴德明教授级高工、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杜兴明教授级高工等为本书提供了部分资料;聂庆科和李建朋统筹了本书全稿。
承蒙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先生审阅书稿,并为本书作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协会会长、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梁金国先生在百忙之中审阅书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