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內容簡介: |
《杨宜治日记》由三部组成,分别是:《交轺随笔》,起止时间是光绪十一年七月至光绪十三年八月,记载杨宜治跟随总理衙门大臣、勘界大臣邓承修前往中越边境勘界、谈判的经过,可借此逐日还原中越划界的实况。《惩斋日记》,起止时间是光绪十三年九月至光绪十五年十二月,记载杨宜治从中越边境回京后,在京担任刑部司官、总理衙门期间的公私事务,主要内容包括该时段总理衙门办理的诸多外交疑难案件、普通京官的日常生活。《俄程日记》,起止时间是光绪二十年十一月至光绪二十一年六月,记载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杨宜治跟随清朝特使王之春赴俄吊唁老沙皇,展开外交活动的全过程。
杨宜治长期任职总理衙门,参与诸多中外交涉,他的三部日记,是研究晚清政治、外交和社会宝贵的史料。
|
關於作者: |
李文杰,湖北汉川人,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1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近期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近代的外交与边疆,著有《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近史所集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整理说明
交轺随笔
光绪十一年七月(1885年8月)——光绪十三年
八月(1887年10月)
惩斋日记
光绪十三年九月(1887年10月)——光绪十五年
十二月(1890年1月)
俄程日记
光绪二十年十月(1894年11月)——光绪二十一年
六月(1895年8月)
附录 总理衙门章京的日常生活与仕宦生涯——《惩斋日记》
与杨宜治其人(333)
|
內容試閱:
|
整理说明
杨宜治(约1845—1898),字虞裳,籍贯四川渠县,长于成都。同治六年(1867),中式四川乡试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七月,以举人考取内阁中书,不久到阁行走。光绪十年(1884),传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十一年(1885)二月,补授起居注主事。八月,随总理衙门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前往两广,办理中越勘界事务。十三年(1887)回京后,转任刑部主事,次年升员外郎。十八年(1892),升任刑部郎中。在此期间,一直兼任总理衙门英国股章京。光绪二十年(1894),由清朝特使、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奏带,随同出访俄国,参与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丧礼。回国后,以劳绩保奖,升通政使司参议,兼任总理衙门总办章京。光绪二十四年(1898),实授太常寺少卿,当年夏季,因病去世。
杨宜治是晚清同光年间的一位中层京官,去世前虽仅为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但他长期兼任总理衙门章京,在总署任职长达14年之久,故而熟悉清朝的对外事务,是当时体制内通外交的官员之一。他以总理衙门章京的身份,起草了历年重要的中外交涉文书,参与过中法战争之后的中越勘界,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紧要关头,前往俄国联络邦交。他的这些经历,记录着晚清外交的重要轨迹。
一
《杨宜治日记》,由三部独立的日记构成,分别是:
1. 《交轺随笔》,起止时间是光绪十一年七月(1885年8月)至光绪十三年八月(1887年10月)。所谓的“交”,即古交趾、交州,今属越南北部和中国两广的部分地区;“轺”,即使者的车驾。《交轺随笔》记载中法战争之后,杨宜治随邓承修前往两广勘界的详情。关于1885年的中越勘界,主持其事的邓承修留有部分日记和电稿,同行的李兴锐也留有日记(可参考《李兴锐日记》《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李兴锐著,廖一中、罗真容整理:《李兴锐日记》,中华书局2015年版;萧德浩、吴国强编:《邓承修勘界来往电稿》《邓承修勘界日记》,收入萧德浩、吴国强编:《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相较而言,只有杨宜治逐日记载踏勘、谈判的全过程,是中越勘界为翔实的一手记录。
《交轺随笔》抄本,共两册,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今据影印本点校。杨宜治:《交轺随笔》,收入清华大学图书馆编:《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第12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
2. 《惩斋日记》,起止时间是光绪十三年九月(1887年10月)至光绪十五年十二月(1890年1月),“惩斋”是杨宜治的室号,日记记录了杨宜治完成勘界任务返京之后,在京的工作与生活实景。这段时间,杨宜治担任刑部司官,兼任总理衙门英国股章京。日记内容丰富,包含有杨宜治的交谊、兴趣及日常琐事,在总理衙门经手的各种交涉难题,也涉及晚清的蜀学、金石、书法、堪舆、医学等内容,是研究这一时段学术史、社会史、政治史的珍贵资料。
《惩斋日记》稿抄本两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今据影印本点校。杨宜治:《惩斋日记》,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编委会编:《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第17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 《俄程日记》,起止时间是光绪二十年十月(1894年11月)至光绪二十一年六月(1895年8月),记录杨宜治随王之春出访俄国,顺访法国、德国、英国的实况,其中有杨宜治等人对欧洲大国制度的观察以及甲午战争期间的一些交涉细节。
《俄程日记》稿抄本两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今据影印本点校。《俄程日记》除有稿抄本存世,另有铅印本刊行,可资参考。杨宜治:《俄程日记》,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第17册。
二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交轺日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惩斋日记》《俄程日记》,虽然版本信息标识为“稿本”,但实际上,大部分是据原稿所转录的抄件。
《交轺随笔》记录了边境查勘的实情,这项活动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团队成员有宿于深山野外的经历。返观日记,全文字迹清秀,用工整小楷书写,正文、夹注、天头的小字层次分明,这些都显示,该版日记并非完成于局促的环境中和仓促的时间之内。结合日记中部分添改记录判断,该日记可能是杨宜治据原始记录自行或请人缮抄后,经再次修改而形成的。
《惩斋日记》则可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光绪十三年九月(1887年10月)至十四年底(1889年1月)的记录,极可能是他人缮抄的版本。这一部分字迹工整,但一则缺字多,二则明显误抄之处多。例如,将邱榖似抄成“邱教似”、黔信抄成“點信”、江浙抄成“江淅”、廉访抄成“廉诂”、大鸿胪抄成“大的”,且“的”字之后空缺,抄写酆都时字空缺。除这些证据之外,还有一个铁证能说明日记的这一部分为抄本: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一日至八日的部分,全书出现了两次,两次仅有细微差别。这些迹象都显示,日记的这一部分是抄本,且抄者的文化水平有限,并非作者本人。第二部分,即光绪十五年部分,以草书书写,添改多,内容少有错误,很可能是作者的亲笔,属于原稿本。这一部分辨认难度极大。
《俄程日记》则与《交轺随笔》类似,在楷书、行书抄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添改,很可能是据原始记录缮抄,再作修改之后形成的版本。将该版本与清末铅印本《俄程日记》相比较可以发现,前者是后者刊刻的基础。
也因为日记大部分为抄本,错抄、漏抄颇多,正文中常有不可解之处。
三
文中不影响理解的异体字,均统一为常用字。为尊重原稿,一般错字、别字、前后不一的用法,均照录原文(如图们江、土门江),在校勘时使用各类符号与原文进行区分:改正错字,在原文后用〔〕标识,衍字用[]标出,添写漏字用〈〉,无法辨识的字用□替代,原稿空缺的字用〇标注,因敬称抬写或分段原因形成的空格直接删去。为便利读者使用,日记的传统纪年后用括号标示对应的公元月日,每月天,加公元年。
《总理衙门章京的日常生活与仕宦生涯——〈惩斋日记〉与杨宜治其人》一文,作于十年之前,是我读博期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阅读《惩斋日记》之后的习作,蒙《近史所集刊》不弃,予以刊载,现稍作修改并附于书后,供读者参考。
郭黎鹏、刘静、王雨霏、夏召、徐蓉丽、谢俊、王琪琳参与了《交轺随笔》的录入,陈司琪点校了《俄程日记》并进行了仔细校对,赵崧杰、任丽平、周明昭、汪林峰参与了全文的校对,在此一并致谢。日记全文由我核校定稿,其中出现的错误由我负责。惟因日记内容包罗万象,整理者水平有限,尚祈读者谅之。
李文杰2020年10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