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李英这篇报告文学,能够从基层村子的创新努力中敏锐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经深入细致的采访,给予文学报告。这是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密切参与社会矛盾和建设进程的自觉写作,是实现报告文学创作现实价值的很好实践。李炳银
这部报告文学的意义已超出文学范畴,它可能也将成为中国民主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份珍贵历史文献。李朝全
李英是一位勇于探索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文学性、艺术性和政论性,让故事揭示主题,让细节记录事实,让思考影响读者。李春雷
|
內容簡介: |
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治村》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聚焦三治融合的创新路径,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和成功经验。《大国治村》从浙里出发,展望全国,兼具文学性、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大国治村》以敏锐的触觉、探索的勇气为锐意改革的农村基层干部塑像,为构建具有创新思维和针对性的乡村治理中国模式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样本,为基层农村补短板、促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活教材。既能使读者感受到时代的潮流,感受到民间的智慧和力量,也让人能够跳出事件本身去思考我国乡村振兴的全景,让人看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
|
關於作者: |
李英,浙江金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孟祥斌:一个人感动一座城》《感动之城》等。荣获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浙江省五一个工程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重要奖项。
|
目錄:
|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 花开后陈
第一章 上访村的阵痛
第二章 胚胎的孕育
第三章 第一个监委会诞生
第四章 蒲公英花开遍地
第二部 顾盼塘里
第一章 倔强的老孙头
第二章 治村导师
第三章 央金人家
第四章 流淌着诗意的小巷
第三部 幸福花园
第一章 花园村的往事
第二章 激荡的青春梦想
第三章 腾飞的翅膀
第四章 村庄里的都市
第四部 下姜起舞
第一章 渐行渐远的往事
第二章 好风凭借力
第三章 乡村旅游的行板
第四章 共同富裕之路
第五部 文武上田
第一章 茶乡竹海的馈赠
第二章 文化礼堂发源地
第三章 崇礼上田好家风
第四章 微法庭的乡村实践
尾 声 乡土变革时代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尾 声 乡土变革时代
风从浙里来,风从乡村来。
行走在浙江生机勃发的乡村田野上,到处可见鲜花盛开,绿色铺陈;到处都是山清水秀,春意盎然。
一颗颗闪耀的珍珠,串联起散落在浙江大地的美丽乡村。它们万紫千红,如诗如画,点缀于浙江的青山绿水之中;它们宜居宜业,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典范。
多年来,浙江在“八八战略” 指引下,协调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与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走出了一条创新融合的新路径。如今的浙江乡村,一户一风景,村村有法宝,一大批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为推动农村安定有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如何让“三治融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这驱使我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大地,在变革的乡村寻找前沿的苗头现象,通过不同的典型案例,去解读浙江乡村治理的密码。
一
“三治融合” 创新是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在写作《大国治村》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有六十万个乡村,八亿农民的大国应该如何治村?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基层的农民们不乏创新意识,他们的探索努力,为大国治村提出了新路径,回应了当下中国面临的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 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同志说过,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无论是初期革命还是建设改革,都是从农村发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从农村发轫的,广袤的农村土地为乡村变革提供了施展的舞台。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进入新时代,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35年,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的规划。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广大农村的治理。村庄是中国农村基层的细胞,是县域、省域、国域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现代化治村成为我们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郡县治, 天下安。” 作为一个农业型大国, 乡村社会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变革也是国家规划性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追溯到清末新政肇始, 农村基层治理百余年的实践,基层治理体制不断地变换,中国一直在探寻治理策略的选择和治理技术的创新,摸索乡村治理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乡村治理又是县域治理的末梢。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不乏创新之举,尤其是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深入采访中,我看到了几个典范式的村庄创造的乡村治理模式,为构建乡村治理的中国模式提供了可借鉴、复制和推广的重要经验。
“三治融合” 创新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治理格局。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理三者的有机统一,既顺利推进了农村法治化进程,又维护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治融合” 创新成为一种充满柔性和韧性的治理力量。自治这种组织制度,它的成长既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农民认同的合法性机制,培育和完善自我规则化机制,以形成制度化的社会自治能力。法治,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都是如此。德治历来为国人所推崇,在“三治融合” 中重构乡土文化秩序,也一定会焕发出熠熠光芒,再现其“至德要道”的暖暖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