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机关单位十年经验提炼,网络撰稿万余案例总结,一学就懂
63个真实案例,全面剖析16种公文类型的撰写策略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提高读者公文写作水平为主旨,从立场、思路、逻辑等多个角度入手,注重提升对公文写作实务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行文方面,本书从公文写作的准备要素和基础工作讲起,逐步介绍公文写作的立场和亮点等进阶问题,再对常见公文类型进行分类剖析,并在其中穿插具体案例加以辅助说明,帮助读者对公文写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等形成系统性认识。*后,本书还讨论了笔杆子应当具备的个人素养,并运用真实人物的个人经历作为案例,分享了一些他们的成长经验,帮助读者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本书共10章,涵盖公文写作准备要素,公文写作素材管理,公文写作立场,公文写作亮点,公文写作常见类型以及十余种文体,公文写作人员素质培养等内容。 本书注重实战应用,案例丰富,既讲写材料,又讲做事情,不仅适合刚刚走上文字岗位的新人,也适合希望对行政文秘工作有更深了解的读者。
|
關於作者: |
王振,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现任浙江温州市龙湾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在政府机关文秘岗位历练多年,从事办公综合文字材料撰写工作十余年,为多家网络公文写作平台提供公益授课服务,具有丰富的公文写作实战经验。
|
目錄:
|
第1章
公文写作的准备 三要素
1.1 容易忽视的基本问题:字数 2
1.1.1 字数的重要性 2
1.1.2 字数的判断方法 3
1.2 必须考虑的决定因素:时间 7
1.2.1 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 7
1.2.2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10
1.3 避免犯错的重要基础:目的 13
1.3.1 材料目的的决定作用 13
1.3.2 材料目的的大概类型 14
1.3.3 确定材料目的的方法 16
第2章
公文写作的基础 素材管理
2.1 素材的收集 20
2.1.1 培养定期整理的习惯 20
2.1.2 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 22
2.1.3 培养借助权威的习惯 26
2.2 素材的取舍 28
2.2.1 内容过时的素材 29
2.2.2 自相矛盾的素材 31
2.2.3 不合时宜的素材 32
2.3 素材的运用 34
2.3.1 注意整体平衡 34
2.3.2 注意语言表述 35
2.3.3 注意专业术语 38
第3章
公文写作的立场 适度原则
3.1 角度: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说话 41
3.1.1 什么是角度变化 41
3.1.2 角度变化的实例说明 44
3.2 高度:为什么总是说我高度不够 49
3.2.1 高度到底是什么 49
3.2.2 评价高度的第一指标:大局观念 51
3.2.3 评价高度的第二指标:系统意识 52
3.2.4 评价高度的第三指标:归纳能力 54
3.2.5 领导思维是高度的关键 57
3.3 深度:无话则短,有话也要短 59
3.3.1 合适的深度就是详略得当 59
3.3.2 深度的关键是处理过程 61
第4章
公文写作的灵魂 亮点提炼
4.1 关于亮点的必备知识 65
4.1.1 什么是亮点 65
4.1.2 哪些元素可以作为亮点 66
4.1.3 哪些材料需要亮点 67
4.2 亮点的特质 70
4.2.1 与众不同的创新内容 71
4.2.2 迎合期盼的思想主题 72
4.2.3 精致工整的文字表达 73
4.3 亮点怎么呈现 74
4.3.1 高大上的修辞法 75
4.3.2 成群结队的归纳法 77
4.3.3 问题引导的切入法 80
4.4 培养对亮点的敏感性 82
4.4.1 知己知彼,方得亮点 83
4.4.2 观察入微,方见亮点 86
4.4.3 精雕细琢,方有亮点 87
第5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一 总结计划
5.1 工作总结 91
5.1.1 复杂多变的类型特点 91
5.1.2 总结用来讲成绩,但怎么讲有学问 93
5.1.3 依靠素材,但又不能依赖素材 95
5.2 述职述廉,述其他 100
5.2.1 述职是篇幅限制下的总结 100
5.2.2 述这述那到底怎么述 104
5.3 工作计划 109
5.3.1 计划的虚实表述 109
5.3.2 不应疏忽的语言时态 111
5.3.3 怎样让计划振奋人心 113
5.4 信息简讯 115
5.4.1 信息简讯的三大特点 115
5.4.2 信息简讯的写作技巧:类型不同写法不同 118
5.4.3 学写信息的轻重与取舍 130
第6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二 调研课题
6.1 调研报告 133
6.1.1 现状写得透不透,是态度问题 133
6.1.2 问题写得清不清,是技巧问题 137
6.1.3 对策写得对不对,是理解问题 141
6.2 课题研究 144
6.2.1 与调研报告的相同之处 144
6.2.2 与调研报告的不同之处 146
6.2.3 虚实结合方能游刃有余 147
6.3 建议提案 150
6.3.1 期望价值:提出尚未被发现的问题 151
6.3.2 评价标准:接地气与搭天线 152
6.3.3 实战演示:如何草拟一份底稿 154
第7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三 剖析整改
7.1 剖析材料 160
7.1.1 典型特点:对人不对事 160
7.1.2 注意剖析的背景要求 162
7.1.3 把握好措辞的尺度 164
7.1.4 找准常用的思维切入点 166
7.2 自查报告 169
7.2.1 事出有因还是无因 169
7.2.2 事出有因怎么写 170
7.2.3 事出无因怎么写 174
7.3 整改方案 177
7.3.1 在形式上的一一对应 177
7.3.2 在内容上的虚实有度 180
7.3.3 常用的思维切入点 182
第8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四 发言讲话
8.1 竞聘发言 186
8.1.1 自我介绍 186
8.1.2 对拟竞聘岗位的认识 188
8.1.3 优势在哪里 193
8.1.4 竞聘成功后要怎么干 195
8.2 领导讲话:一场大会上的交锋与呼应 197
8.2.1 汇报式:简要而不失专业 199
8.2.2 交流式与检讨式:几家欢喜几家愁 203
8.2.3 总结式:重要讲话重在哪里 206
8.3 主持词 213
8.3.1 主持词的特点:举足轻重的配角 213
8.3.2 主持词的结构:尾部最难 215
8.3.3 主持词各部位的写法 217
第9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五 评论感想
9.1 时事评论 224
9.1.1 主题的大与小 225
9.1.2 立场的正与反 228
9.1.3 文笔的冷与热 229
9.2 心得体会 231
9.2.1 开头难,就多多感谢单位 232
9.2.2 总结难,就多多介绍工作 235
9.2.3 表态难,就多谈未来理想 240
9.3 读后感 243
9.3.1 学的是什么 244
9.3.2 学到了什么 246
9.3.3 学了之后怎么干 248
第10章
公文写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10.1 善于处理精神压力 251
10.1.1 压力山大:领导要求、自我怀疑、身心疲劳 251
10.1.2 抗压心理:淡定豁达、重在长远、善使巧劲 253
10.2 不断拓展知识视野 257
10.2.1 知识就是力量:笔杆子不是书呆子 257
10.2.2 触类旁通:学习的正确态度 260
10.2.3 突出强调:办公软件要精通 262
10.3 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263
10.3.1 观察越细致,收益越丰厚 263
10.3.2 我们应该注意观察什么 265
10.3.3 观察能力怎么来:全情投入 267
前言序 言
因此,本书适合的读者对象,我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刚刚走上文字岗位的读者;
(2)从事基层单位文字工作的读者;
(3)希望提高申论考试分数的读者;
(4)对体制内文秘事务感到好奇的读者;
(5)对公文写作感到疑惑或者苦恼的读者。
我希望这本书对您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一样始终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对此我永怀感念之情。序 言
公文写作是现代办公的常用技能之一,更是体制内人士十分看重的一项核心能力。我们常说,衡量一名干部的能力有三项标准:会写、会讲、会干事。而在实际上,讲得好,离不开好的稿子做支撑;干得好,也需要有好的稿子来展示。由此可见,会写是这三项能力评判标准中的关键内容。也正因为如此,现实中擅长写材料的干部,更容易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而熬夜写材料也成为体制内有追求、有梦想、有活力的年轻人的一门必修课。
写材料是一项神秘而复杂的工作。或许有很多读者与我一样,在进入体制之前,不了解公文的特点和作用,总认为党政公文大都是一些高深莫测的八股文;在进入体制之后,又摸不透这类文字材料的写作技巧和规律,总感叹写材料令人备感痛苦。久而久之,大多数人便有了畏难情绪,害怕被领导抓去写材料,或者对写材料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意花心思去学习和摸索写材料的方法,始终在这道难关面前驻足不前。
对此,我本人深有体会。刚参加工作,我就接受了一项起草综合文字材料的任务。作为从零开始又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当时的我确实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甚至连抄都抄不好,一度心灰意冷,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份工作。但是内心的信念,支撑着我坚守前行;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又让我越战越勇。终于在两年后的某一天,我豁然开朗,仿佛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原本那一大堆厘不清又道不明的文字事务,突然间就条理清晰了。从此,我写材料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逐渐游刃有余。
回顾那两年痛苦的成长经历,我认为要写好材料,最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那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我也一直在重复这个过程,让自己在写材料这件事上更加得心应手。我的体会是:学会积累十分重要,善于积累更是走向笔杆子的必要渠道。
很多人在写材料方面迟迟不得要领,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没有足够的积累,确切地说,是缺乏对材料所涉及信息的搜集、归纳和总结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但这些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过程,并没有成为我们的经验和心得,也没有将这些信息与写材料这件事形成关联。
许多新人认为,做事情就是做事情,写材料就是写材料,两者泾渭分明。说起做事情,是一套思路和方法,比如去现场、打电话、填表格、报文件等;着手写材料,却是另外一套思路和方法,如看教程、选词句、凑标题等。他们认为写材料很难,却不会对其他做事情之类的工作有如此情绪,便是进入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两套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将公文写作这件事孤立于日常事务之外,错失了很多积累的机会,导致写出来的材料难以完全契合它的目的。
撰写本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自己十余年来的经验、心得和技巧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回顾和审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收获;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新人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帮助大家将写材料与做事情相结合,调整对待公文写作的思维模式。
因此,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便形成了四个特点,即世俗功利取巧和树人。
所谓世俗,指本书不会罗列范文模板,也不会陈列或者推荐什么常用的好词好句,更不会要求大家背诵或者记忆所谓常用的公文结构。简而言之,本书并不是一本万能的作文选,而是注重将公文写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从满足工作任务需求的角度,深入剖析各类公文材料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写的、应该写成什么样、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都会与现实工作内容相结合,努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帮助各位读者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所谓功利,指本书追求的是文章的实用效果,注重的是公文材料在实践中的价值,以结果论英雄。本书不会告诉读者如何将材料写得更漂亮,而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将材料写得让领导满意。为此,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反复强调,要把握领导对材料的定位和要求,观察领导看材料的习惯和偏好,判断领导赋予材料的目的和使命,唯此才能写出有用的材料。同时,本书也不探求文字推敲的成果,而是侧重于把握好文章的目的,并选择适用于特定场合的表达形式,从而确保公文材料达到上级领导的预期要求。
所谓取巧,指本书丝毫不涉及形而上的概念讨论,而侧重于方法论层面的内容,着重介绍处理和应付日常公文写作任务的办法和技巧。还特别介绍了针对无话找话没事找事等常见情况的应对技巧,着眼于实务操作层面,帮助读者解决各类工作中的问题与烦恼。
所谓树人,指本书从公文写作角度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公文写作这一件事情,既讲如何写好材料,又谈怎么做人做事,注重对读者行政文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帮助读者实现个人在写材料岗位上的成长与进步。
本书共10章,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从第1章到第4章,主要分析公文材料的共性关键要素,包括基础信息、素材管理、适度原则、亮点提炼等,在宏观方法论层面探讨公文写作的思维和技巧。
第二板块,从第5章到第9章,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几种常见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总结计划、调研课题、剖析整改、发言讲话、评论感想等,加强对特定公文类型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板块,第10章,讲述作为一名文秘人员需要着重培养的素质素养,分享一些真实人物的个人成长经历,希望为读者的工作、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本书篇幅虽不算长,但却是本人十余年经验心得的整理和提炼,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名基层单位笔杆子的心得积累,以及所见、所闻和所想。事实上,无论是对比身边的同事,还是放眼更加广阔的平台,我都不敢自认是一名多么优秀的笔杆子,而且也因为阅历所限,没有机会去接触更高级别的文秘工作。因此,与许多见多识广的前辈相比,无疑是井底之蛙。但可能正得益于此,本书的内容可以更接地气,也更有实务层面的借鉴意义,或许也能更好地适应广大基层文字工作者的胃口。
因此,本书适合的读者对象,我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刚刚走上文字岗位的读者;
(2)从事基层单位文字工作的读者;
(3)希望提高申论考试分数的读者;
(4)对体制内文秘事务感到好奇的读者;
(5)对公文写作感到疑惑或者苦恼的读者。
我希望这本书对您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一样始终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对此我永怀感念之情。
感谢温州市龙湾区发展和改革局。一个人的第一份工作,对其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里,永远不缺乏团结进取、拼搏奋进、创新担当的氛围,助我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进步。能够在此度过宝贵的十余年时光,实在与有荣焉。
感谢我的爱人,遇见她是我一生的幸运,感谢她带领的温州市慧译通翻译文秘服务有限公司团队。得益于她和她的团队,我极大地拓展了视野,接触到更精巧、更多元化、更复杂的文字材料,也见识了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公文文稿。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对于写材料的感受和认识,才会远远超越一名基层单位文秘工作人员的范畴,从而支撑我完成本书的写作。另外,本书中所有现实案例以及分析判断过程,均来源于他们庞大的数据库,都是真实存在的实例。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操劳半生,含辛茹苦,如今还为我的小家庭贡献良多。本书写于2019年,也是我为人父的第一年。父母为我们分担了繁重的养育子女的压力,才能让我可以时不时地脱身于家务,顺利完成这份书稿。
|
內容試閱:
|
序 言
公文写作是现代办公的常用技能之一,更是体制内人士十分看重的一项核心能力。我们常说,衡量一名干部的能力有三项标准:会写、会讲、会干事。而在实际上,讲得好,离不开好的稿子做支撑;干得好,也需要有好的稿子来展示。由此可见,会写是这三项能力评判标准中的关键内容。也正因为如此,现实中擅长写材料的干部,更容易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而熬夜写材料也成为体制内有追求、有梦想、有活力的年轻人的一门必修课。
写材料是一项神秘而复杂的工作。或许有很多读者与我一样,在进入体制之前,不了解公文的特点和作用,总认为党政公文大都是一些高深莫测的八股文;在进入体制之后,又摸不透这类文字材料的写作技巧和规律,总感叹写材料令人备感痛苦。久而久之,大多数人便有了畏难情绪,害怕被领导抓去写材料,或者对写材料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意花心思去学习和摸索写材料的方法,始终在这道难关面前驻足不前。
对此,我本人深有体会。刚参加工作,我就接受了一项起草综合文字材料的任务。作为从零开始又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当时的我确实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甚至连抄都抄不好,一度心灰意冷,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份工作。但是内心的信念,支撑着我坚守前行;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又让我越战越勇。终于在两年后的某一天,我豁然开朗,仿佛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原本那一大堆厘不清又道不明的文字事务,突然间就条理清晰了。从此,我写材料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逐渐游刃有余。
回顾那两年痛苦的成长经历,我认为要写好材料,最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那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我也一直在重复这个过程,让自己在写材料这件事上更加得心应手。我的体会是:学会积累十分重要,善于积累更是走向笔杆子的必要渠道。
很多人在写材料方面迟迟不得要领,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没有足够的积累,确切地说,是缺乏对材料所涉及信息的搜集、归纳和总结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但这些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过程,并没有成为我们的经验和心得,也没有将这些信息与写材料这件事形成关联。
许多新人认为,做事情就是做事情,写材料就是写材料,两者泾渭分明。说起做事情,是一套思路和方法,比如去现场、打电话、填表格、报文件等;着手写材料,却是另外一套思路和方法,如看教程、选词句、凑标题等。他们认为写材料很难,却不会对其他做事情之类的工作有如此情绪,便是进入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两套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将公文写作这件事孤立于日常事务之外,错失了很多积累的机会,导致写出来的材料难以完全契合它的目的。
撰写本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自己十余年来的经验、心得和技巧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回顾和审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收获;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新人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帮助大家将写材料与做事情相结合,调整对待公文写作的思维模式。
因此,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便形成了四个特点,即世俗功利取巧和树人。
所谓世俗,指本书不会罗列范文模板,也不会陈列或者推荐什么常用的好词好句,更不会要求大家背诵或者记忆所谓常用的公文结构。简而言之,本书并不是一本万能的作文选,而是注重将公文写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从满足工作任务需求的角度,深入剖析各类公文材料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写的、应该写成什么样、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都会与现实工作内容相结合,努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帮助各位读者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所谓功利,指本书追求的是文章的实用效果,注重的是公文材料在实践中的价值,以结果论英雄。本书不会告诉读者如何将材料写得更漂亮,而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将材料写得让领导满意。为此,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反复强调,要把握领导对材料的定位和要求,观察领导看材料的习惯和偏好,判断领导赋予材料的目的和使命,唯此才能写出有用的材料。同时,本书也不探求文字推敲的成果,而是侧重于把握好文章的目的,并选择适用于特定场合的表达形式,从而确保公文材料达到上级领导的预期要求。
所谓取巧,指本书丝毫不涉及形而上的概念讨论,而侧重于方法论层面的内容,着重介绍处理和应付日常公文写作任务的办法和技巧。还特别介绍了针对无话找话没事找事等常见情况的应对技巧,着眼于实务操作层面,帮助读者解决各类工作中的问题与烦恼。
所谓树人,指本书从公文写作角度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公文写作这一件事情,既讲如何写好材料,又谈怎么做人做事,注重对读者行政文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帮助读者实现个人在写材料岗位上的成长与进步。
本书共10章,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从第1章到第4章,主要分析公文材料的共性关键要素,包括基础信息、素材管理、适度原则、亮点提炼等,在宏观方法论层面探讨公文写作的思维和技巧。
第二板块,从第5章到第9章,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几种常见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总结计划、调研课题、剖析整改、发言讲话、评论感想等,加强对特定公文类型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板块,第10章,讲述作为一名文秘人员需要着重培养的素质素养,分享一些真实人物的个人成长经历,希望为读者的工作、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本书篇幅虽不算长,但却是本人十余年经验心得的整理和提炼,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名基层单位笔杆子的心得积累,以及所见、所闻和所想。事实上,无论是对比身边的同事,还是放眼更加广阔的平台,我都不敢自认是一名多么优秀的笔杆子,而且也因为阅历所限,没有机会去接触更高级别的文秘工作。因此,与许多见多识广的前辈相比,无疑是井底之蛙。但可能正得益于此,本书的内容可以更接地气,也更有实务层面的借鉴意义,或许也能更好地适应广大基层文字工作者的胃口。
因此,本书适合的读者对象,我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刚刚走上文字岗位的读者;
(2)从事基层单位文字工作的读者;
(3)希望提高申论考试分数的读者;
(4)对体制内文秘事务感到好奇的读者;
(5)对公文写作感到疑惑或者苦恼的读者。
我希望这本书对您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一样始终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对此我永怀感念之情。
感谢温州市龙湾区发展和改革局。一个人的第一份工作,对其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里,永远不缺乏团结进取、拼搏奋进、创新担当的氛围,助我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进步。能够在此度过宝贵的十余年时光,实在与有荣焉。
感谢我的爱人,遇见她是我一生的幸运,感谢她带领的温州市慧译通翻译文秘服务有限公司团队。得益于她和她的团队,我极大地拓展了视野,接触到更精巧、更多元化、更复杂的文字材料,也见识了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公文文稿。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对于写材料的感受和认识,才会远远超越一名基层单位文秘工作人员的范畴,从而支撑我完成本书的写作。另外,本书中所有现实案例以及分析判断过程,均来源于他们庞大的数据库,都是真实存在的实例。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操劳半生,含辛茹苦,如今还为我的小家庭贡献良多。本书写于2019年,也是我为人父的第一年。父母为我们分担了繁重的养育子女的压力,才能让我可以时不时地脱身于家务,顺利完成这份书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