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工程力学为工程类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在工程中有关力学方面计算能力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及其分析、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工程力学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建立专业技术基础,培养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冶金、资源工程、化学化工和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学生均上此课,需求量较大,而目前市面上缺乏适应于武汉科技大学特色教学的教材,因此,编写《工程力学》教材极有必要。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全书分2篇,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物体或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问题分析,构件的受力变形基本规律及简单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分析。各章节附有相应的思考题和习题。为便于查阅,书后还附有新国家标准的型钢表。本书是编者在多年讲授工程力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内容既包括力学课程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又包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力学实际应用。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自学者使用或参考。
|
關於作者: |
1、裂隙岩石光面爆破技术研究,2015-2018,省教育厅,排序第一。2、深圳市龙岗区沙荷路西段跨东深供水沙湾隧洞安全影响评价研究,2012-2013,横向,排序第一。3、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碳质片岩隧道爆破方法与施工方法,2015,排序第一。4、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爆破工程炮孔的堵塞方法和炮泥喷射机,2016,排序第一。5、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室外裸爆实验专用噪声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2017,排序第一。6、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炸药竖向运载专用吊车,2017,排序第一。7、秦巴山区片岩隧道爆破关键技术研究,省交通厅,2012-2015,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八。8、空气间隔装药爆破破岩机理及效应研究,2011-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序第三。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30余篇。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力与力学概述1
1.2力学基本概念1
1.3工程力学研究方法2
第一篇静力学
第2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受力分析5
2.1静力学基本概念5
2.1.1力与力系5
2.1.2刚体6
2.2静力学基本公理7
2.3约束与约束力9
2.3.1约束与约束力概念9
2.3.2常见约束类型及约束力9
2.4物体受力分析15
思考题23
习题23
拓展阅读26
第3章力系的合成与平衡28
3.1力系概述28
3.2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28
3.2.1力在坐标系中的投影28
3.2.2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31
3.2.3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方程33
3.2.4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35
3.2.5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35
3.3力矩与力偶39
3.3.1力对点的矩39
3.3.2力对轴的矩42
3.3.3力偶及其性质44
3.3.4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6
3.3.5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8
3.4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49
3.4.1力的平移定理49
3.4.2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50
3.4.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56
3.4.4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61
3.4.5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69
3.5物体系统的平衡74
3.5.1静定与静不定问题74
3.5.2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75
思考题80
习题81
拓展阅读86
第4章静力学其他问题88
4.1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88
4.1.1平面桁架88
4.1.2节点法89
4.1.3截面法90
4.2物体重心计算92
思考题98
习题98
拓展阅读100
第二篇材 料 力 学
第5章材料力学基本概念105
5.1材料力学的任务105
5.2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设106
5.3杆件及其变形形式107
5.4外力及其分类108
5.5内力与截面法109
5.6应力110
5.7位移和应变111
5.7.1位移111
5.7.2应变112
5.8材料力学的特点112
思考题113
拓展阅读114
第6章轴向拉伸与压缩116
6.1轴向拉伸与压缩概述116
6.2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117
6.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121
6.3.1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121
6.3.2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124
6.4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125
6.4.1概述125
6.4.2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26
6.4.3其他塑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30
6.4.4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30
6.4.5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131
6.4.6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132
6.5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134
6.5.1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条件134
6.5.2轴向拉伸与压缩强度条件的应用135
6.6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137
6.6.1轴向绝对变形量与相对变形量137
6.6.2横向绝对变形量与相对变形量138
6.6.3胡克定律139
6.6.4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杆的应变能141
思考题143
习题143
拓展阅读147
第7章剪切与挤压149
7.1剪切与挤压概述149
7.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150
7.2.1剪切强度计算150
7.2.2挤压强度计算152
思考题155
习题157
拓展阅读159
第8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161
8.1静矩和形心161
8.2惯性矩和惯性积164
8.3平行移轴公式169
8.4转轴公式与主惯性轴172
思考题176
习题177
拓展阅读178
第9章扭转181
9.1概述181
9.2扭转时的内力182
9.3纯剪切185
9.3.1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185
9.3.2切应力互等定律186
9.3.3切应变、剪切胡克定律186
9.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187
9.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192
9.6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94
9.6.1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194
9.6.2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195
思考题200
习题200
拓展阅读203
第10章弯曲内力206
10.1弯曲的概念206
10.2静定梁的基本形式206
10.3剪力和弯矩207
10.4弯曲内力方程与内力图209
10.5载荷集度与剪力和弯矩三者之间的关系215
10.6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218
思考题219
习题220
拓展阅读225
第11章弯曲应力227
11.1梁弯曲时的正应力227
11.2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强度计算231
11.3梁弯曲时的切应力及强度计算234
11.4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239
思考题243
习题243
拓展阅读247
第12章弯曲变形249
12.1弯曲变形概述249
12.2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求解250
12.3用叠加法求梁的弯曲变形260
12.4梁的刚度校核264
12.5简单超静定梁266
12.6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269
思考题272
习题273
拓展阅读277
第13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279
13.1应力状态基本概念279
13.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282
13.3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287
13.4三向应力状态292
13.5平面应变状态分析294
13.6广义胡克定律296
13.7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299
13.8强度理论概述301
13.9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301
13.10莫尔强度理论306
思考题307
习题307
拓展阅读311
第14章组合变形314
14.1组合变形的概念314
14.2斜弯曲315
14.3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319
14.4偏心压缩与截面核心320
14.4.1偏心压缩320
14.4.2截面核心321
14.5弯曲与扭转的组合323
思考题326
习题327
拓展阅读330
第15章压杆稳定332
15.1压杆稳定概述332
15.2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334
15.3其他约束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337
15.4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经验公式339
15.5压杆的稳定校核344
15.6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346
思考题349
习题350
拓展阅读354
附录A型钢表356
参考文献370
|
內容試閱:
|
工程力学是大学本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的重要课程。全书分静力学篇和材料力学篇两大部分。静力学篇从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出发,通过应用力学模型和矢量分析方法,建立了解决基本的平衡与受力关系问题的理论体系。材料力学篇则从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杆件的几种基本变形形式,展开分析了变形体受力、变形和破坏的基本规律,进而又讨论了复杂受力变形情况下的强度问题和压杆的稳定性失效问题。本书在阐明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方法前提下,力求突出以下两点。1 强调矢量概念、矢量分析和建立理论模型在工程力学方法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从实际工程结构或构件中建立合理力学模型并进一步分析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2 全书内容力求体现工科特色,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书中更多地强调对一些工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编选的例题和习题也多来自工程实际或具有工程背景。本书配套有实验课程教材《工程力学实验》(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编)。建议将理论课程设置为64~72学时,另安排6~8学时实验课程。也可不讲授第13章至第15章内容,并相应减少实验课程学时,满足一些专业48学时力学通识教育的需求。本书是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的教师在多年讲授工程力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第1章由蔡路军编写,第2章和第3章由胡百鸣、杨琳编写,第4章和第6章由陈桂娟、吉德三编写,第5章由磨季云、吉德三编写,第7章至第9章由蔡路军、韩芳编写,第10章由黄照平、陈上仿编写,第11章由胡卫华编写,第12章及附录由张国强编写,第13章由蔡路军、牛清勇编写,第14章由吴亮编写,第15章由龚相超编写。全书由蔡路军、张国强任主编,韩芳、杨琳、吉德三、磨季云任副主编。蔡路军、张国强完成了全书的统稿工作。在本书的编写、出版过程中,有许多同志为我们提供了支持和方便,在此谨致谢意。受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9月于武汉科技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