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日本味道(旅日作家刘柠作序,日本问题专家李长声、蒋丰、姜建强、贾葭联袂推荐)

書城自編碼: 35740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世界各国文化
作者: 万景路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720195
出版社: 大有书局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1、探味日本六大风味饮食,鱼虾蟹鸡牛马米面盐日本酒,串起一部别开生面的日料史。
2、一箸一签间,寻访食物与城市历史、文化交融而出的味之魂,揭秘日料受人喜爱的奥秘。
3、旅日作家刘柠作序,日本问题专家李长声、蒋丰、姜建强、贾葭联袂推荐。
內容簡介:
本书在一道道造型精美的犹如风景画般的日料中,在杯光斛影的日本酒文化里,以及在中日饮食文化的对比中,展现出日本饮食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揭秘日本料理广受世人追捧的奥秘。
關於作者:
万景路
黑龙江人,现居日本。专栏作家。出版随笔集《扶桑闲话》《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制服力》,长期为《一览扶桑》《腾讯大家》《今日头条》《澎湃新闻》《西洋参考》《南方周末》《日本新华侨报》《中文导报》等媒体撰写专栏文章。现为日本华文文学笔会副会长兼事务局长。
目錄
序吃喝从来不简单刘柠
自序老饕吃经
一、美味鱼虾蟹
香鱼生于日本则为鲇 003
鲭鱼是颇有文化的鱼 006
鲍鱼的单相思 010
松叶蟹是日本海冬季的风物诗 013
竹荚鱼的味儿 016
欲罢不能的樱海老 020
鲸鱼料理与捕鲸 022
金枪鱼今昔不同 026
日本刺身料理都有哪些 030
鱼食文化 033
秋刀鱼逸话 036
二、料理鸡牛马
岛国小笨鸡 047
立吞烧鸟 049
吃蛋变迁史 053
御田是怎样修炼成关东煮的 056
马刺刺身当之无愧 059
鞑靼肉与汉堡牛排 062
和牛的往世今生 069
三、菜蔬也精彩
大根、大根 083
大学地瓜 089
日本山葵好在哪儿 092
日本豆腐不是日本豆腐 095
纳豆的由来及作用 098
味噌味噌汤与健康 103
大年初一早上吃杂煮 107
四、米面盐的学问
把盒饭吃成文化 113
好吃的日本大米 116
日本饭团的由来 120
日本盐 124
撒豆驱鬼惠方卷 128
清酒那些事儿
日本酒二三事 135
酿酒与女人 139
夏酒 142
日本酒里的中国元素 145
六、说说日本料理文化
即席料理现炒现卖 151
怀石料理 155
锅料理 158
日本料理的旨味和出汁 161
箸 169
日本牙签:从杨枝到妻用事 174
发起于郑成功后人的日本咖啡 177
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吃相 182
日本人口中的中华料理 186
內容試閱
吃喝从来不简单

国人爱吃,举世闻名。中餐博大精深,其菜系构成之复杂, 南北差异之大,食材范围之广,烹饪技法之成熟,也是世所罕俦。 远的姑且不论,仅就战后的西方社会而言,已不知掀起过多少轮中餐热了。但在过去二十年中,中餐的风头落了不少,大有被日料给盖过去的态势。且不说北上广深高级商业街上的寿司、割烹、怀石等日料店有多排场,前两年,我去横滨,阔别近三十年重游了中华街,那曾几何时灯红酒绿、富丽堂皇的街景,仿佛暗淡了许多,行人寥寥,已不复过去的高大上。
中餐与日料风头逆转,刚好在中日大国地位易手前后,颇耐人寻味。这个事实再次告诉人们,餐食是文化,充其量属于软实力,与国力之强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前几年在中国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表现的其实也并不是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与中餐相比,日料看上去要简单得多,不用说煎、炒、烹、炸的工序省了不少,食材好像也就那几样,有些鱼虾贝类,从水槽里捞出来,在清水中一过,放在砧板上,厨师三下五除二地料理两下,就盛在盘中直接上桌了。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偷工减料,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这正是中餐与日料的分野之所在:前者崇尚贵重的食材,深加工,而后者则爱用旬鲜食材,浅加工,甚至不经加工,便直接食用。其中,鱼刺身是国人知晓且能接受的吃法,可 除此之外,还有牛刺身、马刺身、鸡刺身,连鸡蛋都吃生的。这就令国人感到困惑了:既生食,何谈料理?《辞海》对烹的释义是煮,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烹必动火:烹本作亨, 《易鼎》曰:以木巽火,享(烹)饪也。如此说来,一个生食,一个过火,两国食文化的差异,诚可谓大矣。当然,日餐中需过火的料理也并不少,此乃后话。
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色排在前,而日料作为没有中心的菜肴(罗兰巴特语),也有对四季变换的响应,遑论那动辄几十种形状各异、或绮丽或侘寂的杯盏盘碟。所以,大快朵颐既是感官享乐,严格说来,也是审美活动吃喝从来不简单。尽管巴尔扎克尝言,一个民族烹饪文化越发达,那个民族便越堕落,可从没妨碍他对着法式大餐批判现实主义。中土从来不缺写吃的文人,从杜甫、苏轼、陆放翁,到梁实秋、汪曾祺、林文月,代有文才,但相形之下,日本作家文艺家中,爱吃懂吃写吃的人似乎更多。远的不提,近代以降,从夏目漱石、森鸥外、荷风,到芥川龙之介、大谷崎、川端康成,从远藤周作、江户川乱步,到小林秀雄、武田泰淳,从北大路鲁山人到小津安二郎真可以捋着一部日本文艺史,列出一纸密密麻麻的名单来。电视台常常播出文人老饕的电视片,给人的感觉是作家不爱吃,便无足观,漱石吃了一包糖包花生而死,荷风的最后一餐是猪排饭,林芙美子死于蒲烧鳗三岛由纪夫看上去比较高冷,著作等身却几乎不写与料理有关的小说,尽管后来因健身需要,常吃牛扒,但他曾对好友林房雄坦言自己味觉迟钝。可作为战后声名显赫,曾被认为是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三岛的排场还能少么?就在自决的前一天(1970 年 11 月 24 日),他还率私家武装楯之会的四名成员,在新桥的名店末源吃了顿鸡肉火锅。不过,作家岚山光三郎酷评道,三岛是名店通而非料理通。但他同时也认为:如果三岛没有自杀,应当有能力写得出超越谷崎润一郎的料理小说。
我个人也喜欢日料,按说也没少饕餮,但仅止于吃喝,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我并不信奉君子远庖厨,但的确是不会做饭,不懂烹饪,在食文化这一块,怕是不会有出息了。可唯其如此,我真心羡慕那些美食家兼美食评论家的通人。这类分子,在东瀛的华语文学圈一向不少,万爷算是其中一号。日料老饕并不新鲜,但能在饕餮的同时,把日料的那些事儿给梳理得如此清晰,从鱼虾蟹到鸡牛马,从米面盐到日本酒,直到餐桌上的筷子、牙签的来历及与此相关的中日比较,硬是从中捋出一部日料史来,这就令人佩服。人生百年,饮食男女,没有比吃喝更日常的事了。 而在摆着一茶一饭的炬燵上,居然影影绰绰地投下了文化论的斑驳光影,那就不是一碗普通的茶泡饭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吃喝确实不简单。
不写料理的作家,不是好裁缝。写不好的作家,也不是。
刘 柠
2020 年10月9日
于北京望京西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