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7)

書城自編碼: 357382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王灵桂,赵江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5669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內容簡介:
本书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智库分论坛各与会嘉宾发言的结集之一。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承办。与会嘉宾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覆盖亚洲各国和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域外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既有曾在智库任职的政要和官员,也有知名智库或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国际知名学者和中青年学术新星。中方与会者包括国家高端智库、研究机构、高校和文化界代表,以及政府部门代表。
本书分上、下两册,分为亚洲文明历史上的亚洲文明交流与互览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亚洲文明互鉴的机遇与挑战亚洲文明互鉴的路径构建等六部分。上册主要是各国嘉宾阐述亚洲各国文化、文明之间从历史到现代的交流,涉及亚洲文明的起源与演变、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亚洲思想之路、亚洲国家间的知识交流和相互学习、口头传统在文明互鉴中的作用等方面。
下册主要是关于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亚洲文明互鉴的路径构建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会专家对古代文明及其与现代世界的关系、亚洲文明的特色、中华文明传统与当今世界关系等发表了看法,探讨了亚洲文明交流面临的威胁与机遇、非洲发展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及文明内部对话的紧迫性等问题,介绍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发展路径,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岭南文化传播、青年在亚洲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对菲律宾发展的贡献、旅游业对文明对话的推动等。
關於作者:
王灵桂,男,1967年生,山东诸城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自2015年底起,同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8年8月-2005年4月,历任《经济日报》社会部和国际部实习记者、记者、主任记者;2005年4月-2010年12月,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处长、副局长;2010年12月-2014年11月,任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正局);2014年11月,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战略、反恐研究、伊斯兰教研究、中东问题研究、港澳问题研究等。出版了《中国伊斯兰教史》《一脉相传阿拉伯人》《一脉相传犹太人》《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探源》《对综合安全的现实思考,》以及阿拉伯文版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等专著;主编的著作有《海丝列国志》《新疆发展简史》《新疆民族发展简史》《去极端化理论读本》《去极端化宣教读本》《去极端化普及读本》等。此外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主要译著有埃及作家伊哈桑阿卜杜古督斯的代表作《黑色的眼镜》和《处女与白发》等。任职期间,共计发表400余篇(部)作品,约计1500万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策研究特等奖、一等奖等;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等奖多次。2016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2015年度科研岗位先进个人称号。王灵桂,男,1967年生,山东诸城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自2015年底起,同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8年8月-2005年4月,历任《经济日报》社会部和国际部实习记者、记者、主任记者;2005年4月-2010年12月,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处长、副局长;2010年12月-2014年11月,任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正局);2014年11月,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战略、反恐研究、伊斯兰教研究、中东问题研究、港澳问题研究等。出版了《中国伊斯兰教史》《一脉相传阿拉伯人》《一脉相传犹太人》《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探源》《对综合安全的现实思考,》以及阿拉伯文版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等专著;主编的著作有《海丝列国志》《新疆发展简史》《新疆民族发展简史》《去极端化理论读本》《去极端化宣教读本》《去极端化普及读本》等。此外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主要译著有埃及作家伊哈桑阿卜杜古督斯的代表作《黑色的眼镜》和《处女与白发》等。任职期间,共计发表400余篇(部)作品,约计1500万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策研究特等奖、一等奖等;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等奖多次。2016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2015年度科研岗位先进个人称号。
赵江林,女,1968年生,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经济室副主任、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前身是亚太所)研究员、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曾在日本、美国知名研究机构或大学做访问学者。学术研究方向为亚太经济、国际经济关系等。
目錄
主题报告
亚洲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与新时代亚洲文明观的构建 王灵桂/3
亚洲文明的内涵与演化
亚洲文明:起源与演变 桑达纳斯巴塔莱(Sundar Nath Bhattarai)/19
亚洲文明对话:来自英国的观点 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25
亚洲文明对话:来自马来西亚的观点 翁诗杰(Ong Tee Keat)/29
数字时代的文明对话:亚洲和欧洲的前景和机遇
 帕特里克库吉尔(Patryk Kugiel) 阿格涅斯卡库莱萨(Agnieszka Kulesa)/31
在伏尔泰思想中,中华文明是创建美好欧洲的典范 吉尔吉西纳尼(Gjergji Sinani)/38
口头传统在文明互鉴中的作用 朝戈金/45
双重历史叙事:一种自下而上的非对称冲突历史教学方法:主要经验 萨米阿德旺(Sami Adwan)/51
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亚洲文明对话与阿塞拜疆的历史经验
阿利扎德赫阿基夫阿利扎德奥格鲁(Alizadeh Akif Aghamehdi Oglu)/73
聚焦东方欧亚大陆道路上的匈牙利民族学家 巴拉兹鲍洛格(Balzs Balogh)/81
礼作为中国新生态意识的核心 贝一明(Emanuel Pastreich)/89
宋真宗《劝学文》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大木康(Yasushi Oki)/97
从歧视过去走向共同未来:儒家和犹太教认为学习和家庭是两性
平等的基础 加利亚帕特沙米尔(Galia Patt-Shamir)/104
亚洲佛教中的文化多元化对和平与和谐的促进 维马尔赫瓦马纳奇(Wimal Hewamanage)/113
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
古代文明及其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萨丁德(Satyendra Kumar Upadhyay)/125
亚洲文明在现代人文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鲜明的亚洲特色 扎伊迪萨塔尔(Zaidi Sattar)/133
东亚就传统文化、习俗和治理展开对话,能否释放新的潜力? 贝一明(Emanuel Pastreich)/143
中国崛起有助于亚洲复兴 赛义德哈桑贾维德(Syed Hasan Javed)/151
中华文明传统与当今世界 张宇燕/159
以色列人、犹太人和亚洲文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流 埃胡德艾拉恩(Ehud Eiran)/161
蒙古国在东北亚的角色与立场 哈桑迪卢夫桑(Khaisandai Luvsan)/169
亚洲文明互鉴的机遇与挑战
亚洲文明相互交流面临的威胁与机遇 乌彭铎普拉萨德梅纳利(Upendra Prasad Mainali)/175
中亚地缘经济及其对亚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沙洛菲丁纳扎罗夫(Sharofiddin Nazarov)/183
大国和非洲: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亚洲发展模式的挑战
弗兰斯克龙涅(Frans Cronje) 戴维安萨拉(David Ansara) 尼古拉斯洛里默(Nicholas Lorimer)/189
亚洲文明互鉴的路径构建
夯实人文基础最大公约数深化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郑筱筠/199
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与岭南文化传播 张志安/205
东方传统与新科技的结合 潘国驹/212
青年在亚洲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以青年智力和精神能力建设为例 扎奇(Zar Chi Phyoe Wint)/218
公共图书馆对菲律宾发展的贡献 詹妮弗布蕊迪马萨卡(Jennifer Brin Dimasaca)/227
老挝与中国通过旅游和经济合作开展文化交流 布亚当森卡姆霍特拉冯(Bouadam Sengkhamkhoutlavong)/236
老挝的旅游业发展 阿姆西洛兰特妮霍特(Amthilo Latthanhot)/242
后记/259
內容試閱
序言
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首创之举,这为有志于亚洲文明及其未来发展的学者搭建了新平台,为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创造了新机遇。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首倡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促进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体现了中国与亚洲各国共谋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习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系统地回顾了亚洲悠久丰富的文明,深刻阐述了亚洲文明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全面描绘了未来亚洲文明的光辉前景。习主席专门强调指出,亚洲文明之所以能绵延继世,其最大原因,是其天然具备的包容互鉴基因。这个优秀基因,既催生了今天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也必将使这个古老的文明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并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独特作用。正如习主席指出的,亚洲文明昨天恢宏瑰丽,今天令人振奋,明天精彩可期。
2013年以来,习主席以博大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胆略,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新时期中国的亚洲观、全球观、发展观和文明观,率先提出了建立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进而将之升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今天的盛会,实际上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见证历史、总结当今、展望未来,在共襄盛举中助力新时期亚洲文明的未来发展。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种子,而稻谷今天依然在造福世界。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诞生于9000余年前的两河流域。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印章铭文、中国的甲骨文,就被先民创造出来,人类从此开始掌握了知识的保存并传播技术。由此而形成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比西方文明源头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至少要早2000年。
亚洲文明史是一部恢宏瑰丽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