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內容簡介: |
古人制器,则以器载道;今人目见其器,当心怀以道。本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则是道和器的研究方法,在现代考古学大量实物发现的基础上,结合古今道之研究在历史学、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斐然成果,深入分析探索楚国刺绣艺术的外在形貌特点和内在文化精神,从而达到见其器而知其道的目的。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楚国刺绣艺术的内在文化结构、文化精神以及外在形式语言、艺术特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楚国刺绣艺术的生长源泉,探析其与地域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同时理清楚国刺绣艺术的传播渠道,通过时空流变的观察和分析,阐述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缘起 002 第二节 现实意义 005 第三节 研究现状 009 第四节 研究方法 012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022 第二章 南方文明与楚国刺绣艺术的滥觞 029 第一节 南方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030 第二节 南绣北移的假说 034 第三节 楚国刺绣艺术的滥觞与发展 040 第三章 楚国刺绣艺术的文化构成 047 第一节 楚国刺绣艺术的文化基因 048 第二节 楚国刺绣艺术的文化核心 065 第三节 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078 第四章 楚国刺绣艺术的主题及其文化内涵 087 第一节 楚国刺绣品主题分析 088 第二节 楚国刺绣艺术的文化内涵 108 第五章 楚国刺绣艺术的形式语言 141 第一节 楚国刺绣艺术的造型 142 第二节 楚国刺绣艺术的色彩 155 第三节 楚国刺绣艺术的材料与工艺 162 第六章 楚国刺绣艺术的传播 177 第一节 空间上的传播 178 第二节 时间上的传播 191 第七章 结论 215 第一节 楚国的奇迹与天时、地利、人和 216 第二节 学在四夷与杂交文化 219 第三节 楚国刺绣艺术与龙凤 222 参考文献 226 附录一 中国传统刺绣针法 233 附录二 楚国历史大事纪要 237 附录三 楚学专家张正明学术研究成果目录 243 后 记 253
前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个神秘而又伟大的国度。说其神秘,是因为楚 国文化充斥着浓郁的原始神秘主义气息,许多文化遗存至今还是个谜团,令人难以释解。说其伟大,是因为楚国从一个土不过同的蕞尔小国,仅仅数百年就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大的国家,文化上也独树一帜,成为人类轴心时代可以和西方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东方文化的代表。 楚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区域文化中最富活力、最有魅力、影响最大 的区域文化。它的活力是它在并国战争中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文化血液,同时能够将其相融而生发出更为强大的文化因子。它的魅力主要在于其文化与神秘联系在一起,而神秘是成就其文化的无限动力。如果我们把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用色彩加以区分,红色的东方和蓝色的西方旭日的光芒和海洋的碧波,代表着两种伟大文明诗意的特质的话。那么楚文化的象征性色彩红色,不仅代表楚文化诗意的特质,也代表着红色东方灵性而深邃的文化。楚文化的影响首先是深远的,在汉初一度辉煌之后,就以归隐的姿态左右着荆楚区域文化的传承脉搏。同时它的影响也是宽广的,对中国、对东北亚、对中亚,甚至对欧洲,楚文明的成果都广受欢迎。从上述地区的文明形态来看,似乎都曾受到过楚文化的洗礼和涤荡。 楚文化的光辉,长期以来一直被历史的尘沙所掩盖。由于秦汉以后国家政 权的重心大多都位于我国中原地区,尽管古代典籍汗牛充栋,然而有关先秦楚国的记载却十分匮乏。在20 世纪中叶楚文化考古有重大突破之前,人们对于楚国的了解只是屈、宋文学和老、庄哲学,在对物质文化的认识方面,楚国尤其是先楚南方地域几乎是一片盲区。 举一个青铜工艺的例子。汉以后两千多年的经史子集一直将中原黄河 流域的商周青铜文化作为这一时期中国金属铸造工艺高度成就的标志,甚少提及其他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然而在被认为是南方长江流域荒蛮服地的江西新干县三苗故都附近发现的与殷商同时代的新干大墓里的青铜器,证明了南方先楚青铜文化的成就并不亚于中原商周。以新干大墓出土的一件具有地方特色的提梁方卣与已被认为是商代青铜器精品的同类型方卣相比较,A在器物造型和纹饰的创意上新干青铜方卣显然更为出色。它不仅方(形)腹部有透空槽穴,且底为双层,外底留有十字形镂孔,这样既可以用炭火在底部加热,又可将其置于沸水之中温酒;卣身装饰,构图严谨对称,线条蜿蜒流畅,盖顶的蟠蛇钮,蛇昂头窥视,十分生动。智慧的先民匠心独具,工艺令人叹为观止。郭宝钧先生早在30 年前就曾断言:铜器铸造,南方条件较好,有时较北部更为先进。 在20 个世纪中叶后,特别是80~90 年代楚文化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使人们对于楚国以及先楚南方长江流域的古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学术界普遍的共识是: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会,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 中华民族的先秦古文化,就方位来说是北方与南方,就流域来说是黄 河与长江,就代表性的始祖来说是黄帝与炎帝,就象征性的灵物来说是龙与凤。龙凤是中华民族先秦北方黄河文化和南方长江文化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象征物,它们在汉代以后的合体以及龙凤呈祥,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各民族间的汇聚和文化的融合。 在楚文化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龙凤着意的描绘,无论文学、 艺术均是如此。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龙凤作为民族图腾的含义已经淡漠,但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所承载的民族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被楚人运用到象征性的艺术创作之中。 研究楚国刺绣艺术离不开楚文化的大背景,楚国刺绣艺术对于龙凤的描绘 较其他楚艺术品种似乎更加迷狂,能见到几乎所有的刺绣品都紧紧围绕着龙凤的主题展开。由此,本书在厘清楚国刺绣艺术的生长源泉和传承脉络的同时,着重探讨了楚人在其刺绣品中所赋予龙凤的深刻含义。 本书题名为楚国刺绣艺术研究而非工艺研究,原因是先秦时期我国传统刺绣文化的技术手段非常单调。就刺绣针法来说,最多只有三种针法及其变体。就绣种来说,分别为锁绣、纳缕绣、平绣、钉线绣和戳纱绣等五种类型,其中的戳纱绣在楚国刺绣品种中并未见到,但从秦国宫殿遗址中发现了这个品种的绣品,说明此种绣法在先秦已经出现。我国传统刺绣技术的发展只是在魏晋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画绣的出现,使技术创新成了一种追求。 本书从文化的体系来探讨艺术,这是因为艺术的理论同时亦即文化的理论,也就是将楚国刺绣艺术符号看作文化符号,在文化体系中综合探讨楚国刺绣艺术所表现的符号意蕴,从而找到解开其艺术迷簌的契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个神秘而又伟大的国度。说其神秘,是因为楚 国文化充斥着浓郁的原始神秘主义气息,许多文化遗存至今还是个谜团,令人难以释解。说其伟大,是因为楚国从一个土不过同的蕞尔小国,仅仅数百年就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大的国家,文化上也独树一帜,成为人类轴心时代可以和西方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东方文化的代表。 楚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区域文化中最富活力、最有魅力、影响最大 的区域文化。它的活力是它在并国战争中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文化血液,同时能够将其相融而生发出更为强大的文化因子。它的魅力主要在于其文化与神秘联系在一起,而神秘是成就其文化的无限动力。如果我们把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用色彩加以区分,红色的东方和蓝色的西方旭日的光芒和海洋的碧波,代表着两种伟大文明诗意的特质的话。那么楚文化的象征性色彩红色,不仅代表楚文化诗意的特质,也代表着红色东方灵性而深邃的文化。楚文化的影响首先是深远的,在汉初一度辉煌之后,就以归隐的姿态左右着荆楚区域文化的传承脉搏。同时它的影响也是宽广的,对中国、对东北亚、对中亚,甚至对欧洲,楚文明的成果都广受欢迎。从上述地区的文明形态来看,似乎都曾受到过楚文化的洗礼和涤荡。 楚文化的光辉,长期以来一直被历史的尘沙所掩盖。由于秦汉以后国家政 权的重心大多都位于我国中原地区,尽管古代典籍汗牛充栋,然而有关先秦楚国的记载却十分匮乏。在20 世纪中叶楚文化考古有重大突破之前,人们对于楚国的了解只是屈、宋文学和老、庄哲学,在对物质文化的认识方面,楚国尤其是先楚南方地域几乎是一片盲区。 举一个青铜工艺的例子。汉以后两千多年的经史子集一直将中原黄河 流域的商周青铜文化作为这一时期中国金属铸造工艺高度成就的标志,甚少提及其他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然而在被认为是南方长江流域荒蛮服地的江西新干县三苗故都附近发现的与殷商同时代的新干大墓里的青铜器,证明了南方先楚青铜文化的成就并不亚于中原商周。以新干大墓出土的一件具有地方特色的提梁方卣与已被认为是商代青铜器精品的同类型方卣相比较,A在器物造型和纹饰的创意上新干青铜方卣显然更为出色。它不仅方(形)腹部有透空槽穴,且底为双层,外底留有十字形镂孔,这样既可以用炭火在底部加热,又可将其置于沸水之中温酒;卣身装饰,构图严谨对称,线条蜿蜒流畅,盖顶的蟠蛇钮,蛇昂头窥视,十分生动。智慧的先民匠心独具,工艺令人叹为观止。郭宝钧先生早在30 年前就曾断言:铜器铸造,南方条件较好,有时较北部更为先进。 在20 个世纪中叶后,特别是80~90 年代楚文化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使人们对于楚国以及先楚南方长江流域的古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学术界普遍的共识是: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会,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 中华民族的先秦古文化,就方位来说是北方与南方,就流域来说是黄 河与长江,就代表性的始祖来说是黄帝与炎帝,就象征性的灵物来说是龙与凤。龙凤是中华民族先秦北方黄河文化和南方长江文化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象征物,它们在汉代以后的合体以及龙凤呈祥,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各民族间的汇聚和文化的融合。 在楚文化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龙凤着意的描绘,无论文学、 艺术均是如此。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龙凤作为民族图腾的含义已经淡漠,但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所承载的民族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被楚人运用到象征性的艺术创作之中。 研究楚国刺绣艺术离不开楚文化的大背景,楚国刺绣艺术对于龙凤的描绘 较其他楚艺术品种似乎更加迷狂,能见到几乎所有的刺绣品都紧紧围绕着龙凤的主题展开。由此,本书在厘清楚国刺绣艺术的生长源泉和传承脉络的同时,着重探讨了楚人在其刺绣品中所赋予龙凤的深刻含义。 本书题名为楚国刺绣艺术研究而非工艺研究,原因是先秦时期我国传统刺绣文化的技术手段非常单调。就刺绣针法来说,最多只有三种针法及其变体。就绣种来说,分别为锁绣、纳缕绣、平绣、钉线绣和戳纱绣等五种类型,其中的戳纱绣在楚国刺绣品种中并未见到,但从秦国宫殿遗址中发现了这个品种的绣品,说明此种绣法在先秦已经出现。我国传统刺绣技术的发展只是在魏晋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画绣的出现,使技术创新成了一种追求。 本书从文化的体系来探讨艺术,这是因为艺术的理论同时亦即文化的理论,也就是将楚国刺绣艺术符号看作文化符号,在文化体系中综合探讨楚国刺绣艺术所表现的符号意蕴,从而找到解开其艺术迷簌的契机。
|
內容試閱:
|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个神秘而又伟大的国度。说其神秘,是因为楚 国文化充斥着浓郁的原始神秘主义气息,许多文化遗存至今还是个谜团,令人难以释解。说其伟大,是因为楚国从一个土不过同的蕞尔小国,仅仅数百年就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大的国家,文化上也独树一帜,成为人类轴心时代可以和西方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东方文化的代表。 楚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区域文化中最富活力、最有魅力、影响最大 的区域文化。它的活力是它在并国战争中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文化血液,同时能够将其相融而生发出更为强大的文化因子。它的魅力主要在于其文化与神秘联系在一起,而神秘是成就其文化的无限动力。如果我们把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用色彩加以区分,红色的东方和蓝色的西方旭日的光芒和海洋的碧波,代表着两种伟大文明诗意的特质的话。那么楚文化的象征性色彩红色,不仅代表楚文化诗意的特质,也代表着红色东方灵性而深邃的文化。楚文化的影响首先是深远的,在汉初一度辉煌之后,就以归隐的姿态左右着荆楚区域文化的传承脉搏。同时它的影响也是宽广的,对中国、对东北亚、对中亚,甚至对欧洲,楚文明的成果都广受欢迎。从上述地区的文明形态来看,似乎都曾受到过楚文化的洗礼和涤荡。 楚文化的光辉,长期以来一直被历史的尘沙所掩盖。由于秦汉以后国家政 权的重心大多都位于我国中原地区,尽管古代典籍汗牛充栋,然而有关先秦楚国的记载却十分匮乏。在20 世纪中叶楚文化考古有重大突破之前,人们对于楚国的了解只是屈、宋文学和老、庄哲学,在对物质文化的认识方面,楚国尤其是先楚南方地域几乎是一片盲区。 举一个青铜工艺的例子。汉以后两千多年的经史子集一直将中原黄河 流域的商周青铜文化作为这一时期中国金属铸造工艺高度成就的标志,甚少提及其他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然而在被认为是南方长江流域荒蛮服地的江西新干县三苗故都附近发现的与殷商同时代的新干大墓里的青铜器,证明了南方先楚青铜文化的成就并不亚于中原商周。以新干大墓出土的一件具有地方特色的提梁方卣与已被认为是商代青铜器精品的同类型方卣相比较,A在器物造型和纹饰的创意上新干青铜方卣显然更为出色。它不仅方(形)腹部有透空槽穴,且底为双层,外底留有十字形镂孔,这样既可以用炭火在底部加热,又可将其置于沸水之中温酒;卣身装饰,构图严谨对称,线条蜿蜒流畅,盖顶的蟠蛇钮,蛇昂头窥视,十分生动。智慧的先民匠心独具,工艺令人叹为观止。郭宝钧先生早在30 年前就曾断言:铜器铸造,南方条件较好,有时较北部更为先进。 在20 个世纪中叶后,特别是80~90 年代楚文化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使人们对于楚国以及先楚南方长江流域的古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学术界普遍的共识是: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会,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 中华民族的先秦古文化,就方位来说是北方与南方,就流域来说是黄 河与长江,就代表性的始祖来说是黄帝与炎帝,就象征性的灵物来说是龙与凤。龙凤是中华民族先秦北方黄河文化和南方长江文化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象征物,它们在汉代以后的合体以及龙凤呈祥,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各民族间的汇聚和文化的融合。 在楚文化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龙凤着意的描绘,无论文学、 艺术均是如此。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龙凤作为民族图腾的含义已经淡漠,但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所承载的民族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被楚人运用到象征性的艺术创作之中。 研究楚国刺绣艺术离不开楚文化的大背景,楚国刺绣艺术对于龙凤的描绘 较其他楚艺术品种似乎更加迷狂,能见到几乎所有的刺绣品都紧紧围绕着龙凤的主题展开。由此,本书在厘清楚国刺绣艺术的生长源泉和传承脉络的同时,着重探讨了楚人在其刺绣品中所赋予龙凤的深刻含义。 本书题名为楚国刺绣艺术研究而非工艺研究,原因是先秦时期我国传统刺绣文化的技术手段非常单调。就刺绣针法来说,最多只有三种针法及其变体。就绣种来说,分别为锁绣、纳缕绣、平绣、钉线绣和戳纱绣等五种类型,其中的戳纱绣在楚国刺绣品种中并未见到,但从秦国宫殿遗址中发现了这个品种的绣品,说明此种绣法在先秦已经出现。我国传统刺绣技术的发展只是在魏晋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画绣的出现,使技术创新成了一种追求。 本书从文化的体系来探讨艺术,这是因为艺术的理论同时亦即文化的理论,也就是将楚国刺绣艺术符号看作文化符号,在文化体系中综合探讨楚国刺绣艺术所表现的符号意蕴,从而找到解开其艺术迷簌的契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