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格局日新月异,中国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经历了转型的阵痛。本书立足于对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前沿的动态观察,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未来30年: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近三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风险应对”“世界经济形势与全球经济治理”“美国经济与中美贸易摩擦”等角度,系统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和融入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促使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本书可供社会各界人士及对中国经济热点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
關於作者: |
徐洪才
1964年生于安徽。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首席战略顾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大银行独立董事;中央电视台特约财经评论员;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等。出版过《大转型: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变革的时代: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等10部专著;主编过《投资基金运作全书》《投资银行学》和《期货投资学》等10部著作。主持“亚投行在国际融资体系中战略定位研究”“亚欧互联互通与产业合作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跟踪研究”和“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中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等20余项课题。曾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经济研究部部长、副总经济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教授、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副总裁;广发证券(上海)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中国石化助理工程师。1996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化工学校有机化工专业。先后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和美国多米尼肯大学做访问学者。走访过国内300多家上市公司。多篇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曾赴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发表演讲。
|
目錄:
|
目 录
代序 新一轮中国改革开放呼之欲出 Ⅲ
第一章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00
一、全球共同抗疫,迫切需要加强合作 00
二、抓住时间窗口,推动中美合作 00
三、推动“新基建”投资需要新的思路 00
四、1~2月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00
五、全球金融动荡升级,中国如何有效应对 0
六、加快实施新《证券法》,有力保障投资者利益 0
七、美联储突然大幅降息,全球金融形势趋于复杂 0
八、抗疫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走势 0
第二章 未来30年: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 0
一、未来全球发展五大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五大机遇 0
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意味着什么 0
三、70年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己干出来的 0
四、将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0
五、管控政府投资风险,助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0
六、新一轮扩大开放相关政策解读 0
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0
八、为什么说中国扩大开放是自主选择 0
九、提升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0
十、积极防控潜在风险,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0
十一、世行报告大幅提升中国营商环境位次 0
十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 0
十三、长三角一体化: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0
十四、重庆机遇:打造内陆性对外开放新高地 0
十五、广西经济发展五大机遇 0
十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0
十七、民营经济过去不可或缺,未来大有可为 0
十八、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0
十九、“一亿中流”引领投资越过山海关 0
第三章 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与2020展望 0
一、展望2020: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机遇 0
二、全球央行降息潮涌,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0
三、推进落实2020年银行保险九大任务 0
四、2020年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与空间有限 0
五、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0
六、增强逆周期调节有效性,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0
七、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解读 0
八、解读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0
九、2019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需因时而变 0
十、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点评 0
十一、“高质量”成为经济发展主基调
第四章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与2019展望
一、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及2019展望
二、2018年中国金融风险形势及其应对
三、进城农民工如何成为“本地人”
四、有效应对当前六大金融风险
五、2018年1~8月宏观经济数据点评
六、释放5000亿“麻辣粉”,要警惕其流入房地产
七、中央用18个字为201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
八、经济运行缓中趋稳,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
九、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十、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第五章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与2018展望
一、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前瞻
二、解读2017年中国经济数据
三、2017年中国金融风险形势及其应对
四、2017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与2018年经济形势展望
五、新旧动能转换和防控风险可圈可点
六、中国宏观经济仍存下行压力
七、发展“熊猫债”市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融资
八、201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九、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发生十大变化
十、新消费培育新经济
十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经济“L形”走势更平缓
第六章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风险应对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三、全球金融市场走势点评
四、科创板是增量改革,注册制未来有望普及
五、“稳”字当头,打赢金融开放“硬仗”凭什么?
六、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回顾及展望
七、完善全球治理体系,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九、巴菲特再发股东信,如何解读投资宝典
十、现金贷监管落地,行业如何洗牌
十一、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十二、稳中求进,金融稳定是首位
十三、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十四、我国银行体系三大潜在风险及其应对
十五、当前我国突出的金融风险点及其防范
第七章 世界经济形势与全球经济治理
一、推动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治理改革
二、RCEP取得重大突破正当时
三、提升新兴经济体话语权,是改善全球治理的必由之路
四、将中印、中尼睦邻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五、南美“欧元梦”看上去很美?
六、解码“处在十字路口”上的中国解决方案
七、亚投行“四两拨千斤”,助力亚洲互联互通
八、欢迎西非单一货币ECO的诞生
九、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促进中韩经贸合作
十、中国是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
十一、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十二、中国是世界和平稳定、合作发展之锚
十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
十四、金砖合作机制可考虑适当扩容
十五、促进中法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合作
十六、“
|
內容試閱:
|
代序 新一轮中国改革开放呼之欲出
一、共克时艰,凤凰涅槃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一时间,舆情沸腾,风声鹤唳,全球一片哗然!
这场疫情来势汹汹,让人们措手不及。1月23日凌晨2点,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自当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正在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构成“PHEIC”,即“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时恰逢春节,叠加数亿人的春运,加剧了疫情传播。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由李克强总理亲自出任“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进行全国总动员,共同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何时结束?对中国经济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出科学的估计。
1月31日,我接受中宏网专访时表示:要把防控疫情进一步扩散作为重中之重,经济上蒙受短期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要以理性、科学的方式应对当前危机。同时我强调:在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政策;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调动全国资源,加强“补短板、补漏洞”工作的力度,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疫情危机。
我还指出,燃眉之急,我有两个担忧:一是春节假期结束,返城返工人员大量积聚,导致新一轮疫情传播扩散;二是股市2月3日开盘,股指很可能会急剧下跌,使中小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导致金融恐慌,将叠加和扩大对疫情恐慌情绪的蔓延,对消费、投资和外贸进出口十分不利。
我强调,这两件事情必须马上解决。针对第一个担忧,我建议推迟上班时间,全国统一正月十五以后再恢复上班,而且采取灵活弹性上班时间,能在家办公就在家,能不到办公室、食堂、会议室就不去这些公共场合。原因是疫情高峰期、拐点还没看到,也就是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医学观察人数等还没有出现掉头向下的情况。
针对第二个担忧,我建议等到拐点到来时再恢复股市,不必匆忙。我强调,当务之急是要把这两件事解决好。与此同时,强烈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出台应急政策。
首先,在财政政策方面,要调动紧急资金对重点地区实施财政支持,对医生、护士等一线工作人员给予补贴,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予以税收减免,政府要拿出姿态减轻税负,包括个人所得税。鼓励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金融机构都要行动起来,联防联控,防治疫情蔓延传播,定向支持武汉等重点疫情地区。同时,鼓励社会慈善援助,政府和社区要重点帮扶困难家庭。
其次,金融主管部门也要拿出应急政策。央行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责无旁贷,货币政策要适当宽松,降准降息,立刻行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出台应急政策,对家庭、企业予以定向扶持。中国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稳定负责,建议不要匆忙开市。
我特别强调,目前主要矛盾是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群策群力,共同迎接拐点的早日来临。恢复经济要从长计议,等到疫情逐渐过去之后,再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对一些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要及时给予援助,帮助它们渡过难关,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整体复苏。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多数人选择待在家,进行“自我隔离”,我也是如此。我和大家一样,时刻都在关注疫情的最新情况。与此同时,集中精力,把近年来的文章整理出来,准备结集出版。当然,每天也接到不少媒体朋友的电话,问题无非是“疫情影响几何”“如何有效应对”“经济何时恢复”,等等。
我一再强调,疫情还未过去,当下的主要矛盾是控制疫情,力争拐点尽早到来。同时我指出,疫情短期影响很大,3月份之后疫情可能会慢慢消退。我呼吁股市暂缓开市,未能得到有关部门响应,黑色星期一毫无悬念地到来,近3000只股票跌停。但在经历“一天冲击”之后,股市很快止跌企稳。应该说,金融主管部门及时出台一系列应急政策,对恐慌情绪起到了“缓冲垫”的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纷纷出台针对性的应急政策,减免困难企业税费,尽可能减小疫情冲击。这些政策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在特殊时刻,确实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值得点赞。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重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3日单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2万亿元之后,2月4日再度投放资金5000亿元。
2月2日,苏州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北京19条”提出,设立进口防控物资快速通关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阶段性免征用于防控的进口物资的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2月4日,上海嘉定出台“12条新政”,实施对落实公益捐赠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