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編輯推薦: |
《日语格助词「で」的本质义研究》为日语语言学相关学术专著,以现代日语格助词「で」为研究对象,在建构格助词本质义假说的基础上,考察了「で」的本质义及句法语境デ格名词与谓词的语义特征、语义范畴及其相互作用中该本质义的具现方式,并从「で」相对应的汉语译文着手,旁证了「で」的本质义。
●一反传统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原型理论、意向图式理论和核心理论,提出了格助词本质义的理论模型。
●提出格助词本质义假说,在本质义理论框架下对格助词「で」的多义做出合理、统一的解释,不仅有利于还原语言事实,提高格助词的研究水平,还能为日语的其他虚词乃至其他语言的虚词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语料丰富。
|
內容簡介: |
《日语格助词「で」的本质义研究》为日语语言学相关学术专著,以现代日语格助词「で」为研究对象,在建构格助词本质义假说的基础上,考察了「で」的本质义及句法语境デ格名词与谓词的语义特征、语义范畴及其相互作用中该本质义的具现方式,并从「で」相对应的汉语译文着手,旁证了「で」的本质义。
一反传统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原型理论、意向图式理论和核心理论,提出了格助词本质义的理论模型:格助词作为语法功能词表示名词与谓词之间抽象的、*上位的语法关系,多义只是本质义于不同句法语境中的具现。以该理论模型为支撑,结合Langacker的他动性行为链和Gibson的"Affordance"概念提出了格助词「で」的本质义为凭借义,同时通过大量例句考察句法语境中「で」多义的产生以及"凭借"本质义是如何贯穿于这些多义中的。
|
關於作者: |
蔡妍,女,1989年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
|
目錄:
|
第1章 序章1
1.1 研究の目的と意?x1
1.2 研究の対象と内容3
1.3 研究方法7
1.4 本稿の構成10
第2章 先行研究12
2.1 伝?y的な研究12
2.2 ?J知言?Z学の研究及びその問題点18
2.3 本章のまとめ45
第3章 格助詞の本質に?vする仮?h49
3.1 格と格助詞49
3.2 本質仮?hの中身53
3.3 格助詞の本質に?vするいくつかの研究57
3.4 本質仮?hと他の?T理論との相違点60
第4章 格助詞「で」の本質67
4.1 「で」の「依拠」本質67
4.2 源流からみる「で」の本質73
4.3 本章のまとめ84
第5章 文脈による「で」の本質の具?F化86
5.1 「で」の意味役割の?J定86
5.2 意味特徴による本質の具?F化のありかた91
5.3 「で」の意味ネットワーク132
5.4 コーパスによる文脈の量的考察139
5.5 本章のまとめ148
第6章 中国?Z?U文からみる「で」の「依拠」本質151
6.1 ?Z彙的意味の側面151
6.2 文法的?C能の側面158
6.3 「で」と「依拠?x」を表す介詞との相?v性分析161
6.4 本章のまとめ164
第7章 格助詞「で」の構文的特徴166
7.1 はじめに166
7.2 場所デ格の構文的?C能に?vする先行研究167
7.3 場所デ格の構文的位置と意味特徴171
7.4 場所デ格の意味指向178
7.5 本章のまとめ184
第8章 ?K章185
8.1 本研究のまとめ185
8.2 残された?n題190
参考文献193
付?h199
|
內容試閱:
|
纵观日语格助词的研究史,传统语义学研究并不着重分析格助词一形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多义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近年来的认知语义学研究则大多认为多义中存在一个"原型义",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派生出其他义项。但是,"名词 格助词 谓词"结构中的格助词作为语法功能词表示名词与谓词之间抽象的、最上位的语法关系,它不依赖于句法语境先天性地存在,所谓多义只不过是本质义在不同句法语境中的化身。即,表面上为不同的多义,其实只是一个本质义在不同句法语境中的不同表象而已。格助词的本质义贯穿所有多义,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多义之间并没有原型义与派生义之分。 本研究以现代日语格助词「で」为研究对象。在建构格助词本质义假说的基础上,考察了「で」的本质义及句法语境デ格名词与谓词的语义特征、语义范畴及其相互作用中该本质义的具现方式,并从「で」相对应的汉语译文着手,旁证了「で」的本质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 1. 格助词本质义假说的建构 国内外与格助词语义有关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语义学研究,另一类是基于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传统语义学研究停留于对格助词多个义项的划分与罗列,因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而导致语义层次不一,又因未解释多义产生的句法语境机制而缺乏必要的说服力。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格助词研究大致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型理论框架下的语义扩展研究,另一类则旨在寻求各义项之间的共性,其中包括援引意象图式理论与核心理论的研究。与传统语义学相比,这些研究开始积极探寻语义之间的关联性及核心义,是本研究的缘起与基础,但其依旧存在适用性上的局限性。 针对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点,本研究着眼于格助词表示格名词与谓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这一根本特征,提出建构格助词本质义假说,其具体内容与特征如下所示。 i 格助词本质义假说的内涵 实词与虚词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词类,这个性质的不同在认知上自有不同的表征。如果说实词有原型义、基本义、有相应的派生义、周边义等概念的话,那么,虚词则只有语法功能,在遣词造句中发挥作用。日语格助词作为语法功能词之虚词,在"名词 格助词 谓词"句式中表示所接名词与谓词之间不依赖于句法语境、抽象的语法义,这语法义正是格助词的本质义。在具体的句法语境中应着格名词和谓词的语义范畴之不同会产生多义,但本质义万变不离其宗,并不存在原型义和派生义之分,多义只是本质义在多种不同句法语境即格名词、谓词的语义特征、语义范畴及其相互作用中的化身和具现。本质义是抽象的、恒定的,多义则有不定性、动态性。 ii 与其他认知语义学理论的异同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词的词义范畴中往往存在一个或多个原型义,其他义项是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从该原型义中派生而来。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格助词的研究。因为如果说实词作为词汇词有原型义与派生义之分的话,而格助词只表示其前接名词格名词与谓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具有不依赖句法语境的抽象的语法义,这一语法特性即是格助词的本质义,在句法层面起同一语法作用。这一点决定了格助词的多义不存在原型义和派生义之分。 意向图式理论认为语义范畴的扩展会产生一个超级意象图式super schema,它是从语义范畴所有成员中抽象而来,位于最上位、最具概况性。超级意象图式理论虽然捕捉住了词语最粗略的语义脉络,但归根结底毕竟只是非语言性的、相对简单的图式结构而已,传递的信息量极其有限。语言的认知研究如果在超级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将其蕴含的理性概念之本质义语言化,就能更严谨且准确地揭示语言丰富而深奥的内涵哲理,从而进一步接近语言真相。 核心理论认为学习者从底层的单个句法语境中分别提炼出若干个中位的语义范畴,再通过从"一般化"基本等同于"抽象化"这一认知操作中提炼出抽象的、不依赖于句法语境的上位的核心义。如果说二语习得的路径如核心理论所述,那么就语义产生的路径而言,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法词本质义的存在,尔后再分析其在与具体的句法语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多义。因为语法功能词就其性质而言必定先有抽象的本质义,尔后才有在具体句法语境中的多义。 2. 格助词「で」的本质义及其在句法语境中的具现 Langacker1991提出他动性行为链,其中デ格表示的是ガ格在传递能量,完成行为链时积极主动利用的事物。本研究基于这一观点,结合 Gibson1977的"Affordance"概念提出了格助词「で」的本质义假说。 i 格助词「で」的本质义 格助词「で」先天性地拥有一个不依赖于句法语境的抽象本质デ格名词与谓词的语法关系,即デ格名词是谓词得以实现的"凭借物"或"凭借事"。也就是说,谓词的实现必须凭借デ格名词,反过来说,デ格名词是谓词实现的"凭借物事",二者始终处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