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編輯推薦: |
◎下班后不去应酬,显得不合群。
年纪老大不小了,得找个人陪。
对孤独的抗拒,是否只因为别人都这么做?
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有多少真留给了自己?
一个人看电影,有人看的是寂寞,有人看的是自由。
◎日本推理大神退隐后的生活哲思,探索自我空间、不想随大流者的人生宣言。给你不被七大姑八大姨裹挟的理由,找到比不做异类更重要的人生追求。
◎全方位解构孤独的社会意义,拒绝把独处与寂寞画等号。以冷静明晰的笔触,探寻孤独概念的由来,深究孤独恐惧的根源,勘破大众传媒对孤独的妖魔化,正视与挖掘孤独时光的生产力。
◎封面采用变温墨设计,手指摩擦可使火柴人图案消失,暗中契合书中追寻独处与自由的主题,反映了大隐隐于市的生活哲学,增添阅读乐趣。
|
內容簡介: |
人为什么会害怕孤独呢?很多人表示,是因为独处会让人感到寂寞。可见,寂寞在大众眼中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状态。很多时候,这种对孤独的刻板印象是大众传媒人为制造的。人际关系常常被当作商品,社会上对社交与联系的过度推崇,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活得过于疲惫。
本书中探讨的孤独既不是对他人的无视,也不是对社会的拒绝,而是在积极融入社会的同时,充分享受令自己舒适自由的生活方式。孤独并不可怕,相反,它能给我们充分发展兴趣的空间,甚至可以成为艺术与创造的摇篮。也许每个人都该在生命中享有一些孤独的时刻。
|
關於作者: |
森博嗣(MORI Hiroshi),1957年12月7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日本小说家、推理作家和推理小说研究者。他在名古屋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助理教授,从事研究工作,在任教同时开始创作推理小说。1996年,他凭借《全部成为F》一书荣获第一届梅菲斯特奖,并以推理作家身份崭露头角。2005年3月他开始全职写作。
|
目錄:
|
第一章 为何孤独令人寂寞
孤独的定义 003
感到孤独的条件 004
为何感到孤独 007
孤独产生的条件 009
失去的是什么 010
我们为何看不起孤独 014
对他人认可的需要 016
通过做好孩子来反抗 017
制造孤独的是自己 019
霸凌的基础是伙伴意识 021
让自己获得认可的手段 023
好孩子也各不相同 025
饮酒的孤独 027
幻想破灭导致的孤独 029
第二章 为何不可以感到孤独
孤独的复杂原因 033
害怕孤独的理由 034
孤独的价值 036
被灌输的不安 038
铅字的虚构 040
为快乐做好准备 042
用正弦曲线思考 044
影响感情的是变化率 047
根源是生与死 050
为了让自己获得自由 051
缺乏思考才会感到孤独 053
制造廉价感动,培养消费群体 056
对孩子说的不负责任的漂亮话 058
对年轻人说的不负责任的漂亮话 061
如今感动已沦为商品 064
第三章 孤独是人类的必需品
越来越容易实现的独身生活 069
我几乎不与人见面的生活 070
对个人主义的相斥反应 073
凌驾于和平之上的个人主义 076
能让少数群体生存的社会 077
饥饿精神 079
是恐孤独派,还是爱孤独派 080
一切都源于个体的创想 081
孤独中的产物 084
学校这一集体 086
学校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吗 088
对快乐家庭氛围的幻想 090
人生如荡秋千 093
正因在爱中,才感到孤独 095
将孤独变为美的方法 097
为孤独节食 099
第四章 孤独中诞生的美
人类工作的变迁 105
侘寂的文化 108
发现美的意识 110
在成熟与洗练中诞生的美 112
从肉体到精神 114
聚集与联系的虚无 116
孤独与苦恼的价值 119
第五章 接纳孤独的方法
试试写诗 123
寻找逃生之路 125
孤独是奢侈的吗 127
试试做研究吧 128
做一些徒劳之事 130
唯有人类可到达的境界 131
孤独帮你获得自由 132
被纽带束缚着的现代人 134
无意识地寻求孤独 136
在心中描绘自由 138
后 记
在丰裕的物质条件下 141
成人过程的推迟 143
人口过多 144
优质的孤独 145
孤独的试验 146
孤独可以使人变温柔 147
写在最后 149
|
內容試閱:
|
我的责任编辑拜托我写一下我现在的隐居生活,于是我将由此展开的思考汇集成册,写成了本书。关于这个话题,我思考了大约半年(当然,我并不是一直在思考,充其量一天想起这个问题一次罢了)。
而后他表示:您现在的生活与所谓的隐居生活还是稍微有些区别吧?您这种生活方式应该如何命名呢?感觉像是对孤独的研究?我们并未面对面讨论,全部的交流都是通过邮件进行的。
在讨论如何命名的那段时间里,这种谈话格外专业而高效。这样直白的表达简明易懂,深得我心。我比较喜欢这种方式。证据是,我不由得思考了五分钟,想着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名称可以用。但这次思考并没有结果,究其原因,我想也许是我对现在的生活尚没有明确的认识。
我并不认为我对孤独进行过研究,也从未使用过隐居一词(虽然这个词我有所耳闻)。我真的是在过一种隐居生活吗?
有时,我会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自己正在隐居。例如,我每天基本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可以一天接一天地玩乐。我二三十岁时当然也在拼命工作,四十多岁时也还在不情不愿地工作。而我从那种生活中解放出来后,就无疑是在隐居了。在那之后,大约在五年前,我把家搬到了很偏僻的地方,也不公开住址,连编辑都不见,这毫无疑问是可以用隐遁来形容的状态了。因此,我果然还是在隐遁,或者说在过一种隐居生活。
举个例子,在两年半以前,因为要与人会面而去过一趟东京,自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乘坐过电车这种公共交通工具了。我向来不会主动前往人群聚集之地,然而以前即便我再怎么喜欢独处,碍于世俗的条条框框和因工作而不得不社交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而与这些应该和不得不一刀两断的那一刻,正是我现在这种生活的起始。
我也许是个隐士 我之所以能这样生活,是因为我有即使不与人见面也不影响生活的基础条件。所以,我明白,这并不是能轻轻松松地向普通人推荐说感觉不错,你也试试吧的事。
虽然我也在年轻人中见过对我现在这种生活满怀憧憬的独特之人,但我走到这一步已经花了几十年,而且我丝毫不认为现在处于最佳状态,也不觉得实现了我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虽然(对我来说)现在的生活环境感觉比以前多多少少有所改善,但在普通人中,能做出这种判断的应该还是少数。我无非就是赚了点儿小钱后搬家到乡下享受生活罢了,从旁人客观的角度看来,也许像是隐士一般。
但是,我本就对社会和旁人的看法不甚在意。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也许一半源于父母,另一半源于从经历过的那些孤独中滋长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进一步说,人们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进,这种观念是根植于我内心的。虽然有许多人满腹牢骚,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任何人在任何遇到选择的时刻,都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想偷懒就选择偷懒,想浪费就选择浪费,所以,所有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人生。我也是按照自己认为不错的方式生活到现在,我想其他人应该也一样,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
当然,这世上也有非人力可控的事态,比如突然下起雨来淋湿了衣服,或突然冲出个陌生人举着刀扑来。遭遇意外灾害或事故、疾病或伤害的人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一出生身体就有缺陷。但是,即使把这些上天注定的部分纳入考虑,在人们能够自行做出选择的范围里进行选择,这些选择也都是每个人的自由,也应该都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并不如自己所愿,那是因为他们期盼的是能够改变命运的事物,他们追寻的梦想并不存在于他们的选项里。这就是我的解读。如果能像我这样思考,你就不会无端羡慕他人,而是能够更加专注于研究自己眼前能够选择的道路。这样你最终就能意识到,无论别人怎么想,都是无所谓的。
孤独就一定悲惨吗 关于这一点,你可能会说,处于孤独的状态就意味着会感受到孤独。我自身的情况是否属于孤独,我也不知道。也许孤独是一种比我想象中更悲惨的状况,而且每个人对孤独的理解当然是不一样的。
只不过,因为我只能根据我自己对孤独的体验来思考这一问题,所以我仅能从我自己的认识出发来描写孤独。我在本书中想表达的观点是,孤独并没有那么悲惨。别说悲惨了,我甚至认为孤独有着无法舍弃的价值。我会尽我所能把这些内容写得通俗易懂。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青少年之中,有一些人在为孤独所苦,不堪其扰甚至濒临崩溃。但事实是否如此,我没有做过调查,我只是看到过一些相关新闻。还有一些成年人自杀的案例被解读为孤独所致。在我认识的人中,有十多位因自杀而亡,但是不是因为孤独则不得而知。如何能得知自杀的人是因孤独而死呢?这同样是我想知道的一点。
孤独是什么 孤独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一种能够蚕食人们的心灵,甚至能够逼迫人寻死的东西吗?
我想一边写这本书,一边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最终没法得到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这本书里也没有像特效药一样能将人从孤独中解救出来的方法。况且,我的观点本来就是不摆脱孤独也没关系。
还有一点我要事先声明。我想,了解我的人大概是不会误解的,但肯定也有一些不知笔者是何人的读者拿到这本书,所以有些话我必须在一开始说明。
我并非心理学或社会学专家,在这些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我并没有在大学里正式地学习过这些知识,甚至可以说对其一无所知。我曾在大学里执教,但研究的是理科。虽然我指导过大学生,但我跟年幼的孩子相处的经历仅限于和我自己的子女的。因此,本书中所写的内容,完全没有统计性质的调查作为基础,仅仅是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到目前为止,我写过的书都是如此。虽然我酷爱读书,每日手不释卷,但本书也并非受到某本特定书的影响而作。因此,我也完全不打算引用他人的文字(基本上,我在小说以外几乎都不会做任何引用)。
也就是说,本书仅仅是邀请您阅读一个普通人的思考试验的结果。请在阅读后务必自行思考,构建起自己的理念。
人生在世,钱财没有那么要紧,同伴也并不是必要的,孤身一人也是能生活下去的。但是,如果想过有意义的人生,那么只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自己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