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论文
1 中国的企业政府补贴:特征演变与研究概述 石昕 任宇 龙小宁 刘峰
31 学而优则仕,仕而后学失? ——以中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为例 罗党论 曾恺翔
49 官方微博与审计师选择——来自中国基金会的经验证据 程博 宣扬
71 商誉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困境:回顾、反思与改进 柴明洋 李姝
98 中国证券分析师的声誉机制有效吗?——基于“乐视劫”事件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 罗进辉 陈熠 王维怡
129 高管从军经历与会计稳健性 刘婷 刘文军 谢帮生 李秀珠
CONTENTS
Articles
1 Government Subsidies for Enterprises in China:Evoluti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A Research Review Xin Shi,Yu Ren,Xiaoning Long and Feng Liu
31 Leading Scholars Becoming Officials, Scholarship Lost from Being Officials? An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Records of the Members in the National Accounting Leading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Danglun Luo and Kaixiang Zeng
49 Official Weibo and Auditor Choice:Evidence from Chinese Foundations Bo Cheng and Yang Xuan
71 The Dilemma of the Reliability of Goodwill under Fair Value Measurement:Retrospection, Rethinking, and Improvement Mingyang Chai and Shu Li
98 Is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of Security Analysts Effective in China?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se of “LeTV Incident” Based on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Jinhui Luo,Yi Chen and Weiyi Wang
129 Management with Military Experienc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Ting Liu,Wenjun Liu,Bangsheng Xie and Xiuzhu Li免费在线读中国的企业政府补贴:特征演变与研究概述* 石昕1 任宇2 龙小宁3 刘峰4
(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2. 南京银行,江苏 南京 210008;3.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4.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 企业政府补贴主要指政府对企业的无偿拨付,是政府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在不同历史阶段政府补贴的侧重点不同。从历史沿革来看,政府补贴的补贴背景表现出价格机制从“直接干预”到“市场定价”转变的趋势,补贴方式表现出政策导向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转变的趋势,补贴范围表现出涉及企业从“特权型”到“普惠型”转变的趋势;从现阶段政府补贴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产权分布不均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特点。我国的企业政府补贴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政府补贴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在很多角度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现有研究目前尚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不足,可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①对地方政府特征如何影响政府补贴行为关注不足;②对潜在的企业行为如何影响政府决策关注不足;③对政府补贴种类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关注不足;④对政府补贴经济后果的研究和机制讨论不足;⑤对政府补贴披露状况背后的动机和经济后果讨论不足。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价格机制 政策导向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异质性
一、引言
政府补贴是指政府单向地将公共资源给予接收方的行为,接收方可以是个人,如收入低于某一标准的困难居民,也可以是企业,如国家扶持产业相关的企业、亏损企业等。本文主要研究以企业为接收方的政府补贴,即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货币资产与其他非货币资产。企业政府补贴的主要形式包括无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从企业政府补贴的时点来看,可将政府补贴分为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事前补贴主要指政府提前设定补贴标准,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主动申请,经政府批准后才能获得补贴,如“863计划”“瞪羚计划”等;事后补贴主要指企业经济行为发生后,政府针对特定企业的特定行为发放补贴,如“纳税贡献奖励”“亏损补贴”等。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重大变革,但是政府补贴一直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只是不同阶段政府补贴的政策侧重点不同。具体来说,1992年以前,计划经济时期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政府补贴主要以价格补贴(也称政策性补贴支出)和亏损补贴的形式存在(李扬 1990),政府通过价格补贴解决政府宏观价格调控带来的价格扭曲问题,通过亏损补贴保证亏损国有企业的收支平衡和正常运行。在进出口补贴方面,改革开放带来对外贸易规模的增大,进出口补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杨艳红和卢现祥 2018)。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市场在价格发现机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逐渐开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呈现锐减趋势。同时,政府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增大,不仅直接采用货币补贴的形式,还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措施,对科研创新行为予以补贴。2001年,我国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为了满足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要求,我国在出口贸易中主动取消了外汇留成等出口补贴形式,转而采用出口退税这种较为符合国际惯例的调节办法(李洁 2002),并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价格补贴,减少企业亏损补贴。时至21世纪,我国针对企业的政府补贴一方面主要服务于产业政策(Chen et al. 2017),其中大量资金用于产业政策引导下的创新扶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培养税基,发展地方经济,将政府补贴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王凤翔和陈柳钦 2006,步丹璐等 2018)。
鉴于政府补贴在企业中大量存在,而且是政府影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从政府的作用、企业的行为及政府补贴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后果方面,对政府补贴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现有文献尚未从政府补贴的历史沿革角度,对政府补贴的变迁和不同历史时期政府补贴的特点进行梳理,也未有文献针对卷帙浩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因而使得研究者缺乏对现阶段政府补贴研究的整体把握,进而较难形成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明晰认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政府补贴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试图描绘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补贴的发展脉络,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政府补贴的发展与演进。本文对现有政府补贴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政府补贴的研究进展,试图描绘出政府补贴的研究框架,从而指出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接下来分三个部分展开:第二部分为企业政府补贴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第三部分为企业政府补贴的研究现状;第四部分为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二、企业政府补贴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我国的企业政府补贴项目繁多(李扬 1990,耿建新和赵越 2020),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多个部门,而且,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企业政府补贴的侧重点也几经变迁。同时,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分散在经济学、国际贸易、会计、财务等多个不同的领域。
本文从《中国财政年鉴》中获得了1978~2006年的政策性补贴支出数据和科技三项费用数据,以及1985~2009年的亏损补贴数据 ,从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得1993~2018年所有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 总金额和政府补助明细项目数据 ,并使用Python工具下载了2001~2019年所有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公告 。在分析历史上企业政府补贴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可获得的企业政府补贴相关数据与现有文献对企业政府补贴的讨论,本文对企业政府补贴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描述。
本文发现,1992年以前,政府针对企业的补贴主要以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两种形式存在(李扬 1990)。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企业政府补贴主要服务于中央产业政策引导下的创新扶持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或扶持奖励当地企业(王凤翔和陈柳钦 2006,Chen et al. 2017,步丹璐等 2018)。具体来说,从企业政府补贴的历史沿革来看,主要表现出三个趋势:①补贴背景,价格机制从“直接干预”到“市场定价”;②补贴方式,政策导向从“输血式”到“造血式”;③补贴范围,涉及企业从“特权型”到“普惠型”。从企业政府补贴的现阶段特征来看,仍然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产权性质分布不均衡、信息披露不充分四个特点。下面具体展开讨论。
(一)补贴背景:价格机制从“直接干预”到“市场定价”
从政府补贴制度文件和现有文献来看,价格补贴开始于1953年,*初产生于流通领域,后来又逐渐运用于生产领域(施建祥 1990)。到1978年,国家财政对物价的补贴主要涵盖三个方面:①为稳定人民生活,对若干商品实行购销价格倒挂的差价和亏损补贴;②为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按优待价供应补贴;③为平衡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对外贸进口的粮食、棉花、砂糖、化肥、农药等五种商品亏损的补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正式进入改革计划价格体制的阶段(王磊和伍业君 2018)。会议决定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是“粮食销价一律不动;群众生活必需的其他农产品的销价,也要坚决保持稳定;某些必须提价的,要给予消费者以适当补贴” 。这一举措迅速导致农产品购销价格严重倒挂,为维持物价稳定,政府加大政策性补贴支出的力度。1981~1985年,“六五”计划强调“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1986~1990年,“七五”计划不再仅仅强调维持物价稳定,而是将“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作为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此后,政府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逐渐开始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价格管制逐步开放。1991~1995年,“八五”计划要求进一步放松价格管制,提出“建立起对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其他一般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制度”。1996~2000年,“九五”计划指出,“巩固和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除少数产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管理外,其他产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2001年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改革过程中,价格工作的重心开始由政府直接定价、管价转向研究制定价格政策、完善价格管理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举措、维护市场竞争环境(王磊和伍业君 2018)。
基于对《中国财政年鉴》中价格补贴数据,以及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中价格补贴 相关部分的分析,我们发现,伴随着价格机制从“直接干预”到“市场定价”的转变,价格补贴总体上表现出下降趋势,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1981年相较于1978年,政策性补贴支出 从11.14亿元激增到141.97亿元,增长11.74倍;政策性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也由不足1%激增到14%。因此,1981~1985年,政策性补贴支出的**金额连年攀升,但是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基本维持稳定,略微呈现下降趋势。1986~1990年,政策性补贴支出的**金额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相对稳定。1991~1995年,政策性补贴支出**金额由166.91亿元下跌至91.88亿元。
在1996~2000年“九五”计划期间,政策性补贴支出大致平稳、略有上升,只在1999年和2000年有明显异常趋势。财政部在《关于1999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指出,“主要是原先的补贴项目未完成计划,相应节减了中央财政政策性补贴支出”。《关于200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指出2000年政策性补贴支出的波动“主要是为平抑市场糖价,增加了抛售国家储备糖价差补贴以及国家新建储备粮库旧粮换新粮的价差补贴等项支出”。大致可以推断,1999年和2000年的政策性补贴支出的异常波动是补贴项目的延迟造成的,而与价格机制市场化的大趋势无关,这两年的政策性补贴支出平均金额为164.38亿元,基本延续了“九五”计划前3年政策性补贴支出在稳定中略微上涨的趋势。在价格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九五”计划同时提出“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性补贴支出呈现的略微上涨的趋势,是与“九五”计划繁荣农村经济目标相一致的。2001~2003年,政策性补贴支出的金额和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2003~2006年,政策性补贴支出小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政府为确保石油价格改革顺利实施,加大了对政策性补贴支出的投入 。
图1 政策性补贴支出
政策性补贴支出数据,经过以1978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
2007年财政改革后,财政支出中不再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项目,因此数据无法获得。上市公司相比其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公开信息,这为我们观察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具体状况提供了可能。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政府补贴明细情况来看,现阶段,绝大多数价格补贴已经被清理,价格补贴仅限于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领域、社会必需品及部分垄断行业。2018年上市公司获得的价格补贴为3.9亿元,仅占上市公司总的政府补贴的0.19%,其中成品油价格补贴占价格补贴的50%以上。
总的来说,政策性补贴支出的时间变化趋势是我国价格机制改革进程的缩影,价格机制表现出从“直接干预”到“市场定价”的特征,是市场逐步在价格发现机制中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政府在价格机制中扮演的角色,由稳定物价调节供需的直接调控向“定规则、当裁判、搞服务”的定位转变(王磊和伍业君 2018)。
(二)补贴方式:政策导向从“输血式”到“造血式”
从现有亏损补贴相关的制度变迁来看,亏损补贴历经了从增长到下跌,再到近年来几乎消失的趋势。1984年底,政府在全面实行利改税的同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