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古装新戏、时装新戏、洋装新戏和时事新戏四种类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可使读者一睹海派京剧的风采。
|
內容簡介: |
海派京剧剧本的题材分为古装新戏、时装新戏、洋装新戏和时事新戏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是海派京剧在戏剧改良运动中出现的戏剧形态。古装新戏是以历史题材为主要创作对象的新历史剧连台本戏。时装新戏、洋装新戏和时事新戏,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来源,又以流行的时装为视觉特征。本书从这四种类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可一睹海派京剧的风采。
|
關於作者: |
张福海,戏剧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戏剧史》《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1902-1919)》《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超验世界的戏剧图景》《戏剧为上演而设》,主编《戏剧鉴赏》等;创作的戏剧作品有昆剧剧本《南柯梦记》(上海昆剧团国内外巡回演出)。2018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黑龙江卷立项。
|
目錄:
|
受禅台汪笑侬1
哭祖庙汪笑侬15
马嵬驿汪笑侬33
刀劈三关汪笑侬41
排王赞汪笑侬73
煤山恨汪笑侬90
长乐老汪笑侬100
党人碑汪笑侬114
三门街王鸿寿131
潘烈士投海白云词人134
黑籍冤魂许复民、夏月珊161
新茶花冯子和194
妻党同恶报冯子和231
血泪碑冯子和250
拿破仑惜秋254
黛玉葬花齐如山、李释戡、梅兰芳261
邓霞姑李寿峰、李寿山、李敬山279
宝蟾送酒欧阳予倩282
一缕麻齐如山300
馒头庵欧阳予倩326
童女斩蛇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354
狸猫换太子394
|
內容試閱:
|
前言
序
海派京剧指的是发生在上海一地的戏剧现象;作为一种有别于古典京剧的新的戏剧形态的创造,海派京剧滥觞于19世纪90年代。
京剧自1867年进入上海。京剧之所以能够在上海发生变异,是与1840年鸦片战争后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作为港埠都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地理位置上,上海地处长江下游,有舟楫之便、商贾之利。开口通商以后,商贸的快速发展,招来了五湖四海的人们以移民的方式进入上海谋生淘金,从而进一步推动和加速了上海的繁荣进程。明清以来始为江南水港重镇的上海,很快成为全国第一大通商大埠,一个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
随着通商城市商贸发展,人口的繁聚,经济的活跃,商业的发达,大范围、社会化的工商贸易等活动,以及近代化的楼宇街区及各项设施的构建,使上海真正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休闲娱乐行业也因生活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随之兴盛和发达起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租界地区商家开办的休闲娱乐已不计其数。1869年《上海新报》有一篇文章是这样描述上海娱乐业之兴旺的:上海之洋泾浜甚胜地也,中外杂处,商贾辐辏,俗尚繁华,习成淫佚,故妓馆之多甲于天下。辅之以戏场,衬之以酒肆,又有茶居、烟室以点缀之。月地花天,灯山酒海。耳谋郑卫之声,目熟冶荡之态。1874年在《申报》的一篇报道中,曾历数上海各类休闲娱乐业的数量之多时,文中说:花街柳巷,雏女妖姬,各色名目,实难数计。酒楼不下百区,烟馆几及千处,茶室则到处皆是,酒肆则何地能无,戏园、戏楼亦十余所。可见,上海因此被冠以远东不夜城、东方巴黎等等。
剧场作为城市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发展与上海这座新兴城市的发达几乎是同步的。1867年3月,上海的英侨集资创建兰心戏院(LYCEUMTHEATRE),由英侨组成的上海西人爱美剧社(Amateur Dramatic Club of Shanghai,简称A.D.C剧团),进行话剧演出。同年满庭芳茶园开张,该园从天津邀来京剧班社进行演出,此京班到申之破天荒也,是为京剧进沪之始。京班进入上海后的第9个年头,即1876年,《申报》刊登的剧评《图绘伶伦》一文中,在记评论所绘时下名脚五人后,有京剧最重老生一语,这是关于京剧作为剧种概念最早出现的时间记载。此前,京剧有皮簧、京调、二簧等称谓,上海则以京班称之。在十四年后即到了19世纪90年代方得以确切和明晰起来。这就是从19世纪90年代起始,在上海的京剧与北京的京剧相游离,并发生蜕变;蜕变的主要标志是,摆脱了北京京剧写意的舞台表现方法,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写实的创作方法为特征的舞台风格。使用的真刀真枪喷彩,开打场面残酷真实,惊心动魄,充满刺激,给观众在观赏上以最大的真实性。于是,京剧在上海舞台首先是以真刀真枪的表演现象而被名之为海派。
上海的京剧获得海派之名,另一个特征是文本上的连台本戏。
连台本戏最早出现在1872年丹桂茶园排演的10本《五彩舆》(又名《小红袍》)。该剧演绎的是明代鄢懋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编演打破常规,用了连续10本、多天才能够演完的长度进行编排的,这即是所谓的连台本戏。此后,连台本戏在上海舞台蔚然而成风气。像《降大鹏》《精忠传》《玉蜻蜓》《并蒂莲》等等,都是连台本戏中的代表性剧目。
除了上述的真刀真枪、连台本戏作为海派京剧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舞台美术方面。三雅园演出的夜戏《洛阳桥》一剧。该剧以灯彩为号召。剧中以各种灯彩制作了采莲船、水晶宫、宝藏库、点金石等等,是为机关布景的先声。1886年咏霓茶园上演《湘江会》《全家福》等剧目时,舞台上使用机关布景作为装置更加大胆。剧中用电灯,制作西洋式的楼、台、亭、阁,以及轮船等景物装置舞台,造成了整个舞台电灯交织,光彩夺目,一改传统舞台的旧观。应该说,这是海派京剧最早出现的机关布景。
另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方面,就是构成海派京剧的音乐。京剧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以[西皮]和[二簧]为基本声腔,所谓皮黄腔,即由此而来。海派京剧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海派京剧的成员是由京班、徽班、梆子班等不同剧种的班社演员参加进来并成为海派的中坚力量。其中如徽班的三麻子王鸿寿,梆子班的小达子李桂春,以及李春来、潘月樵等。他们带来了本剧种众多的代表性剧目和声腔;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吸收了皮黄腔的最新艺术成果,兼采其他剧种声腔的音乐腔调特色,从而形成海派京剧直简自由的独特风格。
真刀真枪的表演、连台本戏的剧本、机关布景的舞美、直简自由的唱腔是上海一地海派京剧的四大特征。
在1902年之前,海派京剧的创造还不是理念明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即在戏剧改良思想指导下的近代意义上的戏剧创造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说,它的变革是在浓厚的商品气息的环境里,以商品的面目并经过商品化包装的一种文化经济行为。但是,戏剧毕竟是精神领域里的现象,不可能不浸润着时代的信息,因此,在它对古典京剧格局和范式不断打破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动变。1891年1月,以专演雅部昆剧知名沪上的三雅园正式关闭。三雅园于1851年开业,前后正好历时40年;1891年7月,田际云(艺名响九霄)主持的小玉成班在上海首创梆黄合演(也叫两下锅)的演出模式,这种模式一出台,立刻受到观众欢迎并在京津地区的舞台上得以推广。三雅园的关闭,宣告了古典戏剧在上海的终结,而两下锅的梆黄合演,体现的是上海观众对戏剧多元化的审美追求。这两种现象体现的都是中国戏剧从古典的向近代性转向的标志,这也就从中说明了海派京剧发生的缘由了。
戏剧改良运动兴起后,则有《大四杰村》《武松打店》《年羹尧》《大白水滩》等剧目搬演于舞台,这些都是当时最激烈、最火爆、最富有刺激性的真刀真枪、当场出彩的剧目。继之就是愈演愈烈的成本大套、能连演数月甚至数年的连台本戏的编演。其中著名的有《山东马》《三门街》《儿女英雄传》《龙华寺》《狸猫换真主》《孟姜女万里寻夫》等。这些连台本戏,短者两三本,长者十几本或三四十本;演出时间长短不一,或月余或数月,后来的长者如《西游记》四十余本,演出历时竟达八年之久。与真刀真枪、连台本戏并举的是机关布景。这时期,所有的连台本戏几乎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机关布景,如《济公活佛》《黑籍冤魂》《明末遗恨》等等。此后机关布景更是风靡上海滩,著名剧目如《就是我》《虹霓关》《西游记》等,都是把机关布景使用到极致,令人叹为观止的范例。
真刀真枪、连台本戏、机关布景、直简自由唱腔风格,这是海派京剧在中国戏剧舞台艺术上的创造,也是海派京剧的审美奇观;它体现了上海京剧界的审美变迁所表达的美学旨趣及创新精神。这个美学旨趣是近代性的,是戏剧向近代性迈进的直接产物。
如何来认识和评价海派京剧表现出的这种审美特征,我们可以从戏剧形态学的角度来做一考察:京剧作为古典形态,在艺术上它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高度或顶峰已无懈可击;艺术首先是形式表现出来的,形式本身乃是时代审美观念的体现。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改造形式往往优于对内容的改造。最初的海派京剧之于古典京剧的创造即如此面对古典京剧这个强大的传统力量,摇撼它、改造它的着手处,莫过于形式上的革新,即针对传统的空舞台也就是写意的戏剧观念发起挑战。尤其是在人们的观念处于一个扰攘纷乱、新旧交织的时代环境里,致力于形式的革新和创造,以建设一种新的审美观念,于是便有了声、光、化、电种种新手段的使用,便有了新材料和多媒体的机关布景的出现,便有了追求视觉真实的真刀真枪的表演呈现。
事实上,海派京剧是在上海这样一个西潮激荡的人文环境里,必然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戏剧审美观念,这种戏剧审美观念是源于传统社会所建立起来的严谨、规范的古典京剧的审美观念不足以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实现的创新精神的产物。海派京剧自我创造的根本精神是具有充分近代性精神的中国近代戏剧。那么,什么是西方的近代思想观念呢?这里主要指的是实证主义哲学观念。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期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以孔德、穆勒、斯宾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哲学强调哲学应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典范,反对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形而上学,追求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实证主义哲学正是海派京剧的思想来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写实主义为主导的戏剧观。但是,还不能说这是海派戏剧有意识的主张,而是时代思潮的深刻影响使然,只是上海最先领受了这种近代思想,所以才能够滋生、孕育出海派京剧这种新的戏剧样式。就此,我们可以给出海派京剧一个这样的定义:海派京剧指的是发生在上海一地的戏剧现象,历史上亦称南派京剧或外江派京剧。它以古典京剧为母体,以写实主义为主张,在舞台表现上以连台本戏、真刀真枪、机关布景为特征,创造出的一个新的戏剧形态;同时,海派京剧还有属于自己的舞台、编剧、剧目、表演艺术家群体、剧场经营家、戏剧评论家、宣传阵地等,从而鲜明地确立了海派京剧的美学观念,并创造了中国近代戏剧史上长达近六十年之久的戏剧历史。
本选编希望能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提供给读者一个关于海派京剧的新认识。
张福海2019年2月于上海延安西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