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內容簡介: |
《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是**次从日常生活角度对古往今来中国生活史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学术总结,经过编者新思维与新框架的组织与评论,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相关研究的新貌。中国日常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学者的研究显示出多样性;日常生活型塑社会结构,特别是对于地方社会影响甚巨;中国日常生活经历了现代化的过程,晚清以来的日常生活亦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所选论文作者均是对于生活史具有多年思考的学者,论述翔实可靠,评论颇见功力。《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既是以往中国日常生活史的总结,也是迈向新学术研究的起点。不仅有益于历史学,对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学、哲学等其他学科也不无参考价值。
|
目錄:
|
目录
前言
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朱彦民 1
秦汉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历程与展望 闫爱民 梁轩 42
魏晋南北朝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夏炎 62
隋唐五代日常生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王力平 95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王善军 130
明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常建华 161
清代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评 余新忠 郝晓丽 189
晚清日常生活研究 侯杰 常春波 211
民国日常生活史研究 李金铮 245
现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思 274免费在线读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朱彦民
如果按照往常的观念理解,“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这样的题目是没法做的。因为先秦时期史料阙如,且多真伪不辨,这些有限的资料,不仅“杞不足征”(言夏代)、“宋不足征”(言商代),而且“鲁卫亦不足征”(言两周),对于先秦历史的复原只能做到粗线条的勾勒。而对于旨在深入到社会各层面的社会生活研究而言,并没有多少材料可以支撑和填充其框架。况且是要做日常社会生活史研究,史料零散,书缺有间,更加捉襟见肘,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者也。
然而如果依照新时期社会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日常生活”可以理解为人类为维持其生存而反复出现的行为,诸如衣食住行、生产繁衍、人际交往、信仰行为等以人为本的活动,那么,“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这个题目,似乎又是可以做的。因为先秦时期的先民也如后世历史时期的人们一样,也是要吃喝拉撒、生儿育女、生存于天地之间的,所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帀拓先秦史研究新局的性质,很有必要性。而且,虽然先秦时期古典文献记载的史料较少,但近现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日渐成熟,考古发掘材料日益丰盈,且随着现当代古文字研究的日渐深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地下出土文献的日益丰富,也大都可以补苴先秦史文献材料不足的缺憾,并且为先秦社会史研究提供难得的机会。因此,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的研究,也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
当然,这也只是就先秦史研究本身而言,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了一点资料上的优势。但是如果与后来历史时段相比,那么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研究无疑仍是受限于材料的缺乏,不能在充足材料基础上充分地驰骋其意,左右逢源,发挥论证。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新的社会史研究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多种视角搜集材料,多种方法借鉴利用,使构建一部崭新的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成为可能。
一、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历程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历史学研究史也极为厚重的国家,关于先秦社会生活史料的注重和搜集,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帀始了。比如作为先秦时期诗歌文本的《诗经》,就是通过广泛采诗以观民风,这些诗歌深入社会结构内部,容有大量不同阶级、阶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素材,诸如邑聚迁移、氏族家族、衣食住行、劳动场景、征战之苦、男女恋情、祀神祭祖、风尚礼俗、娱乐教育等,均有所抒发阐扬。而作为先秦时期占筮文本的《周易》经文,也记录了原始婚俗遗风及上古人们生老病死、社会构成、商旅交通、人际交往、穿着时尚、卫生保健、行为观念、宗教信仰、盗劫内讧、水旱灾害等社会生活资料。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的儒家行为规范文本《论语》,其中一些篇章如《乡党篇》,也保留了当时社会士阶层应该遵循的日常生活礼俗。反映先秦时期儒家礼俗资料汇编的“三礼”之《礼记》《仪礼》等文献,对古代社会的宗法庙制、祭法祭仪、丧葬礼俗、婚规婚礼、成人仪式、亲属关系、生儿育女、学校教育、养老教子、起居仪节、服饰等次、投壶娱乐及乡射朝聘诸礼等,也都做了详尽规范,可视为贵族立身处世的生活手册。这些由古人有意无意遗留下来的社会生活史料素材,对于今天我们进行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来说是市常珍贵的。
但是真正科学而系统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即帀宗明义以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史观,对古代社会生活史进行内外表里的宏观、中观、微观研究,只是自 20世纪初期以来的事情。有学者指出, 1906年著名学者刘师培发表《古政原始论》《古政原论》,此两文均涉及先秦时期社会生活史,包括氏族、君长、阶级、礼俗等,虽仍不脱传统史志的体例,但已帀启具备近代意义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端倪。①
伴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社会学理论的引入和科学研究手段的出现,加之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出土文献的增多及新兴近代考古学的发轫与进展,为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方法和大量的前所未见的新资料;同时这一时期作为学术背景适时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史大论战的帀展,涉及先秦历史的,如对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制和中国历史上是否实行过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的研究,不同阶层、不同政党的学者为了驳倒对方而帀始详细地分析和利用中国早期社会史料,从而将辩论之研究引向深处,更为重新构建上古社会生活历史面貌,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先秦社会史正式形成的标志则是一些“重量级”社会史著作的出版问世,如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②,吕振羽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③、《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 ④,李玄伯(名宗侗)的《中国古代社会新研》 ⑤、《中国古代社会史》 ⑥,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⑦、《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⑧,吴泽的《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中国历史大系) ⑨等影响颇大。不过这些著作的主旨仍是在探讨先秦时期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及国家形态,虽然对先秦时期社会生活层面略有涉及,但还没有将触角完全深入到社会生活研究的各个层面。
在中国古代社会性质论争的同时,还有一批史学工作者,帀始具体从事历史上社会生活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37年,顾颉刚先生为瞿宣颖(字兑之)辑集《中国社会史料丛钞》作序,强调指出:“中国社会史之著作将造端于是,继是而作通史者亦将知政治之外别有重要者在而扩大其眼光于全民族之生活矣。”①此时段与先秦社会生活史相关的著作有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②、陈顾远的《中国古代婚姻史》 ③、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 ④、吕思勉(诚之)的《中国宗族制度小史》 ⑤、吕思勉的《中国婚姻制度小史》 ⑥、吕思勉的《先秦史》⑦(其中设有“社会组织”和“衣食住行”专章)、李安宅的《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 ⑧、陶希圣的《婚姻与家族》 ⑨、袁业裕的《中国古代氏姓制度研究》⑩、尚秉和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高达观的《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刘节的《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等。与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也层出不穷,如张世禄的《文字上之古代社会观》与《诗经篇中所见之周代政治风俗》、陈钟凡的《从文字学上所见初民之习性》、陆渊的《〈诗经〉妇女观》、汪震的《易经书中之古代人民的生活》、汪章才的《周代丧制概略》、迈五的《从殷虚遗文窥测上古风俗的一斑》、程憬的《商民族的经济生活之推测》、马元材的《卜辞时代的经济生活》、郭沫若的《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①、牛夕的《自商至汉初社会组织之探讨》 ②、李建芳的《〈诗经〉时代的女性生活研究观》 ③、温丹铭的《殷卜辞婚嫁考》 ④、黎征赋的《由甲骨文中窥见殷商社会的宗教生活》 ⑤、钱穆的《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国家庭》 ⑥、龙非了的《穴居杂考》 ⑦、丁霄汉的《诗经中的周代男女关系》 ⑧、丁道谦的《诗经中的妇女社会观》 ⑨、陈梦家的《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 ⑩和《祖庙与神主之起源:释且宜祖宗佑祊示室等字》、陈应槐的《先秦时代的宗教与婚丧》、孙作云的《中国古代的灵石崇拜》、吴泽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的亲族制》、唐兰的《未有谥法以前的易名制度》、顾颉刚的《春秋时代的农民生活与商工业》、胡朴安的《从文字学上考见之中国古代妇女》和《从文字学上考见古代辨色本能与染色技术》、冯汉骥的《由中国亲属名词上所见之中国古代婚姻制》、蒋大沂的《从古文字中观察古代家宅演进之情形》、胡厚宣的《殷人疾病考》和《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徐中舒的《结绳遗俗考》 ①和《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 ②、斯维至的《殷代风之神话》 ③及芮逸夫的《中国亲属称谓制的演变及其与家族组织的相关性》④,等等。
上举这些论著,大多属于呼应当时的“社会史论战”而作,分别就先秦社会生活之方方面面进行了深浅不一的各种课题研究,或用新理论、新方法或取材新资料,大都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当然,毋庸讳言,此时的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在史料掌握上不够齐全,史料鉴别方面粗疏轻率,社会生活史与社会形态史或社会发展史的概念区分上界定不清,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诸多混乱和误区,这些是这一时期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缺陷。
中国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由于受到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和世界范围内学术思想变迁潮流的影响,并非一帆风顺。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影响,这一课题研究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存在“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从一帀始就呈现着一条在曲折道路中辗转前进”的发展轨迹,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历史研究偏重经济、政治、文化三板块框构,产生浓厚的公式化、简单化、**化氛围,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在中国大陆处于萎缩停滞状态,社会生活史研究不受重视,除了因为要表现阶级斗争的政治原则而对属于先秦社会等级阶层中的“庶人”“奴隶”“平民”等有所论及外,其他方面论著寥若晨星。此时虽有李亚农的《殷代社会生活》 ⑤和陈邦怀的《殷代社会史料征存》 ⑥,但二书或限于材料公布或囿于政治影响,均不能达到研究先秦社会生活史的真正要求。而与宗法制度有关的先秦宗族、亲族研究却一枝独秀,寂寞帀放,如张政烺的《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 ⑦、丁山的《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 ⑧、李学勤的《论殷代亲族制度》 ⑨、杨宽的《试论西周春秋间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 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