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对胶东地区民居进行全面解读,
涵盖历史、庭院、门窗、墙等,
既有美学分析,又有技艺详解,
富于历史、审美、经济等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详细讲解胶东地区传统民居的营造之道,通过胶音古韵、庭院深深、有室之用、古雅门户、心灵窗牖、墙上春秋、大美无言、营造技艺八章,系统分析胶东民居的历史、空间、形制、装饰艺术、营造技艺。书中理论与手绘图相结合,并附有传统、现代胶东民居营造图纸,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建筑科研单位、设计院所或施工单位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李泉涛,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自1993年以来从事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创新研究及教学工作,独立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编著多部教材。主持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山东省名校工程山东省高水平专业建设等省级项目;为更好贯彻产、学、研结合,积极投入实践工程设计,主持青岛上合峰会小青岛外环境设计青岛海底世界室内设计等工程项目,其中大型锻铜壁画山海经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工程实践崂山文化馆展示设计获得第三届国际设计美术大奖赛金奖。
|
目錄:
|
1胶音古韵 2
1.1历史沿革 4
1.2传统文化与民居 8
2庭院深深 20
2.1合院 22
2.2天井 29
2.3影壁 37
2.4天地神龛 46
3有室之用 50
3.1室内布局 52
3.2 室内装饰 61
4古雅门户 70
4.1门的功能 72
4.2门的形制 74
4.3门上装饰 92
5心灵窗牖 106
5.1窗,妙不可言 108
5.2窗,形制繁多 110
5.3窗,千姿百态 115
6墙上春秋 120
6.1围墙 122
6.2山墙 134
6.3墀头 141
7大美无言 146
7.1和谐美 148
7.2自然美 164
8营造技艺 168
8.1胶东海草房的建造工艺 169
8.2胶东民居火炕的制作工艺 181
8.3莱州砖雕工艺 183
8.4传统制麻工艺 186
8.5莱州传统四合院民居营造图纸 188
参考文献 195
后记1 196
后记2 198
|
內容試閱:
|
先生和我是在山东莱州长大的。20世纪80年代,莱州谭胜先生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古建学校,我的先生有幸在其中学习一年,于他,传统文化的种子就此生根。
成年后,因工作使然,先生从一名美术生兜兜转转成为一名古建筑设计师,在他,这是最好的选择,少年时播下的种子在中年后成长、成熟。每次看到先生深夜不辞辛苦、乐在其中地伏案设计,便心生敬佩及宽慰之心,人生,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足矣。成家后,假期经常陪先生回婆家探亲,孩子的爷爷在春节祭拜祖先、天地众神;中秋之夜祭月神这些民俗常常感动着我,让我觉得在城市长大的儿子有此经历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工作之余,先生与我经常走乡串户去寻找那些老房子,我们常常被民间工匠的精巧技艺所折服,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倾倒,寒来暑往,流连忘返。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年轻人大多选择居住在城市里,老房子只有老年人居住,好多房子已处于破败状态,岌岌可危,甚至有的仅存残垣断壁。经常,上次刚刚测绘过的建筑,下次再去时已完全翻新得面目全非或已经倒塌每每看到那些残存的老房子、看到在废墟中依旧美轮美奂的木雕、砖雕,看到那些曾经凝结着民间工匠的全部心血、磨洋工磨出来的一砖一瓦日渐减少,都会觉得心痛不已先生和我遗憾能力有限,只能眼睁睁任其残败,逐步消失,不复存在。为留下更多胶东民居的记忆,致敬老一辈工匠的付出,近几年,我们通过画笔、相机、文字进行记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胶东民居留下更多印记,使之永垂不朽。
王澍先生曾说:文化是脆弱的,需要一代代人反复努力、培养、呵护再传承。值得欣慰的是,先生和我对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实践影响着身边的人,我们的研究队伍一天天在壮大,我的学生、亲人、同事慢慢聚到一起,共同干一件我们喜欢并值得的事情。
常常,大家顶着酷暑严寒,废寝忘食,一干就是一天
去年,夏日的傍晚,我的姐夫、表弟、外甥和学生一起在田野中实验传统泥墼的制作,大家一起动手,欢声笑语。空气透明纯净,晚霞分外妩媚,黄昏的光照在大地上,大片的云朵被镶上了金边,周围蝉鸣四起、绿意盎然,异常生动!我站在晚风中,看着大家忙忙碌碌,久久不能平静。全家齐上阵对于我们来说,这真是一件极其浪漫的事情,只是稍有遗憾,14岁的儿子因学业关系没能参与其中。
是夜,梦中,先生和我仿佛还是那个少年,手牵手,徜徉在老屋里,看星光满天
抬头,朦胧夜色中,屋顶的山老婆指甲草鬼魅般地向我们摇荡
李泉涛
2020年1月11日写于观海听涛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