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1.与税制政策紧密结合;2.更新数据到2019年;3.案例、习题、专题更新到位
|
內容簡介: |
《财政与税收》(第3版)坚持基本遵循财政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税收有所侧重的编写思想,结合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前沿,力求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图表,准确阐述财政与税收中*一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重点反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及财政政策等。
|
目錄:
|
第1章财政与财政学基本理论1
1.1财政活动、财政与财政学2
1.2西方财政理论变迁4
1.3中国财政思想与财政理论变迁9
本章小结15
关键词16
思考题16
第2章政府、市场、社会与财政17
2.1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17
2.2财政的职能22
2.3构建中的现代财政制度25
本章小结27
关键词28
思考题28
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29
3.1财政支出范围及其分类30
3.2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34
3.3财政支出绩效与制度管理41
本章小结51
关键词52
思考题52
第4章购买性支出53
4.1购买性支出概述53
4.2消耗性支出54
4.3投资性支出63
本章小结66
关键词66
思考题66
第5章转移性支出67
5.1转移性支出概述68
5.2社会保障支出69
5.3财政补贴支出、外援支出和
债务支出94
本章小结99
关键词99
思考题99
第6章财政收入总论100
6.1财政收入分类101
6.2财政收入规模106
6.3财政收入原则112
本章小结114
关键词114
思考题115
第7章税收原理116
7.1税收性质及征税理论116
7.2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118
7.3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124
7.4税收的经济效应与税收原则129
7.5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及当前
改革的主要内容132
本章小结138
关键词139
思考题139
第8章流转税140
8.1流转税概述140
8.2增值税143
8.3消费税152
8.4关税159
本章小结163
关键词163
思考题163
第9章所得课税164
9.1所得课税概述165
9.2企业所得税168
9.3个人所得税177
本章小结187
关键词188
思考题188
第10章财产及其他课税189
10.1财产课税概述189
10.2财产保有税191
10.3财产转让税198
10.4其他税收205
本章小结213
关键词213
思考题213
第11章税收管理与税款征收214
11.1税务管理214
11.2税款征收217
11.3税务检查与违章处理220
本章小结222
关键词222
思考题222
第12章政府收费收入223
12.1政府收费及政府收费原则223
12.2政府收费的分类229
12.3政府收费制度及收费
制度创新233
本章小结238
关键词238
思考题238
第13章国有资产收入239
13.1国有资产的形成与分类239
13.2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243
13.3国有资产收入与国有
资产收益249
本章小结253
关键词253
思考题253
第14章国家公债255
14.1公债概述256
14.2公债制度260
14.3公债市场263
14.4公债的管理265
本章小结268
关键词269
思考题269
第15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270
15.1国家预算概论271
15.2国家预算制度275
15.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278
本章小结284
关键词285
思考题285
第16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286
16.1财政平衡与社会总
供求平衡287
16.2财政政策291
16.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的配合299
本章小结303
关键词304
思考题304
参考文献305
|
內容試閱:
|
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税收事关广大纳税人和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征管体制三大改革,保民生、调结构、稳增长,正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持续地发挥着积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或分配)活动、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等目标。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是国家经济和政治活动的综合反映,是市场经济下公共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和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财政活动,与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收支活动及政策的科学,是从财政现象入手,并透过财政现象探索财政本质,揭示支配这些现象的规律性。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的确定、过程的分析、结果的评价完全遵循与经济学研究相一致的原则,并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政府和市场(或者是公与私)两大部分,从二者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力图使政府活动更能符合全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财政学知识不仅仅是财经管理人才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财政学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复杂,要抓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分析主线,有利于尽快掌握财政学的精髓。1892年,巴斯塔布尔的《公共财政学》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英文财政学专著。该书遵循着基本理论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支出与收入的关系主要涉及赤字与公债问题财政管理与控制的思路,建立了自己的基本框架。本书的编写,沿用了这一基本框架:基本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二,把财政学学习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中。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政学的一条根本线索。财政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国民经济的运行决定了财政运行的范围、目标和方式。反过来,财政作为政府的活动,又强有力地影响着社会经济过程,直接影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影响GDP的增长和结构,影响收入分配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现代财政学理论认为,经济活动是一切活动的核心,必须把财政问题放到经济活动中来研究、考察,才能对财政问题产生更高的认识。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更应在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决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之内,要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尤其是政府财政领域的走向,做到学以致用。为此,要尽量切合实际,同我国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与当前的热点、焦点、敏感问题联系起来,留意一些相关性、背景性知识。通过学习,尽快认识、熟悉这个变革的社会。果真如此,财政学的学习就不会显得枯燥,不会脱离实际。
第三,坚持立足于国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借鉴西方财政理论,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如我国经济不发达,具有发展中国家财政的某些共同特征,经济格局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原来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来的,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等。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式的构建路径。当然,同为财政,又决定了东西方财政实践与理论具有共性,都以政府收支的全过程作为分析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要留意国外的财政理论与实践,注重比较与借鉴,以发展我国的财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财政改革实践,服务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四,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实证分析运用于财政学,就是要按照财政活动的原貌,勾勒出从财政取得收入直至安排支出的全过程及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财政活动同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财政活动所建立的机构、制度和各种政策安排。规范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规范分析运用于财政学,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制度前提,根据公平与效率这两大基本社会准则,判断目前的财政制度是否与上述前提和准则相一致,探讨财政制度的改革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本书坚持基本遵循财政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税收有所侧重的编写思想,结合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前沿,力求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图表,准确阐述财政与税收中最一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重点反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及财政政策等。为介绍我国财政改革实践,尤其是税收的改革实践,本书正文中穿插专题学习资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财政专业学生教材,尤其是开设财政与税收课程或不开设税收学而只开设财政学(对税收有所侧重)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注册会计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用书和广大经贸财会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和培训用书。
本书第1版于2008年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第1版由段治平担任主编,辛波、陈金库担任副主编。书稿写作分工如下:第1章、第2章、第12章由段治平编写;第3章、第6章由辛波编写;第4章、第5章由朱海涛编写;第7章由黄燕编写;第8~11章由朱智强编写;第14章由聂国栋、陈金库编写;第13章由段治平、陈金库编写;第15章、第16章由聂国栋编写。在编写过程中,李佳、吕志昌、高祖艳、王娟、王文杰等研究生参与了习题的补充修订、正文校核等工作。
本书第2版于2012年出版,修订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有关理论与概念,如流动性陷阱、拉弗曲线、对公平的衡量方法、财政支出范围及原则等;二是对书中知识点、开篇导言、专题、案例、关键词、思考题等做了适当修正;三是对有关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和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再版修订工作基本遵循第1版的分工:第1章、第2章、第12章由段治平、张炳泉负责完成;第13章由段治平、陈金库负责完成;第3章、第6章由辛波负责完成;第4章、第5章由朱海涛、张炳泉负责完成;第7章由黄燕、吕君负责完成;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由朱智强、吕君负责完成;第14章由聂国栋、陈金库负责完成;第15章、第16章由聂国栋负责完成。全书由段治平审核。
本书出版以来,蒙读者垂青,十余年时间重印9次,发行近5万多册。欣慰之余,我们深知,如何将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税理论、财税思想、财税实践尽可能地反映到教材中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在出版社和广大读者的支持下,我们从2018年初开始,着手本书的修订工作。本书修订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结合十八大以来我国财税体制不断探索,对我国财政实践和财政理论的演进脉络进行重新梳理;二是在政府、市场与财政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与政府、市场、社会、财政的关系分析等相关内容;三是更新了相关的财税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四是数据更新,尽可能更新到2019年;五是对书中开篇导言、专题、案例、练习题等做了相应修改。本书再版修订工作是在第2版基础上进行的,分工如下:第1~6章、第12~16章由常晋负责完成,第7~11章由朱海涛负责完成,全书由段治平审核。
在本书出版与修订过程中,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吴嫦娥女士支持良多,一些热心读者特别是财税专业的师生对教材修改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在此一并致以真挚的感谢!
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书各章配有大量练习题,请登录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使用,或发邮件至cbswce@jgbjtueducn索取。
十余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一本生动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财税教材,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征管体制三大改革,保民生、调结构、稳增长。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税收事关广大纳税人和人民群众直接利益,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持续地发挥着积极作用。本书自2014年7月第2版第2次修订以来,承蒙读者垂青,发行数量较多。欣慰之余,我们深知,如何将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税理论、财税思想、财税实践尽可能地反映到教材中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在广大读者的呼吁和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从2018年初开始,着手本书的修订工作。本书修订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脉络进行重新梳理;二是更新了相关的财税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三是数据更新,尽可能更新到2020年;四是对书中开篇导言、专题、案例、练习题等做了相应地修改。本书再版修订工作是在第2版第1次修订基础上进行的,分工如下:第1~6章、第12~16章由常晋负责完成,第7~11章由朱海涛负责完成,全书由段治平审核。在修订过程中,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吴嫦娥女士支持良多,一些热心读者特别是财税专业的师生对教材修改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在此一并致以真挚的感谢!十余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一本生动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财税教材,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2020年7月〖HT〗〖LM〗〖KMB〗〖AM〗〖LM〗〖YML5BZ=1〗〖KMB〗〖AM〗〖HS8〗〖JZ〗〖XCQI.TIF〗〖HT5SS〗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或分配)活动、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等目标。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收支活动及政策的科学,是从财政现象入手,并透过财政现象探索财政本质,揭示支配这些现象的规律性。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的确定、过程的分析、结果的评价完全遵循与经济学研究相一致的原则,并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政府和市场(或者是公与私)两大部分,从二者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力图使政府活动更能符合全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从当代中西方财政活动来看,公共财政是主流,但由于各国发展情况不一,中西方财政活动的演变也不一样。在西方,财政学就是公共财政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中国,改革开放前主要表现为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学;改革开放后,财政理论中的市场性因素和内容逐步增加,并指导和服务于市场化改革。财政是国家经济和政治活动的综合反映〖JP 1〗,是市场经济下公共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和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与社会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财政学知识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的财经管理人才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财政学是系统、完整地掌握经济学知识的需要。为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JP〗第一,财政学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复杂,要抓主要矛盾,有条件地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分析主线,有利于尽快掌握财政学的精髓。1892年,巴斯塔布尔的《公共财政学》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英文财政学专著。该书遵循着基本理论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支出与收入的关系主要涉及赤字与公债问题〖BF〗〖BFQ〗财政管理与控制的思路,建立了自己的基本框架。而当代西方财政学从总体上看,仍然沿用了这一基本框架。在中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财政学理论研究最鲜明的特点是引进、学习和借鉴西方财政学理论,否定计划型财政理论,不仅在内容都已大幅度向国际通行的公共财政学靠拢,而且呈现出当代西方财政学框架体系的趋势。第二,把财政学学习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中。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政学的一条根本线索。财政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国民经济的运行决定了财政运行的范围、目标和方式。反〖JP 1〗过来,财政作为政府的活动,又强有力地影响着社会经济过程,直接影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影响GDP的增长和结构,影响收入分配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现代财政学理论认为,经济活动是一切活动的核心,必须把财政问题放到经济活动中来研究、考察,才能对财政问题产生更高的认识。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更应在学习中牢记理论联系实际,决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之内,要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尤其是政府财政领域的走向,做到学以致用。为此,要尽量切合实际,同我国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与当前的热点、焦点、敏感问题联系起来,留意一些相关性、背景性知识。通过学习,尽快认识、熟悉这个变革的社会。果真如此,财政学的学习就不会显得枯燥,不会脱离实际。〖JP〗〖AM〗〖KMB〗第三,坚持立足于国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借鉴西方财政理论,要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实际,如我国经济不发达,具有发展中国家财政的某些〖JP 1〗共同特征,经济格局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原来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来的,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等。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否定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人为建成的。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式的构建路径。然而,同为财政,又决定了东西方财政实践与理论具有共性,都以政府收支的全过程作为分析对象。进一步看,由于中国的改革趋势也指向市场经济,其经济体制背景正逐渐与西方趋同,相关财政理论与实践的某种趋同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理论将成为当代财政主流。在学习过程中,要留意国外的财政理论与实践,注重比较与借鉴,以发展我国的财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财政改革实践。〖JP〗第四,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专业课不同于基础课。一般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实证分析法运用于财政学,就是要按照财政活动的原貌,勾勒出从财政取得收入直至安排支出的全过程及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财政活动同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财政活动所建立的机构、制度和各种政策安排。规范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规范分析运用于财政学,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制度前提,根据公平与效率这两大基本社会准则,判断目前的财政制度是否与上述前提和准则相一致,探讨财政制度的改革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本书坚持基本遵循财政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税收有所侧重的编写思想,结合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前沿,力求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图表,准确阐述财政与税收中最一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重点反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及财政政策等。为介绍我国财政改革实践,尤其是税收的改革实践,本书正文中穿插专题学习资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财政专业学生教材,尤其是开设财政与税收课程或不开设税收学而只开设财政学(对税收有所侧重)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注册会计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用书和广大经贸财会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和培训用书。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书各章配有大量练习题,请登录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使用,或发邮件至cbswce@jgbjtueducn索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并引用了有关财政学教材及学术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并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我们还要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吴嫦娥女士,由于她的辛勤努力,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由于编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疏漏或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