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反思的生活--人生意义问题研究

書城自編碼: 356875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陈常燊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621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1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国人口
《 大国人口 》

售價:NT$ 411.0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售價:NT$ 510.0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售價:NT$ 11898.0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售價:NT$ 1040.0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售價:NT$ 510.0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售價:NT$ 354.0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售價:NT$ 302.0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售價:NT$ 390.0

編輯推薦:
人生意义的问题不仅是一种关乎生死存亡的普遍而永恒的智性困惑,也是一种关乎每个个体的当下视角和切身体会:这意味着追寻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在扶手椅上或实验室里的专业性工作,更是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珍惜或错过的精神之旅,不管当事人对此是否有所自知。
內容簡介:
人生意义何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当代视域中重新焕发异彩。本书考察了回答该问题的若干建设性方案和消解性方案,分析了各种实在论、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回答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尝试对规范性理论与描述性观点进行反思平衡式处理,并为我们进一步应对此类问题给出了基于形式回答和实质回答的方法论建议。
關於作者:
陈常燊,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著有《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语言与实践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诊治》《互惠的美德》《彻底解释的知识论》《柔软的艺术》等,另有学术论文多篇。
目錄
引 言
1

第一章 人生意义与存在问题
1
第一节康德问题:出生辩护
2
第二节哈姆雷特问题:生死辩护10
第三节苏格拉底问题:生活辩护14

第二章 人生意义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18
第一节人生的概念19
第二节意义的哲学26
第三节人生意义的实在论31
第四节人生意义的反实在论35

第三章 人生意义的三重语境38
第一节大众学说39
第二节规范性理论42
第三节描述性观点50


反思的生活

第四章 人生意义问题的二元性56
第一节反思的问题负担56
第二节自明之问抑或自败之问?反思的理论负担60
第三节实践问题抑或理论问题:反思的实践负担69

第五章 谁的问题:人生意义问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74
第一节提问者、被问者与意义承担者75
第二节反思的一般性与特殊性77
第三节意义权利与意义权威83
第四节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人生意义的视角切换85
第五节意义参照系:人生意义的人际比较93
第六节意义参照系:人生意义的时际比较98

第六章 何种意义?人生意义问题的概念分析

104
第一节当我们谈论人生意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104
第二节意义不是什么118
第三节行动创造意义132

第七章 形式回答(一):逻辑的形式回答

141
第一节对一阶问题的六种回答方案142
第二节何种为什么



148
第三节意义的限度:人生意义问题是没有意义的157

第八章 形式回答(二):历史的形式回答

164
第一节人生的主体限度:自我与同一性问题165
第二节人生的能动性限度:自由意志与实践理性问题168
第三节人生的种群限度:人性与社会认同的问题172
第四节人生的存在限度:死亡与身后事175


目录

第五节人生的时代限度:后人类时代的人生意义198

第九章 实质回答(一):人生意义的表达方式

211
第一节人生意义的知识表达:可能性与必要性213
第二节人生意义的神话表达217
第三节人生意义的悲剧表达223
第四节人生意义的反讽表达228

第十章 实质回答(二):正面的本体论回答

237
第一节意义的可能性问题和必要性问题238
第二节超越荒谬托马斯内格尔人生观之批判244
第三节正面的规范性回答256
第四节正面的描述性回答265

余 论

285

参考文献

291
內容試閱
古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我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信不少人都问过或被问过此类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对现状感到无奈,对前途充满迷茫之时,当我们痛失亲情、友情或爱情之时,当我们仰望星空感到自己无比渺小
之时内心会情不自禁地生出一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凉之感。人生意义的问题不仅是一种关乎生死存亡的普遍而永恒的智性困惑,也是一种关乎每个个体的当下视角和切身体会:这意味着追寻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在扶手椅上或实验室里的专业性工作,更是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珍惜或错过的精神之旅,不管当事人对此是否有所自知。

世世代代的智者先贤们,对此殚精竭虑,提出过无数充满启迪的见解。
a
今天的人们仍然痴迷于从多个角度探索人生意义问题的答案,相关学术文献层出不穷,不仅有传统的神学研究和哲学研究,还有现代的科学乃至跨学科的研究。其中每种研究进路又衍生出众多子路径,它们各自的思想背景、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观点立场更是千差万别,难以窥其全貌。即便对那些未曾留下过任何只言片语的普通人来说,作为栖身天地之间的个体,也都会在种种人生选择或干脆睟遇而安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人生意义。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回应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时指出,对神的认识障碍众多,其一是
对象不明,其二是人生短暂。我们认为人生意义问题亦是如此,因而本书将更多地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至于回答它们,终归要靠个人修炼和造化。

一、人生意义的问题学

很多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它更重要;进一步,知道怎么提问比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对于这点,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深有体会:问题的含义在于回答它的方法。告诉我,你是如何探求问题的,我就能告诉你,你在探求什么。
探求问题的方式也就是回答它的方法,而它决定了问题的实质。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提问的方式决定了问题的性质和深度,还进一步决定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哪些可能的路径,也就是那些不论是非对错都仍然具有意义的回答。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有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因为它没有意义,而之所以如此,源于它是以一种没有意义的方式被提出来的。据于此,人生意义这个理论先行的问题,就转变为一个如何才能恰当地被提问的实践先行的问题。

维特根斯坦早期的《逻辑哲学论》在根本上仍然体现了一种伦理学上的追求,尽管其在字面上反对任何一种命题化、理论化的伦理

审慎地看,外人确实无法猜测那些始终沉默的人是如何看待人生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工作,相反,它实实在在地是每个普通人的问题,比如卓越记者网站(https:excellencereporter.com )就做了一项富有意义的工作:针对来自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成千上万的人以访谈形式开展人生意义问题的田野调查。网站创办人尼古拉塔纳斯(Nicolae Tanase )已将部分内容整理成书,参见:Nicolae Tanase,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A Journey into the Meaning
of Life,Independently Publish Ltd.,2017

b [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评论》,R. 里斯编,丁冬红等译,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3
年版,第52
页。

学:不可能有伦理学命题a。其本意不是让你去

伦理学是不可说的

研究他深刻地质疑了做哲学的理论化路径他的哲学,而是通过他的哲学这把梯子,学会正确地、如其所是地看待世界与人生,寻找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哲学与意义。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哲学, 这个提法本身就意味着不会存在一种凌驾于任何个体性之上的实质
性哲学。人生意义问题的个体化意味着,我的人生意义不同于你的或他的,也不能简单地用我们加以涵盖,尽管实际情况是,很多对于人生意义问题的追索忽视了这种个体性特征,人们有意无意地假定了,所谓人生意义就是我们的,乃至所有人的,个体的特殊性要么被彻底无视,要么被挤到一个边缘角落。以《哲学研究》为代表,后期维特根斯坦所倡导的那种综观式表现(surveyable representation )的方法,特别重视洞察力和想象力的作用。比如当我们在讨论人生意义的问题时,需要在各种现实的或想象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语言游戏中,获得这门语言的使用者(也就是语言游戏的玩家们)浓缩于其中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洞察。每个人亲知的人生经验是相当有限的,即便加上他借助各种媒介而间接经历过的生活,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仍然远远不及他所能想象的可能生活(possible lives)。这些可能生活并不是作为一个集体名词,而是作为一个个从表面上看来可能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而出现的。作为一种事实的人生意义可能在经验生活中,也可能在观念世界里,但不管在何处,它体现了人类的生活形式(form of life):你告诉我,一个人是怎么生活的,我就能告诉你,他的人生意义是什么。维特根斯坦晚年在《论确实性》中又进一步描绘道,生活形式也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词汇,它没有一成不变的内容,也没有普遍必然的本质,有的只是生活之河中川流不息的水即便生活之河的河床,也只具有相对而言的稳定性,河水以河床为基底,但也能反过来让河床改道,两者
a Ludwig Wittgenstein,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trans. D. F. Pears & B. F.
McGuinness,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61,6.42,6.421.




之间并没有简单的谁决定谁的关系。
a

面对一个问题,通常我们首先要考察这个问题本身。如果说,为问题提供某些直接的或间接的、正面的或非正面的、理论的或实践的、逻辑的或历史的回答,都可归入针对某个一阶问题的回答,那么对问题本身的考察,作为关于问题的问题,乃是一个二阶问题。不管人生是否有意义及意义何在,首先我们得面对这个问题本身是否有意义这一问题。类似地,关于人为什么活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首先并非着眼于给出某种回答,或者罗列一些前人的回答,甚至也并非着眼于我们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而是着眼于我们是如何提出并看待这个问题的。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在《存在与时间》中对问题展开的现象学分析,对于我们处理人生意义问题颇具启发。他认为,就某个问题而言,在尝试回答它之前,可以先行追问三个元问题(meta-questions)


问之何问?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问之何所问?针对什么对象而问?
问之何所以问?出于什么意图提出此问?
b

一个问题究竟包含了什么意义?在海德格尔看来,任何问题即追问都是一种寻求,因此问题的第一层含义是问题的内容,就是说问题要解决什么,这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审题。问题还包括第二层含义即问题所问的对象,也就是说被问及的东西,它同时指向了问题
的来源和归宿,比如问这朵花是什么颜色?,问题乃是针对这朵花而问的,它来源于这朵花,又以这朵花为归宿。进一步,问题还有第

a 参见Ludwig Wittgenstein,On Certainty,eds. G.E.M. Anscombe and G.H. von Wright,
trans. D. Paul and G.E. M. Anscombe,Oxford:Blackwell,1975,96,97,99.
b Martin Heidegger,Being and Time,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trans.



SCM Press Ltd.,1962,pp.56.


引言

三层含义,即问之何所以问,亦即我们为什么提出问题?对这一点我们通常是忽视的,也许可以回答说,是因为我们有疑惑、有实际需要等等。但海德格尔没有这么轻易地绕过这个环节,他认为问之何所以问本身就与发问者的存在即此在(Dasein )有关系。当我们提出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栖身在对存在的领会中了,尽管我们还不能从概念上把握存在,我们拥有的是平均而含混的存在之领会。但凡对于存在之意义的明确阐明,皆由此存在之领会中生发出来。这里海德格尔试图说明,一方面我们拥有存在的领会,这为我们进行存在论的阐释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这些领会却是晦暗不明的,而且还是平均和含混的,这甚至阻碍了我们正确地进行存在论研究,产生的只是流俗的存在论。


海德格尔接着说,问之所问是存在,存在者的存在不是一种存在者,我们在哲学上领会存在不能用另一种存在者来规定存在,而是要求一种最本己的展开方式,这种展开方式本质上有别于对存在者的揭示。接下来他指出,据此,问之何所以问,亦即存在的意义,也
要求一种本己的概念方式a。
结合海德格尔的问题学,我们在人生意义问题上大致形成了如下的元问题思路:首先,问之所问?亦即,问题是什么?我们的问题是,人生意义何在?对此,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Solomon )说:生活的意义也许是哲学中最大的问题。
b
其次,问之何所问,亦即,追问的对象是什么呢?回答是人生意义之何在。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可以作狭义理解,也可以作广义理解;可以作常识理解,也可以作哲学理解。譬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就对为什么这种追问方式作出了哲学上的理解。最后,问之何所以问?亦即,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进一步,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吗?这第二个问题又
a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

书店2006
年版,第
8
页。
b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43




与我们关于意义的理解联系在一起。人生有没有意义?若有意义,它是什么?若无意义,又为何无意义?围绕这些问题的回答,与为什么活着这个追问本身是否有意义;若有意义,它是什么;若无意义,又为何无意义,这几个问题系列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
第三步是就像多数人所做的那样,直接面对这个问题本身,亦即对人生意义何在?


为什么活着?给出正面或非正面的回答。
上面三个步骤构成了本书的讨论思路。每一个步骤都是必要的,而且也必须按部就班地来实施。哲学是一种反思的生活方式。人生哲学是关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人生的反思。反思的生活,既是对哲学的实指,也是对人生哲学作为一个哲学分支的描述。弗雷格所说的意义是涵义(sense )和指称(reference )的结合;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所说的意义是指称,而后来的日常语言哲学家,比如在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 )那里,指的是涵义或通达指称之路,至于借由它所通过的指称是什么,则不再是意义理论的重点所在。人生的意义,是通过意义来通达人生,人生就是那个实在。在作为现象的人生背后,隐藏着作为本质的意义,本质既是事实,也是价值;既可以对之进行描述,也可以以之作为规范,它是调节性的,也是构成性的。

人生意义这个话题容易引来纯属个人事务和主观色彩过浓之讥,似乎我们总是对集体事务和客观事实更感兴趣,仿佛它们才是重要性的源泉:关于人生意义,每个人能说的话太多,但人与人之间能够取得共识的又太少;一个人要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不难,难在说服别人相信,这种重要性不只是主观上一厢情愿的

重要感(sense of significance),而是就其自身而言客观上的重要性(importance)。我们始终将人生的意义看作一个高度个体化的问题,每个人都必须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自己身处的时代背景,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换言之,在人生意义的问题上,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既是理所当然,也是迫不得已。我们不是要为人生意义提供一个现成的回答,这种回答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但属人的意义不是私人的意义(private meaning),后者的说法本身就是成问题的,因为对人生意义问题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回答原则上都不会是私人的,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好办法,往往也会为其他人扫清障碍,带来启迪。

一个人如果要有意义地思考人生的意义问题,有哪些问题是应该首先被注意到的,存在哪些可能的提问方式和解决方案,这些才是本书打算描述清楚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