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內容簡介: |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党史、国史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不断总结党史、国史的成功经验,吸取挫折教训,从中找到坚毅前行的伟大力量,是我们国史编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的全体同仁奉上20多年来我们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同时,在自己分管的国史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取得的部分成果,以此作为献给建所30周年的一份生日礼物。我们愿团结凝聚国史研究英才潜心治学、研以致用,刊发更多更好的国史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
關於作者: |
李正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研究。发表《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与起步》《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等10余部著作。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等书的撰稿统稿工作。
|
目錄:
|
目录
前言(1)
史学理论
毛泽东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指导历史研究的实践(3)
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述评(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队伍特点分析(36)
政治史
历史人物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61)
唯物史观视阈下口述史料价值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67)
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76)
略论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有关统战的重要论述(88)
北京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98)
经济史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109)
19631966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安置上海知识青年经费初探(118)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与经验(134)
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布局调整与人口发展(148)
文化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成就与经验(163)
近十年来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工作(176)
三十年回首期刊路(187)
以志研史(198)
论新中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与实践(208)
建国初期教会大学的历史考察(219)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238)
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历史经验(248)
社会史
社会经济史视野下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缘起研究(19621966)(265)
北京城市人口的变化与压力(298)
海淀田村路: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社区改造治理(304)
后记(314)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019年1月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他在贺信中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自1949年以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对它的研究就同步展开了,但中华民共和国史不是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延伸而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1978年初,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首次郑重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问题,邓小平深表赞成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中国的历史作了初步总结;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系统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条件臻于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全面展开。于是就有了1982年底《当代中国》大型丛书工程的全面启动,于是就有了1990年和1992年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相继成立,于是就有了1994年我国第一种专业国史学术杂志《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诞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30年前,党中央批准成立了专门编纂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3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修史治史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坚持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相结合、多出成果与多出人才相结合,扎实开展重大国史问题研究,精心组织国史研究学术交流,推出了一批在史学界有较大反响的学术成果。在纪念建所30周年之际,国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当代中国研究所国史研究工作呈现空前的繁荣,奉献了一批地方史、行业史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系统叙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过程的专史著作,又有就国史中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领域、某一思潮开展的专题研究,更有数量浩繁的学术论文和各种档案资料、大事记、国史普及读物等。特别是编纂出版的国史史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等,国史工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等,国史教育普及读物《新中国国史教育干部读本》《新中国国史教育学生读本》《新中国国史教育士兵读本》等,以及参与组织编辑出版的150多卷大型史料性丛书《当代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史立传、为更好地发挥国史研究资政育人的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4年,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陈云题写刊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创刊26年来,《当代中国史研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断增强理论性、学术性、客观性、针对性和权威性;编发的文章忠实记录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实事求是地总结曲折和失误中的沉痛教训,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很好地起到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刊发的论文注重把握历史学期刊的特点,有历史感和学术厚度,同时注重把握当代中国史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流和本质,通过对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客观分析,充分反映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原创性代表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当代中国史研究》在本学科中发挥了引领和导向作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已成为本学科的权威期刊,为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得学术界好评。
在打造国史学术阵地的同时,《当代中国史研究》注重培育特色作者队伍、优秀编辑队伍。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支持下,在文章优质优酬的前提下,扶植有特色的作者群,努力培育学派。坚持与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各研究室、研究中心及其他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坚持每年举办两次有影响力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同时开展不定期的学术研讨活动。围绕国史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焦点问题,组织院内外、国内外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与对话,广泛接触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密切同老作者的联系,积极结交新作者,努力扩大刊物的稿源和影响,加速国史学科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利用,不断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对推动国史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中国史研究》每年都制订科学、系统、规范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编辑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编辑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注重培养好的学风,尊重学术、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通过编辑的努力,使刊物真正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真正实现一流质量和一流学风的统一;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并倡导编辑参加学术活动,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状况及发展动向,编研结合,使编辑逐渐成长为业务精通、学有专长的学者型编辑;注重加强编辑的职业自律教育,提高编辑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精品意识与问题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促进整体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当代中国史研究》形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编辑队伍。
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10周年之际,我们从创刊以来所发表的近千篇文献中精选了70余篇汇编成辑奉献给读者,这70余篇文献未必篇篇都是精品,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几乎覆盖了国史研究的方方面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全貌。今天,我们再次向大家奉上20多年来我们的编辑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同时,在自己分管的国史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取得的部分成果,以此作为《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全体同仁献给当代中国研究所建所30周年的一份生日礼物。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党史、国史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又进一步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党史、国史,去总结成功经验,去吸取挫折教训,去不断地从中找到坚毅前行的伟大力量。这是我们国史编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史学界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我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希望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我们编研国史,必须把深入理解国情、切实解决中国问题作为立足点。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自觉运用这三个规律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要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深入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进一步增强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十分珍惜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历史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大势,更好地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我们国史编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切实增强了我们做好国史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愿同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一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我们的刊物,团结凝聚国史研究英才潜心治学、研以致用,不断提升国史研究水平,刊发更多更好的国史研究成果,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曲折探索、历史进步和光明前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