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編輯推薦: |
九年级选修上册整本书阅读指定用书。原文完整呈现,精编精校,疑难字词加以注解,翻译晓畅,契合新版语文教材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名家权威讲解。特邀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雨讲解,并撰写对整本探究性的导读。精华片段演播。由专业播音员朗读书中精彩片段。立体阅读,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提高朗诵水平。数字技术升级。读者只要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获取名师讲解视频、专业导读,名著阅读更轻松。
“名家讲名著”公众号跟踪服务,提供名著阅读指导、名著测试、VR体验、教学教案等,更贴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
內容簡介: |
《唐诗三百首》是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推荐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由蘅塘退士编选,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3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也是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艺术的重要门径。本书特别邀请中南大学著名教授杨雨老师撰写导读并录制讲解视频。
|
關於作者: |
孙洙,字临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乾隆十六年(1751)得中进士,历任直隶卢龙、顺天府大城知县等职;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他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辑完成。
注解者简介:
管又清,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省特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三十余年。
讲解专家介绍:
杨雨,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攻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已出版著作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嘉宾。
|
目錄:
|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 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月下独酌 李白
春思 李白
望岳 杜甫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佳人 杜甫
梦李白(二首) 杜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送别 王维
青溪 王维
渭川田家 王维
西施咏 王维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东郊 韦应物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溪居 柳宗元
乐府
塞上曲 王昌龄
塞下曲 王昌龄
关山月 李白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干行 李白
列女操 孟郊
游子吟 孟郊
卷二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古意 李颀
送陈章甫 李颀
琴歌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寄韩谏议注 杜甫
古柏行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元结
山石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
石鼓歌 韩愈
渔翁 柳宗元
卷三 七言古诗
长恨歌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韩碑 李商隐
乐府
燕歌行 高适
古从军行 李颀
洛阳女儿行 王维
老将行 王维
桃源行 王维
蜀道难 李白
长相思(二首) 李白
行路难 李白
将进酒 李白
兵车行 杜甫
丽人行 杜甫
哀江头 杜甫
哀王孙 杜甫
卷四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玄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杂诗 沈佺期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赠孟浩然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春望 杜甫
月夜 杜甫
春宿左省 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山居秋暝 王维
归嵩山作 王维
终南山 王维
酬张少府 王维
过香积寺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汉江临眺 王维
终南别业 王维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留别王维 孟浩然
早寒有怀 孟浩然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新年作 刘长卿
送僧归日本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阙题 刘眘虚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送李端 卢纶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蜀先主庙 刘禹锡
没蕃故人 张籍
草 白居易
旅宿 杜牧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早秋 许浑
蝉 李商隐
风雨 李商隐
落花 李商隐
凉思 李商隐
北青萝 李商隐
送人东游 温庭筠
灞上秋居 马戴
楚江怀古 马戴
书边事 张乔
除夜有怀 崔涂
孤雁 崔涂
春宫怨 杜荀鹤
章台夜思 韦庄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卷五 七言律诗
黄鹤楼 崔颢
行经华阴 崔颢
望蓟门 祖咏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送魏万之京 李颀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酬郭给事 王维
蜀相 杜甫
客至 杜甫
野望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楼 杜甫
宿府 杜甫
阁夜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题仙游观 韩翃
春思 皇甫冉
晚次鄂州 卢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遣悲怀(三首) 元稹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锦瑟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隋宫 李商隐
无题(二首) 李商隐
筹笔驿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春雨 李商隐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利州南渡 温庭筠
苏武庙 温庭筠
宫词 薛逢
贫女 秦韬玉
乐府
独不见 沈佺期
卷六 五言绝句
鹿柴 王维
竹里馆 王维
送别 王维
相思 王维
杂诗 王维
送崔九 裴迪
终南望余雪 祖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春晓 孟浩然
夜思 李白
怨情 李白
八阵图 杜甫
登鹳雀楼 王之涣
送灵澈 刘长卿
弹琴 刘长卿
送上人 刘长卿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听筝 李端
新嫁娘 王建
玉台体 权德舆
江雪 柳宗元
行宫 元稹
问刘十九 白居易
何满子 张祜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渡汉江 李频
春怨 金昌绪
哥舒歌 西鄙人
乐府
长干行(二首) 崔颢
玉阶怨 李白
塞下曲(四首) 卢纶
江南曲 李益
卷七 七言绝句
回乡偶书 贺知章
桃花溪 张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闺怨 王昌龄
春宫曲 王昌龄
凉州词 王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李白
逢入京使 岑参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枫桥夜泊 张继
寒食 韩翃
月夜 刘方平
春怨 刘方平
征人怨 柳中庸
宫词 顾况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乌衣巷 刘禹锡
春词 刘禹锡
宫词 白居易
赠内人 张祜
集灵台(二首) 张祜
题金陵渡 张祜
宫中词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赤壁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遣怀 杜牧
秋夕 杜牧
赠别(二首) 杜牧
金谷园 杜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为有 李商隐
隋宫 李商隐
瑶池 李商隐
嫦娥 李商隐
贾生 李商隐
瑶瑟怨 温庭筠
马嵬坡 郑畋
已凉 韩偓
金陵图 韦庄
陇西行 陈陶
寄人 张泌
杂诗 无名氏
乐府
渭城曲 王维
秋夜曲 王维
长信怨 王昌龄
出塞 王昌龄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出塞 王之涣
金缕衣 杜秋娘
|
內容試閱: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因其音律朗朗上口、风格气象万千、兴象高妙浑成,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从唐代开始,历朝历代都热衷于编选唐诗,而在目前留存的所有唐诗选本中,为大众所熟悉的无疑就是清朝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本名孙洙,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字临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及第。《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
在孙洙生活的年代,儿童上学流行的诗歌启蒙读物是《千家诗》。《千家诗》的好处是“易于成诵”,易懂易学,但孙洙认为《千家诗》的缺点也很明显:其一,选诗的标准比较混乱,“随手掇拾,工拙莫辨”,入选的作品水平良莠不齐;其二,入选的诗歌体裁比较单一,只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其三,入选的诗人诗作唐宋各朝都有,比较杂乱。
基于《千家诗》的这些缺点,孙洙确立了自己选诗的标准:其一,剔除其他朝代的诗人诗作,专门挑选唐诗中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确立地道的“唐朝味儿”;其二,覆盖到唐诗中重要的诗体,包括律诗、绝句、乐府、古诗等多种体裁,有利于读者了解唐诗全貌;其三,编选目的是为了儿童学习使用,“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
孙洙为什么会用“唐诗三百首”作为这个选本的名称呢?关于这个问题,孙洙引用了俗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作为答案。《全唐诗》流传下来的作品虽然有四万多首,但并不是每一首唐诗都值得反复吟诵并且用心学习。因此,如何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值得传播推广的,就非常考验编选者的眼光了。好在,到了孙洙生活的康乾时期,各种各样的唐诗选本已经颇为丰富,孙洙的选本既可以秉持他自己的眼光和标准,也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借鉴。因此孙洙有理由自信:他精挑细选的这“三百首”是经得起考验的选本。
以“唐诗三百首”为书名,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早的诗歌总集、被视为儒家经典的《诗经》(也即《诗三百》)一共35首,加上有目无诗的6首,一共是311首。而《唐诗三百首》选定的篇目也是31余首(因版本刊刻的不同,还有313、317、321首等不同的版本,本书选择的是313首的版本)。或许孙洙隐隐有模仿《诗经》的篇数的意识,也暗含了作为唐诗经典选本的追求和自信。
《唐诗三百首》一经问世,其风头之劲,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的唐诗选本,它不仅一度成为了儿童的启蒙读物,甚至到了“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四藤吟社主人《唐诗三百首补注序》)的程度。到了当代,因为教学体系的不同,《唐诗三百首》实际上完全可以适合高中文化水准的人来诵读学习了。
《唐诗三百首》是按照诗体来编排的,一共选了7类诗体(按313首的版本计算):1.五言古诗33首;2.七言古诗28首;3.五言律诗8首;4.七言律诗53首;5.五言绝句29首;6.七言绝句51首;7.乐府39首。入选的诗人共77家,涵盖了从初唐到晚唐的唐诗发展全部历程,从初唐四杰中的王勃、骆宾王,到晚唐五代之交的韦庄,都有作品入选。其中,入选作品数量排名前四的诗人分别为: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9首,李商隐24首。
《唐诗三百首》除了覆盖到唐朝主要的几类诗歌体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从中纵览不同诗歌流派多姿多彩的风格与气质,勾勒出从初唐到晚唐的诗歌发展轨迹,领略不同诗人的生命历程和个性风采,我们甚至还能够诗史互证地看到历史变迁对诗歌产生的重大影响。
例如,杜甫作为《唐诗三百首》中入选篇目位居榜首的诗人,一生经历了蓬勃进取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安史之乱。从盛唐到中唐的国家命运转折,推动着杜甫的诗歌风格从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走向中年以后的“沉郁顿挫”,他的诗被誉为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诗史”,他自己则因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儒家情怀而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成为了折射大唐命运的一面镜子。
如果说杜甫是人间“诗圣”,那么李白可以说是下凡的诗坛之“仙”了。一个“圣”字说明了杜甫人格及诗心的道德崇高,一个“仙”字则彰显了李白天才般飘逸脱俗的个性气质与诗歌风格。南宋著名学者严羽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别人写诗,都是用笔去想去写的,可李太白不是!“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因此他的诗“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我们读李白的诗,自然也应该去感受他这种自由不羁的精神、自然流动的超迈气韵。
除“李杜”外,大唐诗坛重要的诗人通常被分为两大流派: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其中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是“王孟韦柳”,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其他大致可以归入这一派的诗人还包括常建、刘昚虚、綦毋潜、祖咏等;边塞诗派的代表则是所谓的边塞四大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李颀、李益等诗人也大致可以归入这一派。当然,这样的归类只是就诗歌题材及诗人整体风格倾向而言,绝大多数的一流诗人无论个人经历还是诗歌技巧风格其实都是比较丰富的。例如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也曾经有过出使边塞的经历,也能写出《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样的豪迈之作,而边塞诗派的王昌龄也有“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这样情意婉娈的《闺怨》诗。可以说,任何分类都只是究其大要而言,并非。
在唐朝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诗坛亦才子辈出,各领风骚。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让诗歌题材走出狭小的宫廷、闺房,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成为推向唐诗走向新生的过渡性重要诗人。陈子昂首先标举汉魏风骨、建安作者,进一步从理论上号召以慷慨刚健的诗歌风格一洗初唐宫体诗的浮艳绮靡;初唐时“沈宋”并称的沈佺期、宋之问则是宫廷诗人的代表。
在李杜、王孟、高岑为代表的盛唐诗人谢幕之后,中唐的韩愈、孟郊并称“韩孟”,追求险奇怪诞的诗歌流派异军突起,其中孟郊又和贾岛并称,有“郊寒岛瘦”之评,被称为“苦吟诗人”;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们不仅和李绅等人一起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还引领了元和年间的诗坛风尚,“元轻白俗”的风格特点使得他们的诗歌广为流传,成为盛极一时的“元和体”;刘禹锡柳宗元并称“刘柳”,在清新豪峻、清幽冷峭的风格上独树一帜;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并称“温李”,共同引领了艳情诗绮丽深婉的审美潮流,其中李商隐和杜牧又并称“小李杜”,与盛唐的“李杜”遥相呼应,成为唐朝诗坛美的夕阳余晖……
从诗人的身份地位和个性气质来看,《唐诗三百首》的选录标准无疑也是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上至皇帝如唐玄宗、宰相如张九龄,下至白衣、僧人、无名氏等,无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只要作品优秀且有足够的代表性,均能在《唐诗三百首》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姓名生平均无考的边境“西鄙人”一首《哥舒歌》也赫然名列其中,以及传说为女性诗人杜秋娘创作的乐府《金缕衣》成为了《唐诗三百首》的压轴之作。
《唐诗三百首》囊括的题材亦堪称全面。除了前述山水田园题材和边塞战争题材之外。我们还能在《唐诗三百首》中读到惺惺相惜的朋友情。例如杜甫与李白、王维与裴迪、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与柳宗元、王昌龄与孟浩然、韩愈与孟郊、张籍与朱庆馀等等,诗人们携手演绎了一段又一段诗坛友谊佳话。
与友情一样动人心魄的,还有与生俱来的亲情。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咏母爱的无私和子女的感恩之情让人感同身受、如出肺腑;而韦应物的《送杨氏女》表达对出嫁女儿的拳拳父爱亦是动人心魄。
与友情的深厚、亲情的骨血相连相比,爱情的荡气回肠丝毫不会逊色。晚唐的“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都堪称爱情诗的“圣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诗句至今仍是表达爱情的经典名句。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遣悲怀(三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得平生未展眉”,其黯然沉痛,不知曾经感动过多少有情人!
当然,大唐诗人的文化自信更磅礴地展现在盛唐时期的作品中,例如王维的唱和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将那种宫殿巍峨、万国来朝的大国气度渲染得淋漓尽致,他的应制诗《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也是在发自内心、热情澎湃地讴歌盛世繁华与国富民安。
这就是大唐的诗人,这就是诗歌的盛唐!他们既有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勇武精神,亦有眷恋亲人珍惜爱情的缠绵缱绻;他们既有决策庙堂的政治智慧,也有深入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他们既有忧国忧民的儒家胸怀,亦不乏亲近自然静观山林的妙悟禅意,甚至他们还有着如道教般浪漫的游仙追求。他们隐遁田园以修身养性,他们漫游边塞以壮阔胸襟,他们在逆境中徘徊挣扎却从不放弃崛起的希望,他们热情讴歌太平盛世,亦为国家前途忧心忡忡绝不满足于独善其身。《唐诗三百首》就是这样以浓缩的精华选本,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群星璀璨”的大唐诗人群像、一幅大唐历史的宏大画卷,让我们在折服于大唐诗坛灼灼光华的同时,映照着我们诗意栖居的当下,开拓着我们的胸襟气度,丰富着我们的人生经历,充实着我们的智慧才情,让我们对今天和未来同样充满着诗意美好的期待与梦想。
杨 雨
感遇(二首) 张九龄
其 一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②谁知林栖者③,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 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④。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⑤!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⑥徒言⑦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葳蕤(wēiruí):草木繁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②“欣欣”二句:意谓由于兰叶和桂花充满生机,使春与秋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生意,富有生命力的气象。佳节,美好的季节。
③林栖者:山林中的隐者。
④岁寒心:犹言耐寒的特性。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阻重深:被阻隔在深远之地。重,读平声。
⑥“运命”二句:意谓命运无常,如四时循环,非人力可改变。
⑦徒言:只说。
【译文】
其 一
兰叶在春季繁密茂盛,桂花在秋季皎洁芳香。这两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充满生机,使春与秋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山林中的隐者,闻到这清香也不由得陶醉攀折。草木散发芬芳是出于天性,哪里是为了让人折取呢?
其 二
江南有种丹橘,到冬天仍郁郁葱葱。难道是由于那里地气暖?不,是因为它有耐寒的特性。丹橘可用于款待宾客,只可惜山高水长道路阻隔。命运无常只能顺应,四时循环难以追寻其理。人们只说栽种桃树、李树,难道丹橘就没有浓荫吗?
【解析】
张九龄(673或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西南)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为官直言敢谏,是开元时代贤相之一。后被李林甫排挤,出任地方官。早年以文学为张说所激赏,其诗情致深婉,词采清丽。晚年遭受谗毁,感慨加深,诗歌的风格转向朴质简劲。著有《曲江集》二十卷。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感遇》十二首,便是此时所作。此时李林甫、牛仙客等人在朝,极受唐玄宗宠信,张九龄受到打击。在所选的首诗中,诗人以兰桂自比,表示自己具有坚贞清高的气节,无用世之意,所以不求君相(美人)的引用。第二首有感于朝政紊乱和个人的身世遭遇,托物言志,以橘自比,以桃李影射当权得势的小人,以丹橘的不畏风霜来比自己坚贞的品德,以丹橘被阻隔来比自己的遭遇,向自己不公平的命运提出了抗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