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編輯推薦: |
1.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哲学教育指导书
将儿童哲学理念培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阐释哲学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哲学故事 对话指导 游戏指导 艺术指导 动手实践五大步骤共同助力,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以哲学故事作为启发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思考并回答书中的问题,培养孩子的批判力、创造力与责任心
3. 鼓励孩子遵从内心,勇敢做自己
让孩子从自己的视角参与公民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反思、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并创造世界,只有精神自由的孩子才能获得人生的自由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哲学理念培养与实践的畅销著作。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写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以纠正其长期以来对儿童哲学思维的漠视和哲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了解哲学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激发儿童的哲学兴趣;第二部分探讨了12位伟大哲学家关于美德、享乐、友谊、幸福、理性主义等的12个哲学基本问题,并通过阅读哲学故事,参与对话、游戏、艺术指导几个方面,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批判力、创造力与责任心,使其拥有独立思考、勇敢面对生活的能力,以不断实现从理性到理智、从情绪到感性、从发掘自我到理解他人的跨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约尔迪诺曼(Jordi Nomen),现就职于西班牙公认的最具创新性的教学中心巴塞罗那萨达科学校,担任哲学与社会科学教师及人文系主任。诺曼拥有巴塞罗那大学的历史学学士学位和政治学硕士学位,以及赫罗纳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多年以来,诺曼的教学工作获得了优异的成果,《哲学家小孩》一经出版便风靡全西班牙,现已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波斯语等,成为儿童哲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
译者简介
张晓璇,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文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阿根廷现代诗歌。曾于《长江文艺》杂志发表《酒吧里的科赫菌》、《青铜甲壳虫》等译文,已出版译作《一无所有,也就无可失去》和《有光亮的地方,就会有阴影》。
|
目錄:
|
引言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更哲学的童年 001
第一部分 写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 011
01. 马修李普曼是谁 017
02. 哲学对儿童有何用处 037
03. 可供哲学家小孩学习哲学的途经 044
04. 有哲学智能一说吗 053
05. 哲学对话是一种艺术吗 058
06. 存在关怀性思维吗 066
07. 怎样借助图片来评估思维 074
08. 小 结 077
第二部分 哲学基本问题 081
01. 柏拉图:我们的行动应该追随大脑还是心灵 085
02. 亚里士多德:我们如何辨别对错 093
03. 伊壁鸠鲁:快乐是我们行动的终极目标吗 102
04. 塞涅卡:我们应该畏惧死亡吗 112
05. 斯宾诺莎:如何获得快乐 122
06. 蒙田:拥有好朋友重要吗 131
07. 卢梭: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143
08. 康德:我们应该做什么 151
09. 尼采:生命需要创造力吗 159
010. 维特根斯坦:必须对所有事发表意见吗 167
011. 阿伦特:何为恶 178
012. 弗洛姆:占有和存在何者更重要 191
结语 谈谈沉默 201
参考书目 213
|
內容試閱:
|
引言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更哲学的童年
你们手中的这本书既是给大人的,也是给孩子的。本书的部分将展示笔者的哲学观以及孩子们如何从幼年时期开始接受哲学教育。第二部分则是将部分的理论知识提升到实践的高度。孩童是能够运用哲学的,并且他们若是在生命中获得了这种能力,那他们便可以从自己的视角来参与公民生活,从而建立起更好、更具批判性和创造性,也更人性化的世界。要想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而且人人都能够生存并愿意生活在其中,那么孩子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
处于现今时代的紧迫性中,我们因暴力的穷追不舍而感到恐惧,男孩和女孩们有必要懂得什么是多元主义。多元主义是位于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之间的哲学立场。显然,人类有一些普遍性,但当我们试图超越理性与道德良知去定义它时,部分少数群体及其权利终可能会被置于人性之外。与之相反的是,如果我们认为万事都是相对的,并且一切均“视情况而定”,那我们可能是在给那些认可消灭不同身份成分的提议放行。
因此,笔者提倡多元化,它使尊重特殊性与普遍的共同利益之间可以相互协调。普遍的共同利益是小公分母,它正是由尊重、合理性以及对差异的关注所组成的,并且这些差异并不是通过权威或无礼的方式强加于他人的。普遍与特殊这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便是笔者理解人性的方式。那么,要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取得进步,我们必须从男孩和女孩们着手。
孩童们迈出的初几步通常不太稳当,轻飘飘的。他们直起身学步,去尝试个人的自主性。他们的肌肉还很柔软,骨头尚未发育牢固。他们或是对扩展个人世界充满好奇心,抑或是他们的双臂已经做好准备并发出邀请,让他们去挑战自己欠佳的平衡力,而孩子们也想寻求认可。唯有上述观点能够解释他们因何为了挑战世界而放弃外界给予的依托与安全感,去试图获得一种完全的直立状态—先落下一只脚,再落下另一只脚,高高地扬起头。如此,孩子们的视线得到了解放,他们得以目视前方,去计划如何触及眼前的世界。他们松开给予自己庇护的手掌,直面个人的恐惧,向环境发起挑战,以解放双手并使其成为改变世界和塑造现实的工具。所有人都是这样学会走路的。我们在这件事上得到的教导适用于每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学习推究哲理则会开启一条无止尽的长路。
说到哲学家小孩,我们所指并非一种职业属性,而是一种可能性,是利用各种对成长而言不可或缺的品质在孩子们身上激发一种新的视野,为他们打开一扇与众不同的窗去观察世界,这就是哲学的目光。笔者认为人们需要开启尽可能多的窗户来照亮这栋名为知识的大楼。孩子们都是带着一种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来到世界上的,他们对发现的事物怀有无比巨大的赞叹之情。而以上两者都属于哲学品质。人类是维持年轻状态持久的物种并非毫无缘由。我们若是注意一下其他物种,便可以观察到它们构建生存基础的速度比人类要快得多。本能决定一切。人类必须学习文化,而且,我们一出生就身处一个已经成形的世界。我们的青春理应很长,其中充满了全新的歌曲和答案。为此,我们先学会说话,再学会写字。在美好的青春时期,我们拥有让世界焕然一新的机会。巴基斯坦裔英国作家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在2013 年写道:
我们所有人都是童年的避难者。这是我们爱听故事的原因之一。写作或者阅读一个故事就是从避难者的状态中逃离。作者和读者在找寻的是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光阴荏苒,逝者已去,而那些将会逝去的人,也就是说,所有人,我们终将逝去。因为在曾经的某个时刻中,一切皆有可能。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中,一切皆无可能。不过,在两者中间的某个时刻,我们可以创作。
时间总是毫不留情地向前走,而机会与之同行。因此,孩子们必须尽早学会独立思考,以懂得认识、行动和存在的意义。这些就是西方哲学和艺术的基础。
意大利儿童作家贾尼·罗大里(Gianni Rodari)曾说,我们必须从小就开始储备乐观和信心来对抗生活。这句话很优美,但笔者并不赞同将生活当成敌人来对待。确实,生活会将我们置于考验之中,但我们不能通过标出界线和阵地来与之对立。我们的斗争对象是死亡,棋盘和棋子都由它决定。所以,我们必须尽早学会独立思考。与此同时,生活只是标出了我们务必直面的情形。失败不是决定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如何面对失败,使失败的经历促进我们成长而非消耗我们的能量。哲学可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好方法。乐观主义和信心能够让我们懂得失败仅是一首插曲,是故事的一个章节,是在机会到来前的准备阶段中的必要沉寂。不幸的遭遇会使我们在战斗中变得明智,有助于我们调谐内心的秘密电台,发出庄严的声明:“无论这些时刻多么艰难,让我直面生活,甚至当我无法言语而只能静静地注视着它时,也让我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在黑暗终拥我入怀之前,这明亮的寂静将一直因胜利而醒目。”对于哲学家男孩和女孩们,笔者不想给予
他们战斗的武器,而是想要教授他们一种舞蹈,让他们用舞步来赞美生活、发掘快乐。幸运的是,如今人们对童年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童年不再只是创建未来之前的脆弱和依赖阶段。未来是由现在逐渐建立起来的。把未成年人与服从画等号的陈旧家长作风已不复存在。孩子们有自己的意愿,应该教育他们完成从理性到理智、从情绪到感性、从发掘自我到理解他人的跨越。在幼年时期—可能在长大后也是如此,会有其他人替我们做决定。幸运的话,这些人是以爱为出发点,那么他们所做出的决定必定是为我们着想的。他们会为我们搭建舞台、写好剧本,并在演出时为我们鼓掌欢呼。就这样,我们开始在旁人的掌控之下自由发展。直到有一天,作为演员的我们觉得舞台不够宽敞,还做了即兴表演。我们冒着出错的风险,增添了全新的场景和内容,着手开辟新天地。新的目标就此出现,于是,我们在对未来并无头绪的情况下开始做决定。幼虫开始破茧成蝶。
如果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那么关于各种意图、前因后果、环境形势和方法价值,我们都将找到自己的标准所在。而这就是我们将要用来进行决策和分析正误的工具,不过,在那之前,我们先要处理好情绪,因为情绪会蒙蔽我们的视线。终,我们会明白,自由就存在于人的内心,它并非身外之物。我们将必须懂得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是由自己的决策所造就的。这便是与孩童乃至与所有人谈论哲学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一致认为男孩和女孩们是小公民,那么他们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越来越多地参与公民生活,从零开始学习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孩子们必须内化的实践行为包括:通过提问来获得批判能力,以领会这个世界;保持纯真,用创造性的方式去应对生命给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既要关心他人,也要顾及自身。
孩子们必须学会领悟世界之复杂。艺术、科学、哲学和游戏都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工具,能帮助我们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尽早开始使用这些工具,慢慢摸索和体会,从错误中学习和进步,形成深入的认知。这些工具都属于情绪管理的范畴,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护,同时,它们本身也是一种存在方式。
孩童的大脑正在全面发育中,因此,家长必须激发他们的神经潜能。哲学就可以是增强孩童各方面能力的绝佳工具。很多哲学问题已被刻入各国独有的文化传统,而习惯了哲学的大脑便会在恰当的时候做出反应。
本书旨在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介绍一些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帮助各位来打开儿童对哲学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去发掘自己的哲学特质—在下文中我们将探讨这是否可以被称作哲学智能,使其服务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成为活跃的并且有责任感的公民,并能自由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模式。
然而,可供选择的生活模式十分有限。我们都知道,人是可塑的。人就好比泥土,各种外力会共同作用于人的形态和稳定性。这些外力包括一个人所出生的国家、成长的家庭,以及根本无法触碰的遗传基因。我们无法控制时间、环境、因果、他人的意图,以及困扰我们的强烈冲动。我们也无法控制自己将接受的教育或者培养我们的学校。不过,我们很难说,自己在选择朋友时,不去考虑彼此之间是否有维系的纽带或者共处的可能性,毕竟那是我们编织情感世界的经纬线。我们的性情是天生的,但环境会塑造我们的性格。我们所做的决定会给予我们行动的意愿和方向,尽管我们经常不知自己何去何从。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寿命、疾病和弱点,尽管如此,在各方影响的包围之下,我们还是会找到一个隐秘的自由空间,并且有可能以颇具创造性的、近乎艺术性的、的、极佳的方式,满足所有条件,抵达自己的平衡点,建造一个独特的综合体。总会出现奇妙的机遇让我们去把握生命,生命是动态的,它会暂时停下脚步,再接着出发,会坚强不屈,自相矛盾,也会随波逐流。笔者认为,研究哲学有助于我们学会如何下定决心。
理解力是埋在学习之岛的宝藏。要弄懂理解力的运行机制就如同钻研炼金术,笔者敢肯定,这不像电流传导那样简单。解释很重要,但它不是让理解力前进的车轮。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对知识的需要、追求和好奇牵扯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执意弄清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好似突然划破黑暗的闪电。是机体稳态的某种失衡推动我们追求认知,就像饥饿会促使我们吃饭一样。这是一个尤其充满了爱的过程,没错,与认知建立联系在诱惑我们,因为认知会拓宽我们的世界,让我们得以在地球、人性、生命以及多变的身份中冒险。哲学这门知识所追求的便是深度和理解力。
你们将会看到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面向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让大家可以对在童年时期开发哲学能力所带来的可能性有所了解;第二部分则简要探讨了十二个哲学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十二位西方重要哲学家的遗赠,帮助我们在教育孩童时,与他们进行对话,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批判力、创造力与责任心。其中,第二部分的每个章节都由三个部分组成:问题本身、哲学家对该问题的解答,以及一个小故事。各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哲学家的理论,对每个章节的问题进行批判性、创造性,以及从伦理学角度出发的探索。并且,每个故事都配有三项活动指导(对话、游戏和艺术指导),来帮助大家理解这十二个问题。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供探讨的哲学问题很多,而笔者只挑选了其中的十二个,它们分别是:
1. 柏拉图:我们的行动应该追随大脑还是心灵?
2. 亚里士多德:我们如何辨别对错?
3. 伊壁鸠鲁:快乐是我们行动的终极目标吗?
4. 塞涅卡:我们应该畏惧死亡吗?
5. 斯宾诺莎:如何获得快乐?
6. 蒙田:拥有好朋友重要吗?
7. 卢梭: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8. 康德:我们应该做什么?
9. 尼采:生命需要创造力吗?
10. 维特根斯坦:必须对所有事发表意见吗?
11. 阿伦特:何为恶?
12. 弗洛姆:占有和存在何者更重要?
归根结底,也许所有问题的本质都是寻找真理。这个真理并非由事实所强加,而是孩童亲身体验之后获得的。在正文开始前,就“真理”一词,笔者还有些话要说。
真理往往是难以接近的,也是十分精确的,通往真理的道路崎岖不已。真理出现之时毫无修饰,因为它不需要让所有人都高兴,可以说,它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真理也是难以捉摸的,就像刚刚穿过磐石裂缝的水流。真理无须保镖护体,因为无论再怎么被攻击,它都能毫发无伤地从那些笨拙愚蠢的攻击中走出来。遇见真理时,甚至我们自己都会试图躲避!常常,在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功躲开了真理时,我们会发现它一直在自己背后,就像那些愚人节被贴在我们背后的小人儿。我知道,你们会说,真理让人无所适从,它会泄露很多秘密,不怎么通情达理,又十分显眼。你们说的这些都对!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认识了真理,它就能给予我们的生命非常多的活力!哲学往往直面真理,无论它有多让人不快!而直面真理也正是孩童的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