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編輯推薦: |
千古一人,伟哉虞公!这是*主席对本书主人公虞允文的赞誉。
公元1161年,金国暴君完颜亮亲自率领30万大军,破庐州,克昭关,一直打到和县,铁蹄真抵长江。此时,南宋皇帝赵构却龟缩临安。就在南宋眼看将要灭亡的危急关头,中书舍人虞允文挺身而出,凭着爱国热忱,凭着智慧和勇气,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率领一万七千将士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谱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曲以少胜多的爱国主义赞歌。
小说格局宽广,文字优美,结构紧凑,大气磅礴,曾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并获各种奖项。
|
內容簡介: |
采石矶地形险要,扼守长江天险,是金陵门户,历来为锁钥东南、江山易主的必争之地。自东汉以来,历代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多达20余次。
公元1161年,金国暴君完颜亮亲自率领30万大军,破庐州,克昭关,一直打到和县,铁蹄真抵长江。此时,南宋皇帝赵构却龟缩临安。就在南宋眼看将要灭亡的危急关头,中书舍人虞允文挺身而出,凭着爱国热忱,凭着智慧和勇气,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率领一万七千将士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谱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曲以少胜多的爱国主义赞歌。
小说格局宽广,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围绕着惨烈、纷繁的战争,塑造了一系列爱国忠臣名将以及金营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鲜明生动,呼之欲出。
|
關於作者: |
戎林,安徽阜阳人。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安徽省作协理事、《作家天地》主编。现为马鞍山市政府文化顾问。著有长篇小说《采石大战》《红红的罂粟花》《九龙闯三江》《明月醉李白》,短篇小说集《摇曳的烛光》《认识父亲》,儿童文学集《吃青草的老虎》《将军与强盗》等,荣获两岸征文一等奖、文化部优秀图书奖、人民文学作品奖、五个一工程奖、安徽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作品奖等。散文《认识父亲》选入《大学语文》,多篇作品选入中小学教材。
|
目錄:
|
前言代序:献给长江
我是在长江岸边长大的。
少年时代,我就读的中学离长江南岸的采石矶不远。闲暇,常和伙伴们结伴到江边玩耍,在沙滩上追逐,在矶石上登攀,在翠竹间穿行。记得一个秋天的黄昏,当我们登上采石翠螺山极顶的时候,眼前壮丽的景象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夕阳,一轮鲜亮的夕阳,那么圆,那么大,像一只通红的珊瑚球,把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江水被映得通红通红。片火烧的云,连着一片火烧的浪,成百上千只沙鸥,张着翅膀在火海中翻飞。
我默默地凝视着,一直到夜幕垂空。
以后,无论我走到何方,采石矶头的奇观总会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莫可名状的美常使我浮想联翩。
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踏上社会,看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方知采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著名的古战场。
三国的东吴,因采石一战而得天下,后又因采石而失天下。代序:献给长江
我是在长江岸边长大的。
少年时代,我就读的中学离长江南岸的采石矶不远。闲暇,常和伙伴们结伴到江边玩耍,在沙滩上追逐,在矶石上登攀,在翠竹间穿行。记得一个秋天的黄昏,当我们登上采石翠螺山极顶的时候,眼前壮丽的景象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夕阳,一轮鲜亮的夕阳,那么圆,那么大,像一只通红的珊瑚球,把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江水被映得通红通红。片火烧的云,连着一片火烧的浪,成百上千只沙鸥,张着翅膀在火海中翻飞。
我默默地凝视着,一直到夜幕垂空。
以后,无论我走到何方,采石矶头的奇观总会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莫可名状的美常使我浮想联翩。
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踏上社会,看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方知采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著名的古战场。
三国的东吴,因采石一战而得天下,后又因采石而失天下。
南北朝时,南朝陈代江山也是得之采石,又失于采石。
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从采石渡江,挥师宣歙,所向披靡。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这里的江面上架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数十万大军从桥上通过,攻采石,灭南唐,一统大江南北,建立了大宋朝。
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持盾挺戈,一跃登上采石矶头,打得元军落荒而逃。从此,大明朝建立。
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朝代更替,竟然有两次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南宋政治家、诗人文天祥在广东抗金被俘,被押送元都燕京途中曾泊舟采石,写下了著名的《采石怀古》:
不上蛾眉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
今人不见虞允文,古人曾有樊若水。
文天祥二十年前曾来采石游览,二十年后为国身陷囹圄。故地重来,不禁为壮丽的河山沉沦而落泪。诗人所提及的,就是小说中描述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正是那个精悍的西蜀文人,在金兵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凭借长江天堑,以一万七千散兵战胜了三十万强敌,谱写了我国历史上一曲以少胜多的战歌。
这是正义者的胜利,是长江的胜利。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竟又出现儿时在采石矶头看到的那轮鲜亮鲜亮的夕阳、满天火烧的云。满江殷红的水,不正是千百万抗金军士的鲜血染红的吗!
我兴奋、激动,无数次徜徉在采石矶头,寻觅英雄的足迹。月夜,我曾静卧在渔船上,头枕大江浪花,聆听捕鱼老人娓娓地叙述着那场传奇式的战争。更深夜静,听着大江的呜咽,耳边仿佛回荡起八百年前长江的怒吼。如林的帆桅,刀枪的碰击,浴血的拼杀,常把我从梦幻中惊醒。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那就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爱,懂得自己和国家的依存关系。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虞允文不正是这样一个鲜明的典型吗?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在国家危难关头,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献出一切,这正是当代我们需要的品质。
恨自己笔力笨拙,不能畅快淋漓地把这场战争表现出来。
直到30岁那年,我读到毛泽东主席在看宋史时的题字:千古一人,伟哉虞公!这八个字让我热血沸腾,激励我鼓足勇气,一边搜集史料,一边构思,不知不觉动起笔来。
这部小说出版后,曾多次在海内外获奖,台湾天卫出版社竟然再版两次。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梁玉梅看中了这部书稿,希望再加工一次,扩充得厚实一些,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重新收集素材进行再创作,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了这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
因为是文学创作,书中除了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外,一些人物和细节都进行了虚构。在这之前,我写过一本《神奇的采石》,我将收集到的不少传说融进书中,我想,这对增加作品的魅力也许有一定的裨益。
我知道,因时间仓促、知识有限,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盼能听到读者的意见,待再版时修改。
|
內容試閱:
|
代序:献给长江
我是在长江岸边长大的。
少年时代,我就读的中学离长江南岸的采石矶不远。闲暇,常和伙伴们结伴到江边玩耍,在沙滩上追逐,在矶石上登攀,在翠竹间穿行。记得一个秋天的黄昏,当我们登上采石翠螺山极顶的时候,眼前壮丽的景象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夕阳,一轮鲜亮的夕阳,那么圆,那么大,像一只通红的珊瑚球,把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江水被映得通红通红。片火烧的云,连着一片火烧的浪,成百上千只沙鸥,张着翅膀在火海中翻飞。
我默默地凝视着,一直到夜幕垂空。
以后,无论我走到何方,采石矶头的奇观总会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莫可名状的美常使我浮想联翩。
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踏上社会,看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方知采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著名的古战场。
三国的东吴,因采石一战而得天下,后又因采石而失天下。
南北朝时,南朝陈代江山也是得之采石,又失于采石。
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从采石渡江,挥师宣歙,所向披靡。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这里的江面上架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数十万大军从桥上通过,攻采石,灭南唐,一统大江南北,建立了大宋朝。
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持盾挺戈,一跃登上采石矶头,打得元军落荒而逃。从此,大明朝建立。
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朝代更替,竟然有两次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南宋政治家、诗人文天祥在广东抗金被俘,被押送元都燕京途中曾泊舟采石,写下了著名的《采石怀古》:
不上蛾眉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
今人不见虞允文,古人曾有樊若水。
文天祥二十年前曾来采石游览,二十年后为国身陷囹圄。故地重来,不禁为壮丽的河山沉沦而落泪。诗人所提及的,就是小说中描述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正是那个精悍的西蜀文人,在金兵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凭借长江天堑,以一万七千散兵战胜了三十万强敌,谱写了我国历史上一曲以少胜多的战歌。
这是正义者的胜利,是长江的胜利。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竟又出现儿时在采石矶头看到的那轮鲜亮鲜亮的夕阳、满天火烧的云。满江殷红的水,不正是千百万抗金军士的鲜血染红的吗!
我兴奋、激动,无数次徜徉在采石矶头,寻觅英雄的足迹。月夜,我曾静卧在渔船上,头枕大江浪花,聆听捕鱼老人娓娓地叙述着那场传奇式的战争。更深夜静,听着大江的呜咽,耳边仿佛回荡起八百年前长江的怒吼。如林的帆桅,刀枪的碰击,浴血的拼杀,常把我从梦幻中惊醒。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那就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爱,懂得自己和国家的依存关系。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虞允文不正是这样一个鲜明的典型吗?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在国家危难关头,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献出一切,这正是当代我们需要的品质。
恨自己笔力笨拙,不能畅快淋漓地把这场战争表现出来。
直到30岁那年,我读到毛泽东主席在看宋史时的题字:千古一人,伟哉虞公!这八个字让我热血沸腾,激励我鼓足勇气,一边搜集史料,一边构思,不知不觉动起笔来。
这部小说出版后,曾多次在海内外获奖,台湾天卫出版社竟然再版两次。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梁玉梅看中了这部书稿,希望再加工一次,扩充得厚实一些,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重新收集素材进行再创作,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了这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
因为是文学创作,书中除了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外,一些人物和细节都进行了虚构。在这之前,我写过一本《神奇的采石》,我将收集到的不少传说融进书中,我想,这对增加作品的魅力也许有一定的裨益。
我知道,因时间仓促、知识有限,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盼能听到读者的意见,待再版时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