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材料力学(第3版)》分为基础篇和专题篇,共17章。基础篇包括反映材料力学基本要求的轴向载荷杆件、材料的力学性能、连接件强度的工程假定计算、圆轴扭转、弯曲强度与刚度、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强度设计准则、压杆稳定等教学内容,共13章;专题篇包括能量法、简单静不定系统、动载荷与动应力、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等内容,共4章,供不同院校选用。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基础篇所需教学时数为32~48课时;专题篇所需教学时数16~24课时。
《材料力学(第3版)》注重基本概念,而不追求冗长的理论推导与烦琐的数字运算,引入了大量涉及广泛领域的工程实例以及与工程有关的例题和习题。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材料力学课程的教材。
|
關於作者: |
范钦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基础力学课程指导组组长。
长期从事非线性屈曲理论与应用、反应堆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从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本科生教学工作与教学软件研制。在高等教育的岗位上已经工作47年,现在仍然活跃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为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讲授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课程。
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改革项目,2000年通过鉴定;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作300多场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与示范教学。主持全国性研讨会、培训班15次,培训青年教师150多人。主持清华大学211工程、世行贷款项目、985力学教学项目建设,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受到国内评审专家和世行官员的一致好评。
创建清华大学材料力学精品课程,以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范钦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基础力学课程指导组组长。
长期从事非线性屈曲理论与应用、反应堆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从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本科生教学工作与教学软件研制。在高等教育的岗位上已经工作47年,现在仍然活跃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为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讲授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课程。
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改革项目,2000年通过鉴定;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作300多场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与示范教学。主持全国性研讨会、培训班15次,培训青年教师150多人。主持清华大学211工程、世行贷款项目、985力学教学项目建设,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受到国内评审专家和世行官员的一致好评。
创建清华大学材料力学精品课程,以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与译著30余部,课堂教学软件10多套;研制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力学(1)、(2);创建我国第1个多媒体工程力学教学资源库;建立了清华大学力学教学基地网站。
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项;***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目前从事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高强度高韧性球墨铸铁的产业化,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研究。同时致力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在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推进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受到力学界与教育界同行专家的认同。
殷雅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力学负责人、清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1993-1994年,作为Research Fellowship访问荷兰Delft大学。2000-2001年,受Japan Trust基金会和Japan Key Technology Center的资助,任日本石川岛重工(IHI)基础技术研究所海外研究员。先后获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从事固体力学和生物力学研究。1998-2003年,从事细观损伤力学研究,主攻研究方向为材料的细观损伤本构理论及其应用。2003年至今,从事生物力学研究,主攻研究方向为微纳米生物力学与几何学和超级碳纳米管力学与分形几何学。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多篇。
|
目錄:
|
基础篇
第1章 导论
1.1 材料力学的研究内容
1.2 工程设计中的材料力学问题
1.3 杆件的受力与变形形式
1.4 关于材料的基本假定
1.5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1.6 应力与应变及其相互关系
1.7 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内力分量
1.8 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1.9 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
1.10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
2.1 工程中承受拉伸与压缩的杆件
2.2 轴力与轴力图
2.3 拉伸与压缩时杆件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2.4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强度设计
2.5 简单的拉压静不定问题
2.6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3.1 两种典型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3.2 两种典型材料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力学性能
3.3 混凝土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应变全曲线
3.4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4章 连接件强度的工程假定计算
4.1 铆接件的强度失效形式及相应的强度计算方法
4.2 连接件的剪切破坏及剪切假定计算
4.3 连接件的挤压破坏及挤压强度计算
4.4 连接板的拉伸强度计算
4.5 连接件后面的连接板的剪切计算
4.6 机械与建筑结构连接件的剪切强度计算
4.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5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设计
5.1 圆轴在工程中的应用
5.2 外加扭力矩、扭矩与扭矩图
5.3 剪应力互等定理
5.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析
5.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设计
5.6 相对扭转角计算与刚度设计
5.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6章 剪力图与弯矩图
6.1 承弯构件的力学模型与工程中的承弯构件
6.2 梁的内力及其与外力的相依关系
6.3 应用力系简化方法确定梁横截面上的剪力与弯矩
6.4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6.5 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6.6 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6.7 刚架的内力与内力图
6.8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
7.1 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性质
7.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3 梁的强度计算
7.4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
8.1 弯曲剪应力分析方法
8.2 开口薄壁梁的弯曲剪应力分析
8.3 开口薄壁截面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流
8.4 实心截面梁的弯曲剪应力公式
8.5 薄壁截面梁弯曲时的特有现象
8.6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
9.1 斜弯曲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
9.2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计算
9.3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10章 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10.1 基本概念
10.2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0.3 工程中的叠加法
10.4 梁的刚度设计
10.5 简单的静不定梁
10.6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11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11.1 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11.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任意方向面上应力的确定
11.3 一点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剪应力
11.4 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
11.5 三向应力状态的特例分析
11.6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能密度
11.7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11.8 承受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
11.9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12章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
12.1 强度设计的新问题
12.2 关于脆性断裂的设计准则
12.3 关于屈服的设计准则
12.4 圆轴承受弯曲与扭转共同作用时的强度设计
12.5 圆柱形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简述
12.6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13章 压杆(柱)的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
13.1 工程结构中的压杆(柱)
13.2 基本概念
13.3 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公式
13.4 不同刚性支承对压杆临界载荷的影响
13.5 临界应力与临界应力总图
13.6 压杆稳定性设计的安全因数法
13.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专题篇
第14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
14.1 基本概念
14.2 互等定理
14.3 莫尔方法
14.4 计算直杆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14.5 卡氏定理
14.6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15章 简单的静不定系统
15.1 静不定问题的概念与方法
15.2 力法与正则方程
15.3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在求解静不定问题中的应用
15.4 空间静不定结构的特殊情形
15.5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16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
16.1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
16.2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时构件上的惯性力与动应力
16.3 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16.4 构件上的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计算
16.5 结论与讨论
习题
第17章 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
17.1 疲劳强度概述
17.2 疲劳失效特征
17.3 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17.4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17.5 基于无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17.6 基于累积损伤概念的有限寿命估算
17.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附录A 型钢规格表
附录B 习题答案
附录C 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质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常温静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第7章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