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編輯推薦: |
张伯臾教授 1901-1987 是上世纪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中医教学家。他年轻时跟随江南名医丁甘仁临证,深得心传。伯臾先生潜心临证六十余年,凭籍精湛的疾病辨治技能、卓著的临床疗效和出色的临床教学,终成业内屈指可数的中医临床学家、教学家而享誉海内外。但先生一生忙于诊务,甚少著述,得以付印流传的更少。有幸喜获伯臾先生幼子菊生医师悉心保存的其父晚年脉案记录十余册(1974年8月-1987年8月),弥足珍贵。这50余万字的脉案是先生在中医人生*后十余年中奉命会诊和在家接诊病患的真实记录,那正是先生诊疗技艺炉火纯青的年代;这些脉案也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家在耄耋之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留给后学的无私馈赠。
|
內容簡介: |
全国名老中医张伯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作为一位卓越的医家,他长于内科杂病,辨证精确,用药严谨,常力挽危逆,疗效卓著,深得病家信仰。本书收集张伯臾教授自1974年8月至1987年8月亲诊脉案及膏方千余篇,经筛选后入编,涉及中医各系病证近余种,张伯臾先生书斋授课笔记9则及对曾跟随伯臾先生学习过的学生的访谈记录8篇。
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蒋梅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督导,上海丁氏流派张伯臾内科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传承基地负责人。兼任上海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国家中管局和食药监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等学术职务。
|
目錄:
|
第一篇愚斋课徒
饮证治要......3
燥邪致病......7
痹证诊治......11
治厥心悟......14
脘痛精析......19
肝阳虚诊治概要......27
论脉之数热迟寒......29
邪犯心包与邪气入心......31
释病解诊三则......33第二篇医事记实
一、 外感病证......39
感冒......39
春温......45
湿温......46
暑湿......48
秋温......49
秋燥......51
疫毒......52
二、 肺系病证......54
哮病喘证......54
痰饮支饮......65
悬饮......79
咳嗽......80
鼻渊......88
三、 心系病证......89
心悸......89
胸痹心痛......105
不寐......125
心衰病......132
脉痹......137
癫狂......138
痫证......140
郁证......142
四、 脾胃病证......144
胃痛......144
脘痞......154
嘈杂嗳气......163
腹痛......165
泄泻......171
口疳......182
五、 肾系病证......182
淋证......182
癃闭关格......190
阳痿......194
男性不育......198
腰痛......198
六、 肝胆病证......199
中风......199
眩晕......206
胁痛......226
七、 头身肢体病证......250
头痛......250
痹证......257
痿证......266
胞睑不阖......270
皮痹......271
肤痒......273
肢冷......274
流火......274
足跟痛......275
挫伤与损腰......275
八、 气血津液病证......278
厥证......278
梅核气......281
呃逆......282
水肿......284
汗证......288
癥积......289
内伤发热......289
血证......296
瘿病......301
虚劳......303
九、 女科病证......310
月经不调......310
带下......319
围绝经期诸证......322
妊娠恶阻......324第三篇膏方手泽
膏方调治经验谈......327
清膏......328
案一不寐,肝胃气(高血压、慢性胃炎?)......328
案二痰饮(慢性支气管炎)......332
案三痰饮、胸痹、偏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335
案四痰饮、胸痹、腰痛(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腰损)......336
案五痰饮、脘痞(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342
案六痰饮、鼻渊(慢性支气管炎、副鼻窦炎)......343
案七阴虚痰饮(慢性支气管炎)......344
案八痹证、胸痹(风湿性关节炎?左室肥大)......346
案九癥积(血吸虫性肝硬化)......348
案十虚劳(脑血栓后)......349
案十一水肿(隐匿性肾炎?)......350
案十二脱发(脂溢性脱发)......353
荤膏......353
案一咳嗽、胃痛(慢性支气管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3
案二咯血(支气管扩张)......356
案三痰饮、癥积、淋证(慢性支气管炎、腹主动脉瘤、前列腺炎)......357
案四痰饮、虚劳(慢性支气管炎)......359
案五痰饮、着痹、胸痹(慢性支气管炎、腰椎病、冠心病)......360
案六眩晕、虚人感冒(梅尼埃病、反复感冒)......361
案七心悸(冠心病、室性早搏)......361
案八中虚脘痛(球部溃疡?)......364
案九胃痛、眩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血压)......364
案十腰腿痛(腰椎病)......365
案十一虚劳(内脏下垂)......365
案十二带下......366
案十三肩痹(肩周炎)......366
第四篇授道解惑
跟师张老,影响一生严世芸......371
不是师徒,胜似师徒蔡淦......375
朴实无华,最有味道何立人......378
跟随张老学临证黄吉赓......382
我印象中的张老石印玉......383
无比怀念跟随张老习业的日子顾双林......385
侍诊张老,我中医人生的里程碑张菁......386
难忘张老徐敏华......391
附篇张伯臾业务自传......394
张伯臾大事记......397
鸣谢......399
|
內容試閱:
|
先师张伯臾教授(19011987)是20世纪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教学家。
他年轻时就读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又得以随丁氏临证一年,深得心传。1924年后回乡开业,在十余年乡医生涯中,他数历疫病流行,面临无数外感热病和凶险重症,在与病魔及死神的博弈中,练就了融贯寒温,以经方重剂成功救治危急重症的精湛技能而名震乡里,被誉为青年伤寒家。至抗日战争爆发,伯臾先生从浦东移居市区后的近二十年中,接触到更多、更杂的内、妇科病患,令其一改单刀直折的遣药风格,转而结合临证深研历代名家医著、医案,以集诸家之长,渐擅以经方、时方灵活化裁调治内、妇科杂病及诸多疑难杂症,形成了平调阴阳,培补脾肾为主的内科杂病治疗风格。而当先生七八之年受聘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后,多层次临床教学和纳徒授业,教学相长,促使他不断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升华而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在教学医院的三十余年中,他医、教、研全面介入,尽展才华;晚年更是承担诸多重要会诊和被委以高层领导保健重任,所逢疑难杂证日多,更多涉及心系病证及其复杂兼症,调治技能更趋炉火纯青,并因之蜚声业界,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名中医。伯臾先生六十余年潜心临证,凭借精湛的疾病辨治技能、卓著的临床疗效和出色的临床教学,终成业内屈指可数的中医临床学家、中医教学家而享誉海内外。
然先生一生忙于诊务,甚少著述,得以付印流传者更少,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张伯臾医案》及其在耄耋之年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五版)和《教参》,是其留给后学弥足珍贵的仅存著作,迄今依然为业内同道交口赞誉。近年值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作之契机,有幸喜获伯臾先生幼子菊生医师悉心保存的其父晚年脉案记录十余册(1974年8月至1987年8月),欣喜万分。这数十万字的脉案记录是先生在中医人生最后十余年中奉命会诊和在家接诊病患的真实记录,那正是先生诊疗技艺炉火纯青的年代。这些脉案也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家在耄耋之年呕心沥血留给后学的无私馈赠。
脉案除部分为先生口述,由多位学生和其幼子菊生医师记录外,大部分为先生亲笔所书。字如其人,先生亲笔脉案,字体工整,行文流畅,理法方药简约精到,心悟按语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先生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和彻悟医理,仁术仁心的为医之道,以及辨证施治、重视整体的临证精髓,既为我们留下了先行者成功的足迹,亦不吝展示宝贵的前车之辙。这些脉案(包括部分膏方)经整理归类后,分别收录于本书医事记实篇和膏方手泽篇。
1982年底,我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有幸被录取为伯臾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其时,伯臾先生已是八二高龄。随后五年中,耄耋之年的先生不顾年迈体弱,利用门诊、查房、会诊等一切临证时机,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倾全力传其经验,授其技艺,尤其是亲备讲稿,书斋授业,每至气促声瘖方止。本书中愚斋课徒篇选录了当年听课笔记原文9篇,皆为先生书斋授课或床边案例剖解之实录,未敢擅改。
20152017年间,我们对伯臾先生曾经的学生和同事先后进行十余次访谈,根据音频整理成文,这些珍贵的记忆被呈现于本书授道解惑篇。受访者都曾亲炙于先生诊室、案前,或同诊于病患床侧,现今虽皆已是古稀、耄耋老人,早已成为全国或海上名医,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异常清晰地记得,在向茫茫医海启程之际,伯臾先生曾经对他们的带教和启蒙;都感佩先生对疾病充满睿智的辨析和无比精致的遣方用药,及其对各自业医生涯带来的难以磨灭的影响。
本着尊重原文和原汁原味展现伯臾先生精湛临证技艺及思维过程的编撰初衷,我们力求原文录入脉案,并保留了伯臾先生习用的处方用名及脉案书写习惯;仅为了便于阅读,将脉案所涉及的临床检验值旧制单位做了换算。此外,医事记实篇亦录入了伯臾先生自己写的按语(臾按),将有助读者领会其精妙的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至于编者按,则是本人结合侍诊经历读脉案的一点拙见,不乏肤浅,万望不会干扰读者对脉案的体悟和理解。
最后,关于本书以《愚斋诊余录》为名,来自脉案《第五册》某页页眉数字: 。想起先生常谦称自己并不聪慧,但很用功,乃笃信笨鸟先飞之理,并为自己的书房取名愚斋,故以此为本书名,想必定合先生之意。
蒋梅先谨记
二〇一九年十月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