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深海浅说

書城自編碼: 355899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態環境
作者: 汪品先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873354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編輯推薦:
海洋科学*专家,开创南海研究新纪元的深海勇士汪品先院士,在十多年干部培训和科普报告基础上,收集zui新资料而成。
海面之下有什么?海水之下有什么?沉积物之下有什么?再往下呢?跟随《深海浅说》一起,去往海洋深处更深处。
海面3000米之下暗流涌动,海底居然是漏的,有些生物是可以不需要依靠太阳生存的,大洋之下的岩石是会移动的,海底深处隐藏着可能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神秘宝藏《深海浅说》带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深海。
深入浅出,用人人都能看懂的语言,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
150幅精美插图,深海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內容簡介: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深海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世界上zui大的生物圈资源。从20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 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深海亦是科普的绝佳材料。不但地球上zui大的山脉、zui深的沟谷都在深海,连zui大的滑坡、zui强的火山爆发,也都发生在海底。《深海浅说》从海洋的深度探测开始,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层层深入,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全球大洋深部结构与成因、海洋碳循环、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与海沟的地质、流体和生命过程、现代海底金属成矿、蛟龙号科学深潜等;展示了zui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如海洋探测系统、深海遥感、海洋地质钻探及采样技术、水下机器人、深潜器、海底观测网等;列举了深海前沿研究面临的科学挑战,如需要怎样的技术来提高海洋地质灾害的测年水平、变化着的海洋是如何影响冷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甲烷屏障的、深部生物圈细菌和古菌的能量利用机制是什么、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深海的影响究竟如何等。
本书荟萃了汪品先院士十余年深海科普工作的深厚成果,极为重视材料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可读性,通过实例剖析和历史回顾,让读者用尽量短的时间,对深海大洋获得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学术方面,本书也力求深入浅出,多用插图,争取既能反映国际科研的*进展, 又能追溯历史、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
關於作者:
汪品先,1936年生于上海,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1960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1982年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基尔大学进行科研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开拓了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提出了气候演变低纬驱动等新观点。积极推动深海海底观测,促成了我国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的设立。同时,还成功地推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倡强化科学的文化内蕴,并身体力行促进海洋的科普活动。著有Geology of China Seas,《地球系统与演变》等大量著作。
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开我国深海科学钻探之先河。2011201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该项目为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前列。2018年深潜南海,发现深水珊瑚林。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欧洲地学联盟的米兰克维奇奖,以及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荣誉。曾担任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国际海洋联合会(SCOR)副主席、国际过去全球变化计划(PAGES)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发起亚洲海洋地质会议系列, 并主持全球季风等多个国际工作组。是第6、7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錄
目 录

引 言 \ I
第一章
初探深海大洋 \ 001
第一节 海洋的早期探索 \ 002
第一节海底测量三部曲\ 009
第二节深层海流 \ 014
第二章
发现海底是漏的 \ 023
第一节 海底并不静寂 \ 024
第二节 潜入深海 \ 031
第三节 深海热液 \ 035
第四节 深海冷泉 \ 042
第五节 海底是漏的 \ 045
第三章
发现第二生物圈 \ 049
第一节 永久的黑暗\ 050
第二节 热液与冷泉生物 \ 054
第三节 海底下的深部生物圈 \ 062
第四节 深海由动物造林 \ 067
第四章
海底在移动 \ 075
第一节 海洋为什么深? \ 076
第二节 大洋中脊 \ 081
第三节 大洋深海沟 \ 090
第四节 海底大地形 \ 097
第五章
解读深海档案 \ 107
第一节 大洋钻探50 年 \ 108
第二节 小行星撞击地球 \ 113
第三节 绿萍漂浮北冰洋 \ 117
第四节 地中海干枯之争 \ 123
第六章
祸从海底来 \ 133
第一节 地震与海啸 \ 134
第二节 海底火山爆发 \ 145
第三节 海底漏油和漏气 \ 155
第四节 海底滑坡 \ 162
第七章
深海藏宝 \ 165
第一节 多金属矿 \ 166
第二节 烃类资源 \ 176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186
第八章
无风也起浪 \ 191
第一节 深海权益之争 \ 192
第二节 海底的保护 \ 197
第三节 权益之争与深海科技 \ 204
第四节 人类与深海 \ 211
参考书目 \ 219
图片来源 \ 221
內容試閱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从20 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于是出现了一连串问题: 深海什么样?深海里有什么?当前开发深海的国际竞争,我们如何应对?这类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媒体的热议,可惜在华语文献里至今缺乏适用的介绍材料。
其实深海是科普的绝佳材料,不但地球上最大的山脉、最深的沟谷都在深海,连最大的滑坡、最强的火山爆发,也都发生在海底。撰写这本《深海浅说》,就是想提供一份既能获取深海知识,又能当作消闲读物看的科普材料。全书8 章31 节,附图150 幅,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说明海洋既不能当作聚宝盆,也不该用作垃圾桶。在学术方面,本书也力求深入浅出, 多用插图,争取既能反映国际科研的最新进展,又能追溯历史、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
本书是在十多年干部培训与科普报告的基础上,收集新资料加工整理而成。定位是海洋科学的简明介绍,让读者用尽量短的时间,获得相对深入的了解。为了集中主题、提高效率,本书回避了三方面的内容:一不是教科书,并不解释基本概念,也不提供系统知识,而是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二不汇报国内进展,只是通过实例剖析和历史回顾,介绍海洋科学的认识过程和争论;三不包括人文科学,介绍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最后,作者想学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真诚希望有更多的国人抽时间读一读这本小册子。原因是我国传统文化里海洋因素不强,而世界上海洋、尤其是深海的知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在华语文献里海洋出版物不少,只是对当前进展反映滞后,甚至于相互传抄、以误传误。同时也得承认:海洋科学的面太宽,此书的内容太广,有失误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