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设计能运行31条MIPS指令的单周期和多周期Minisys-1 CPU为最终目标,力求做到课程实践的贯通性,将与CPU设计相关的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和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三门实践课的内容打通,做到自底向上,层层递进,逐步完善。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设计能运行31条MIPS指令的单周期和多周期Minisys-1 CPU为最终目标,力求做到课程实践的贯通性,将与CPU设计相关的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和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三门实践课的内容打通,做到自底向上,层层递进,逐步完善。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和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三门实践课的教材,对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杨全胜,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作品《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2,3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多次获得东南大学教学一等奖,2017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1等奖。所主持的东南大学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系列实践课程改革在全国颇有影响。
|
目錄:
|
第1章概述
1.1计算机系统概述
1.1.1计算机系统层次
1.1.2计算机硬件的基础部件
1.1.3计算机系统组成
1.1.4计算机存储结构类型
1.1.5计算机指令集类型
1.1.6单周期、多周期和流水线处理器
1.1.7思考与拓展
1.2EDA工具及其运用
1.2.1EDA工具的分类
1.2.2EDA技术的运用
1.2.3思考与拓展
第2章Minisys实验板介绍
2.1Minisys实验板概述
2.1.1主芯片XC7A100T关键资源
2.1.2Minisys实验板资源
2.2Minisys板上存储器
2.2.1DDR3 SDRAM
2.2.2SRAM
2.2.3Flash Memory
2.3时钟
2.4基本IO设备
2.4.1拨码开关与LED灯
2.4.2按键开关
2.4.344矩阵键盘
2.4.47段数码管
2.4.5VGA模块
2.4.6蜂鸣器
2.4.7麦克风
2.4.8思考与拓展
第3章Verilog HDL语言基础
3.1Verilog HDL设计初步
3.1.1Verilog HDL设计流程简介
3.1.2Verilog HDL语言与C语言的比较
3.1.3基本的Verilog HDL模块
3.2Verilog HDL语言要素
3.2.1词法
3.2.2数据类型
3.2.3寄存器和存储器
3.3Verilog HDL的描述风格
3.3.1结构描述方式
3.3.2数据流描述方式
3.3.3行为描述方式
3.4Verilog HDL的行为语句
3.4.1结构说明语句
3.4.2块语句
3.4.3赋值语句
3.4.4条件分支语句
3.4.5循环控制语句
3.4.6编译预处理语句
3.4.7思考与拓展
3.5有限状态机
3.5.1有限状态机的基本概念
3.5.2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有限状态机
第4章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4.1Vivado工具与Verilog HDL语言的使用
4.1.1拨码开关与LED灯熟悉Vivado和实验台
4.1.2可配置输入端口数和数据宽度的与门IP核设计
4.1.3多种基本门电路的IP核设计
4.1.474系列基本逻辑门电路芯片的设计
4.2多路选择器的设计与IP核封装
4.2.11位2选1多路选择器使用IP核
4.2.2可配置输入端口数和数据位宽的多选1多路选择器IP核设计
4.2.38选1多路选择器74151芯片的设计
4.2.432位多路选择器的设计
4.3译码器、比较器和编码器的设计
4.3.174138译码器的设计
4.3.274682比较器的设计
4.3.3优先编码器的设计
4.4加法器的设计
4.5锁存器和触发器的设计
4.5.1同步RS触发器设计
4.5.2异步清零和置1的D触发器设计
4.6寄存器文件的设计
4.6.1带有异步清零和wen使能端的D触发器的设计
4.6.28位寄存器的设计
4.6.3寄存器文件的设计
4.7分频器、计数器和脉冲宽度调制器的设计
4.7.1分频器的设计
4.7.2计数器的设计
4.7.3带模计数器的设计
4.7.4脉冲宽度调制器的设计
4.88位7段数码管控制的设计
4.8.11位7段数码管控制器的设计
4.8.28位7段数码管控制器的设计
4.8.3六十进制数字时钟的设计
4.9移位寄存器的设计
4.9.14位移位器的设计
4.9.2并转串输出模块的设计
4.9.38位桶形移位器的设计
4.9.432位桶形移位器的设计
4.10状态机的设计
4.10.1摩尔状态机检测1101序列
4.10.2米里状态机检测1101序列
4.11综合实验: 一个逻辑电路小系统的设计
第5章计算机组成部件实验
5.1加减法器的设计
5.1.1可变位宽的加减法器IP核的设计
5.1.28位加减法器的设计
5.2乘法器的设计
5.2.1无符号数乘法器的设计
5.2.2有符号数乘法器的设计
5.2.3利用Vivado自带的乘法器IP核进行乘法器的设计
5.3除法器的设计
5.3.1无符号数除法器的设计
5.3.2有符号数除法器的设计
5.4运算器的设计
5.4.18位运算器的设计
5.4.2用Block Design设计8位运算器
5.5存储器的扩展
5.5.1使用IP核和存储器位扩展技术设计存储器
5.5.2使用IP核和存储器字扩展技术设计存储器
第6章Minisys1单周期CPU的设计
6.1C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1.1CPU的功能与结构
6.1.2CPU的工作原理
6.2CPU的设计流程
6.2.1分析指令系统
6.2.2确定CPU结构的参数
6.2.3设计数据通路
6.2.4设计译码单元和控制单元
6.3目标系统Minisys1概述
6.4Minisys1 的寄存器和指令系统
6.4.1Minisys1的寄存器组
6.4.2Minisys1的指令系统概述
6.4.3Minisys1指令集详解
6.5Minisys1单周期CPU设计
6.5.1预备知识
6.5.2Minisys1数据通路的设计
6.5.3创建Minisys项目
6.5.4Minisys1控制单元的设计
6.5.5Minisys1时钟的设计
6.5.6Minisys1程序ROM单元的设计
6.5.7Minisys1取指单元的设计
6.5.8Minisys1译码单元的设计
6.5.9Minisys1执行单元的设计
6.5.10Minisys1存储单元的设计
6.6Minisys1 CPU的简单接口的设计
6.6.1为Minisys1加IO功能
6.6.224位LED的设计
6.6.324位拨码开关的设计
6.6.4思考与拓展
6.7Minisys1 CPU的顶层设计与下载
6.7.1顶层文件的设计
6.7.2顶层文件的仿真
6.7.3整体项目的下板验证
第7章Minisys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7.1Minisys1 汇编语言
7.1.1指令的汇编语句格式
7.1.2汇编伪指令
7.1.3汇编程序结构
7.2Minisys1汇编程序设计
7.2.1程序常见功能的Minisys1汇编语言实现
7.2.2Minisys1汇编练习
第8章多周期Minisys1 CPU的设计
8.1多周期CPU的基本结构
8.1.1多周期CPU的基本思想
8.1.2多周期CPU的基本结构
8.2多周期CPU的设计
8.2.1数据通路修改
8.2.2多周期Minisys1状态机设计
8.2.3相关部件的修改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教改活动。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美国Xilinx公司等机构、组织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工作得到长足进展,全国众多高校都积极加入到这一工作中。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是最早参与该项活动的单位。早在2003年就整合了硬件主要课程和系统软件编译原理的相关内容,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2011年又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下参与了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活动。多年来,在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和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领导的关心下,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贯通式实践课程体系。
本书涵盖了这套课程体系中有关CPU设计相关课程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和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3门实践课的内容。本书力求做到课程实践的贯通性,以设计能运行31条MIPS指令的单周期和多周期Minisys1 CPU为最终目标,将3门实践课的内容连通,做到自底向上、层层递进、逐步完善。
在具体的实践内容安排上,既保证了全书内容的完整性,又可以作为3门独立的实践课。在实验的形式上,兼顾原理图设计与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设计,既强调结构描述和数据流描述,也兼顾行为描述方式。
为了顺应当前EDA技术的发展,本书注重IP核的设计与应用。本书放弃了传统数字电路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用74系列芯片搭建的实验方式,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行设计具有一定逻辑功能的应用电路和根据逻辑需要简化电路的方法。同时,本书还特别强调学生要学会利用EDA工具,通过仿真时序来检查电路的正确性。
本书主要章节安排和实践教学建议如下。
第1章概述。简单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和EDA工具及其应用。本章内容适合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之前讲解,其中EDA工具适合在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前讲解。
第2章Minisys实验板介绍。介绍本书所使用的实验平台。尽管本书中大多数实验在原理上与平台无关,但具体到实现,则与平台有很大关系。书中所有实验的最终下板实现都是在Minisys实验板上完成,资源包中的约束文件也是按照该实验板设计。
第3章Verilog HDL语言基础。介绍了Verilog HDL语言。本书大多数实验都是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的。因此本章是能够完成本书实验的关键,应该在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中安排课时讲解本章内容。如果学生熟悉C语言,则可以着重讲解与C语言的不同和具有硬件特性的部分,这样学时数可以略少,多给学生练习。
第4章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本章共设计了11个实验专题,大部分实验专题由几个小实验组成。本书所有实验软件均采用Xilinx Vivado开发软件,但书中没有安排专门的篇幅介绍该软件,而是在第一次使用该软件的某项功能的时候,再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因此,本章前两个实验尤为重要,建议即使不想做这章实验的读者,也务必完成前两个实验。本章围绕CPU设计所需要的基本器件展开,因此比较适合作为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实验内容。
第5章计算机组成部件实验。本章共设计了5个实验,大部分实验由几个小实验组成。如果开设了专门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则本章内容只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内小实验,完成CPU基本部件的设计。如果没有专门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则本章可以和第6章合并,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内容。
第6章Minisys1单周期CPU的设计。本章首先介绍CPU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CPU设计的大致流程。然后介绍目标系统Minisys1处理器。最后,通过多个实验,逐步完成Minisys1单周期CPU的设计。本章可作为本科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的基础实验内容。
第7章Minisys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本章主要是针对程序员,比较详细地讲解了Minisys1汇编语言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技巧。本章适合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作为汇编程序设计的实验内容。
第8章多周期Minisys1 CPU的设计。本章在单周期CPU的基础上,通过多个实验修改数据通路。增加相关部件和状态机,完成了多周期CPU的设计。本章适合作为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的选做内容。
本书的大部分实验是在介绍了原理的基础上,要求读者独立完成设计。不同于大多数教程,本书并不给出实验的完整设计答案。因此,本书更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相关课程的实践(实验)教材,而并不太适合读者自学,请读者留意这个问题。
本书在设计每个实验的时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实验目的: 介绍本实验要达到的目标。
实验内容: 介绍本实验要完成的内容。
实验预习: 学生需要预先复习和掌握的知识,一般也会在这部分给出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给出实验比较详细的步骤,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思考与拓展: 给出一些讨论题目或难度更高的设计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编者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开设了慕课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目前评分为满分5.0,读者可以与本书配套进行学习,效果更好。
本书配套的学习资源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下载,相关问题可以联系404905510@qq.com。
本书由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全胜副教授、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钱瑛老师、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院长王晓蔚副教授、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国林副教授和吴强高级工程师编写,杨全胜副教授负责统稿工作。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罗继明、李林、徐言、江仲鸣、樊飞、王飞、杨英豪、徐恒煜等同学参与了本书实验的验证及绘图工作。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20032018届全体本科学生用实践验证了本课程内容的正确性,还帮助完善了课程内容。
本书的撰写和与之相关的教改活动得到了清华大学杨士强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殿富教授、东南大学翟玉庆教授、同济大学王力生教授、浙江大学施青松老师、中国农业大学黄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薛睿老师的热情指导。与本书相关的教改活动得到了美国Xilinx(赛灵思)公司陆佳华先生以及依元素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帮助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在编写本书期间给予的极大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殷切希望广大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南京江宁九龙湖畔
2019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