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被需值教育是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及其价值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站在为人的立场,培养其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同情他人的情感、满足他人要求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彼此建立互助的交往关系,最终构建和谐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幸福的人。必须看到,被需值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特点而展开的一种旨在提升学生被需要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方向。倡导被需要,就是从公民的人际和谐出发,从他需的角度,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从获得转为给予,真正实现互帮互助的理想境界。
|
關於作者: |
王树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创办和经营管理者;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评估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创造并实践被需值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企业学院校企体化育人模式。
|
目錄:
|
第一章 被需值教育:一个全新理念的诠释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被需值教育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被需值教育的核心主张
第三节 被需值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被需值教育的价值指向
第五节 被需值教育的策略
【同步思考】
【同步链接】
第二章 立德树人:被需值教育的方向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被需值教育与立德树人
第二节 传统美德育人工程
第三节 三全育人工作基本原则
第四节 现代公民道德培养
【同步思考】
【同步链接】
【同步链接】
第三章 学生发展:被需值教育的目标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被需值教育是素质职业教育
第二节 被需值教育人才素质规格
第三节 人才创新创造创业基因
第四节 人才匠心精神
【同步思考】
【同步链接】
第四章 教师团队:被需值教育的关键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被需值教育的教师修养
第二节 企业学院育人模式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第三节 三元三能双师队伍,校企一体化育人
第四节 被需值教育辅导员基本素养
第五节 做新时代职教人
【同步思考】
【同步链接】
第五章 校园文化:被需值教育的载体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被需值教育校园文化
第二节 被需值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节 被需值教育校园精神文化
【同步思考】
【同步链接】
第六章 课程建设:被需值教育的核心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课程构建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专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第三节 四会特色课程
第四节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同步思考】
【同步链接】
【同步链接】
第七章 教学创新:被需值教育的手段
第八章 社会服务:被需值教育的支点
第九章 企业学院一体化育人模式:被需值教育的根本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教育之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的培养中,发展个性固然必需,但共性培养更加重要。每个人的奋斗、成长与进步都与国家、社会、他人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古今中外,个体本位还是社会本位这一教育学界始终持续的本位之争对我们更大的意义,其实并非盲目决断出孰对孰错,其真正价值在于启示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将二者有效融通并贯穿于每个人的奋斗、成长与发展的全程,如何将个体之小我与国家之大我自然交合,形成真正扎实的命运共同体。王树生博士是我的弟子,搏击商海做得风生水起时,他初心不改,陡然转向,创建了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在建院近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他立足于当今中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宏观背景,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之于社会发展价值的核心,不在于修业年限的长短,而是使人们通过教育获得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从而提升其职场上的社会竞争力,共同推动社会和个体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基于此,他头顶星空、脚踩大地,基于对教育现实的深刻反思,借助其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深厚理论支撑,创新性地提出了被需值教育。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被需值教育是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及其价值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站在为人的立场,培养其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同情他人的情感、满足他人要求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彼此建立互助的交往关系,最终构建和谐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必须看到,被需值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特点而展开的一种旨在提升学生被需要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方向。倡导被需要,就是从公民的人际和谐出发,从他需的角度,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从获得转为给予,真正实现互帮互助的理想境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一语中的,道出面对世界万物和发展实践的最大难点。王树生博士的著作《被需值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勾勒了解释世界的框架,其更大价值在于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功能等多角度、多维度建构起改变世界的实践逻辑。为了实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的学生培养目标,被需值教育强调以学生导向与需求导向为课程建构原则,实现课程设置市场化、课程内容实用化、课程建设开放化、素养课程多样化和校企合作特色化;以效果导向与问题导向为教学体系原则,变革传统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实施多元评价等;校园文化价值定位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被需值教育为内在核心,以氛围和节奏为外在表现,着力于环境创设、精神陶冶、制度保障、行为提升等方面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国粹育人传承美德、通过帮帮堂传递美德、通过一带一路传播美德等。
列宁说:判断一个人的历史贡献,不是看他为历史发展贡献了多少,而是看他贡献了哪些新东西。被需值教育是王树生博士提出的新主张和新构想,在众多教育理论著作中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放远思量,被需要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有极广的话语空间。被需要可以确证一人、一物、一品、一地、一事等的存在价值和发展趋势。《被需值教育》反映了王树生博士对优教的忧思,即一方面忧思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现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中国职业教育通达优教之路。虽鉴于其研究时间、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书中的阐述和论证未必十分严谨周密,但作为一名有志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的教育学人,能敏锐洞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并以一腔热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实际践行且著书立作,已十分难能可贵。王树生博士已过不惑之年,然而,惑本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之生存的思考常态。在他这样精神不死鸟般无知者无畏,甚至蚍蜉撼大树的不懈努力中,使我们乐见的,正是中国教育学人胸有成竹的美好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