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至今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业文化遗产。
●乡民、耕牛和梯田编织成了一幅盛大的春耕图。
●侗乡的糯稻、鸭子、鱼、鱼塘、水车、水笕、山泉等所组合而成的侗族农业文化遗产,让人流连忘返。
●侗寨的风雨桥、鼓楼、寨门、吊脚楼,更是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
●侗乡的斗牛、行歌坐月、侗族大歌、侗戏等民间艺术活动,令人向往。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推荐丛书。
这是一套看到后让人爱不释手,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闭目回想让人思绪万千的田野手记体丛书。她的每一册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连缀而成。通过这些小故事,她会让你惊奇地发现,怎么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居然会有如此高超的智慧,看似落后的传统农业居然会积累下如此丰富的农耕经验,而这些貌似简单的农业生产知识与技术背后,居然会蕴藏着如此前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时她的完美甚至会使你惊诧怎么好像无论如何都不搭界的民间歌舞、传统小戏、乡土仪式,甚至是随口说出的民间传说,都会与农业生产发生如此密切的关联,并成为传统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內容簡介: |
《侗乡鱼米》是寻找桃花源: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地之旅丛书中的一本。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农业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至今仍是广西省*的农业文化遗产。《侗乡鱼米》以作者的田野实践为基础,展示了侗族稻鱼鸭农业系统的全貌。侗族稻鱼鸭系统是适应特定环境的一种生计方式,尤其特殊的自然条件。侗族稻鱼鸭农业系统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实质,强调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巧用自然,做到对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展现出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同时形成了以侗款为代表的民间习惯法,以热心公益为基础的道德伦理规范,以崇拜萨为中心的民间禁忌等。
|
關於作者: |
罗康隆,1965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州财经大学民族学首席教授,研究领域聚焦在生态民族学与经济民族学。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各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经济发展署项目各一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生态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
目錄:
|
主编寄语苑利001
序言罗康隆001
侗寨村落自诉的历史001
洪水故事与造人007
我们是姜良、姜妹的后代011
祖先迁徙017
侗族的万物起源观025
侗寨村落的祭萨033
村落的制衡观039
占里管寨的五老051
侗族社区的栽岩059
侗族社区的多标069
为控制人口而盟誓079
糯米养大的孩子们091
村落间的谷种交换103
作为礼物的糯米115
艰难的保种125
稻田农牧135
稻田水库的生态坝147
不怕冷的万年糯157
侗家养鱼165
侗家一脚踩三鱼175
侗族与水牛的特殊情感183
侗家斗牛189
对侗族传统农业的探讨203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