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计划
Body memory——舌尖上的潜意识
记得有一次,一位漂亮的女士来到我的心理诊所,希望我能够帮助她解决被“剩下来”的问题。
咨询过程中,我们谈到一道菜的时候,她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继续交谈得知,这道菜是她妈妈生前在一个特殊的节日为全家人做的一道菜肴。后来妈妈去世了,爸爸又迎娶了一个后妈,后妈带来了两个弟弟,因为相处得不是很和谐,小小年纪她就到外面闯荡去了。她一直不知道,自己不能很好地经营亲密关系的背后,和一个情结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咨询中所谈到的这道菜,就是深埋在她潜意识里的情结的具体体现。每个人都会有一道菜,在内心里代表着独特的意义,解读背后的意义,就可以让生活更幸福。
西晋八王之乱时,出仕洛阳的吴郡张翰以思念家乡的鲈鱼脍、莼菜羹为借口,远离了洛阳的是非之地。后人解读这一事件更多地是从政治的“出世”与“避世”的矛盾为出发点,笔者倒认为张翰思念家乡鲈鱼脍、莼菜羹未必完全是借口。官场混乱,奸人当道,初十年寒窗报效祖国的壮志难酬之时,家乡的温暖,家乡菜熟悉的味道是可以作为另一种寄托的。而那种停留在唇齿间,停留在身体血液中的记忆,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苏醒,提醒着当事人还有另一个归属的所在。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记忆深刻的是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每天早晨都会吃一种米线。她详细地描述了整个制作过程,用形象的笔调描绘那米线的美味:“老板是一个干练的四川阿姨,做米线的动作异常娴熟。她总站在一个玻璃橱柜后面,腰间系永远都很干净的围裙。橱柜上放着许多东西,左手边有盐、味精、胡椒、辣椒,右手边是豆腐皮丝、蘑菇片、海带丝、香菜末、葱末。橱柜边上的桶里放着没有烫过的米线。她的身后有两个炉子,各架着一口锅,一个是烧开的水,另一个则是早煮好的鸡汤。我看着她,在橱柜边的桶里抓一把米线放在漏勺中,再将它们一起放在烧开水的锅里烫一会儿,然后捞出米线盛在碗中,再就是加料,然后再浇上汤。那个香啊,在那时的我看来简直是无上的美味,至今记忆犹新。”对于作者之外的人而言,那路边摊上的米线,必定是普通不起眼的食物,多为临时充饥,谈不上美味,那记忆,是作者独有的,它代表的或者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小朋友对童年美好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