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一本北大校园的指南手册,一部常读常新的燕园记忆留存。
|
內容簡介: |
北大校园燕园,不仅仅是一块圣地,这里的文物、古迹及相关历史,也常常让人震撼。本书搜录燕园内几乎所有地上文物,穿插与之相关的园林、古建和景观,钩沉典故、探究历史。作者在北大学习、工作三十载,文、图相映中饱含对燕园的深入认知和深厚感情,使得此书既为读者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空间分明有序的燕园立体指南,也可作为北大人忆念母校之寄托,为广大校友们进一步了解这座园林乃至这所大学的渊源及历史印痕提供有益参考。
|
關於作者: |
何晋,1988 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1997 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副系主任,研究领域为先秦史、历史文献学。在北大开设中国历史文选图说中国古代文明和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等课程。
|
目錄:
|
分类索引 6
序 10
北大校园为何称燕园 19
淑春园 28
西校门 36 西校门石狮 39 校友桥 42 华 表 46
办公楼 49 丹陛石 53 石麒麟 55 外文楼 57
化学北楼 59 民主楼 60 北大档案馆 62 钟 亭 66
乾隆诗碑 68 蔡元培铜像 71 未名湖 73
石供桌及五供 81 植树铭碑 84 翻尾石鱼 86
西式平桥 88 岛 亭 90 石 舫 93 石屏风 95
第一体育馆 96 博雅塔 98 慈济寺山门 102 斯诺墓 105
赖朴吾、夏仁德两位教授墓 107 临湖轩 110
临湖轩鱼洗 113 梅石碑 116 俄文楼 120
北阁、南阁 122 石香炉 124 李大钊铜像 126
静 园 130
静园六院 136 杭爱碑及石像生 138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140
振兴中华碑 142 第二体育馆 144
燕南园 148
花神庙碑 157 三角地 159 民主科学 DS 雕塑 163
勺 园 170
塞万提斯像 177 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 179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182 葛利普教授墓碑 184
旗杆座 186 海晏堂水槽 187
鸣鹤园 192
日 晷 198 石龙头及石鱼头 200 乾隆半月诗碑 203
校景亭 204 柳浪闻莺石牌坊遗存 208
镜春园 214
蒋家胡同四合院 224
朗润园 230
断桥残雪石牌坊 238
蔚秀园 242
紫琳浸月石 247
云根石 248
畅春园 252
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门 256
承泽园 260
其他文物与文物保护 268
参考文献 278
|
內容試閱:
|
序
在我刚进入北大还是一名新生时,有天一名高年级学长来我 们宿舍交流经验,听他介绍北大校园时随口就说出勺园、朗润园、 鸣鹤园等一个个园子的名称,我当时印象深刻,很是惊讶佩服。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都不太清楚北大校园里到底有多 少个园子,它们叫什么名字,都多大范围。那个学期期末去化学 楼参加考试,同宿舍一位同学选择从南门出校去坐 332 路公共汽 车,在西门下车后再进校去化学楼。那是 1988 年的秋天。
那时我有一辆自行车,有空时就骑车去校园北部和旁边的圆 明园闲逛,荒芜的园林、破旧的院子和北方的蓝天很让我着迷。 后来圆明园不再让骑自行车进入,我也慢慢习惯了校园生活环境, 骑车闲逛的时候就少了。再后来毕业留校工作,因为就住在旁边的畅春园,有时也喜欢拍点照片,所以凡四季景色宜人之时,又 常到校园里到处走走。慢慢我发现,自己在这里读书虽然近 10 年, 但熟悉的仅仅是宿舍、教室和图书馆,其实对整个燕园所知并不 全面和透彻。这里不仅仅是一块圣地,燕园的文物、古迹及相关 历史,也常常让人震撼。这些文物、古迹的兴衰存亡,或历时古 今,或关涉华夷,时空往往有超越一所大学者。一方草木中的断 碑,一座不起眼的小桥,梁柱斑驳的亭楼,人迹罕至的墓冢,不 要小瞧这些文物,睹之或令人驻足,闻之亦使人动容,它们都有 自己的经历和背后的故事。
什么是文物,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定义,但大部 分人都基本认同: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有价 值的物质遗存。它的特点,第一是与人相关,第二是过去历史 中遗留下来的,第三是有价值的。不知从何时开始,对校园内 的这些文物、古迹,我开始慢慢搜集有关资料,拍摄照片,希望对它们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后来我又决定把这些整理出来,便是本书的内容。
感谢数字时代的便利,我能方便地利用网络,例如查阅耶鲁 大学图书馆的燕大文献资料和图片,了解燕大及燕园的历史;也 能利用手机、数码相机随时拍摄影像,本书的照片除注明之外, 均为我多年不断的积累,是从不同年代所拍的几千张照片中选出 来的(每张照片后面都标注了拍摄年份),其中包含个别已丢失文 物的照片。也要感谢那些已经出版的有关燕园历史、建筑、景观 的各类书籍,它们是本书写作中有益的参考。最后要感谢北京大 学出版社刘方老师,她慨然应允了此书的出版;感谢本书的责编 赵维女士,她负责并承担了这本书的全部相关工作;感谢姚佳琪 和陈琳琳女士,她们分别绘制了此书封面小画和书中所有手绘地 图。特别感谢李零老师为我的这本小书题写了书名。
中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里,大至城市,小至校园,都处于急 速变化之中,北大校园也不例外建墙拆墙再建墙,建楼拆楼 再建楼。再放开眼光,对比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大变化,燕园象牙塔内这些文物、古迹的变迁,也不能脱身于外。也许因为琐小, 它们将来并不会在宏大叙事之列,但未必不关乎其大。
谨以此小书,献给北大建校 120 周年,并向燕大建校 99 周年 致敬,顺带也为自己入校 30 年作一注脚。
何 晋 2018 年 1 月
本书初版万册,一年半即告售罄,谢谢广大校友、读者朋友 的厚爱。这次再版,修订、增补了个别内容,更新替换了一些图 片,希望没有让大家失望。
何 晋 2019 年 1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