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自诞生伊始,就以民生为本,以关注优良的社会治理秩序之构造与维系为己任。儒家的传统社会治理思想仍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从理性特点到信仰体系、从道德体系到行为规范、从时间到空间等,都在其关照与实践范围之内。现代政治一词回到儒学之中,即是治政,即善治的实践之学。就此,儒家民本思想有以下社会治理要求:以民为本、政在养民、礼法结合、贤能政治。这些社会治理要求可从民本思想的本体论、价值论、控制论、方法论、主体论等方面得以阐释与论证,并与社会治理的逻辑进路、合法性基础、基本向度、参与模式以及根本缺陷等相呼应,从而形成儒家民本社会治理德政、礼法与选贤三位一体的实践特点,并体现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三个重要维度:明德、安民、知人。儒家的这一套社会治理之学有其独特的实践与思维逻辑,与西方的民主政治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创新中国社会治理路径,需立足于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充分发挥儒家民本社会治理思想之精华,实现儒家传统民本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向。
|
關於作者: |
张冬利,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国家助理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创业培训指导师(SYB),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讲师,主持多项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校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被CSSCI收录5篇;获得2016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二等奖、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2015年广东省工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二等奖等。蒋舟,女,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