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无论是以爱心还是以耐心来衡量,我都不算是个爱狗人士,因此,虽然我大致知道美国华裔作家西格丽德努涅斯《我的朋友阿波罗》的题材和内容,但在收到签名本之前,我并没有翻译该小说的打算。原因很简单,尽管出版方出于营销的考虑,强调、甚至夸大了人狗情未了这部分的宣传,我对薄薄一本人与狗题材的小说并不太感兴趣。这样,收到赠书后,我并没有马上去看,而是过了一段时间,等忙完手头的事,才拿起来细读,但这一读,便放不下来了。
我与努涅斯有多年的交往,对她较为了解。努涅斯1951年生于美国,父亲是中国-巴拿马混血儿,母亲是德国人。努涅斯在哥大读硕期间,曾在《纽约书评》杂志社做过编辑助理,毕业后有一小段时间是苏珊桑塔格的助手,后在美国多所大学教书,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于1995年出版小说处女作《上帝吹飘的羽毛》(A Feather on the Breath of God)。2018年之前努涅斯出版有6本小说,这些作品多涉及移民文化以及跨文化交流与冲突等题材和主题。
她的作品曾获罗马文学奖、怀丁奖等文学奖项,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201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非小说作品《永远的苏珊回忆苏珊桑塔格》(Sempre Susan: A Memoir of Susan Sontag),《上帝吹飘的羽毛》201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引进,获得读者的好评,扩大了她在中国的影响。
这次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的朋友阿波罗》是努涅斯创作的最新小说。这本小说尽管开本不大,篇幅较短,全书只有212页,却干货多多。正如有读者看后评论的那样,作者的散文化风格干干的(dry),一点也不诗情画意,但那种干,并不是学术论文般的干,而是新闻纪实的干。看似平铺直叙,却是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貌似干巴巴的叙述中体味到了真情实感。
原作书名为The Friend,封面上就是一条大丹犬,小说的确是围绕着我和大丹犬的故事展开的。这条名为阿波罗的大丹犬是我的导师-朋友-情人自杀身亡后留下的,因种种原因无人愿意收养,最后交到了我手里。不过,这只是故事中的一条线索,为的是讲述人与动物(狗、猫,以及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当然,也表达了我对逝者的思念,因为养着这条狗,似乎也就拥有了狗原来的主人的一部分);作者用他她而非它来指称这些动物,并不是单纯的拟人化,而是视它们为人类的同类,至少是平等的世间存在。小说涉及的主题还包括师生关系、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心理)医患关系,此外,作者还谈及自杀、婚外情、贩卖妇女(女童)、雏妓等严肃而沉重的话题。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仿佛是在记日记,又像是在给自杀去世的导师-朋友-情人写信,抑或只是在喃喃自语地回忆他们的过往,讲述他身后留下的三个未亡人(三任妻子)在他离世后的表现和表演;其间还貌似屡屡跑题,详略不一地说说和狗有关或无关的话题,有意无意地提到一部部小说和电影。为了更好地翻译这部小说,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又重读了库切的《耻》、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重)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走出非洲》《永远的莉莉亚》《我的小狗郁金香》《白色上帝》《生活多美好》《霍迪尼》《沉默的羔羊》等电影。我发现这些小说和电影其实都与这本小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让你意识到作者在用这些小说和电影帮助她更好地讲述她在谈论的话题,同时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她的意图。
小说共12章,我们读到第11章时颇感迷惑,难道我是在用实验手法写小说、把整个故事放大了?在这一章,故事一开头就自杀身亡的那个导师-朋友-情人是自杀未遂,而大丹犬的原型则是一只迷你腊肠狗,导师也没那么好色,他只有一个妻子,并不是像前面章节中所叙述的那样,有一个妻子加两任前妻以及N个前女友,还不包括那些偶遇、艳遇的女人。然而,这个故事应该如何收尾?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想象它会这样结束。这两句话又让我们明白,这其实不是真正的结局,而是另一个版本的结局,是叙述者的一厢情愿。
小说的最后一章又回到了大丹犬身上,令叙述者、同时也令读者伤心欲绝的真正的结局。作者安排的场景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我一声声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的呼唤中,大丹犬寿终正寝。
这时候,我觉得这部小说又像是一本写作教材,在教我们如何写小说。当然,作者本身就在大学里教书,她的确教《写作》课;而《我的朋友阿波罗》中的叙述者也在大学里教书,也教《写作》课,因此,小说中有一些关于写作的写作。小说来自生活,又区别于生活,精彩与否就看小说家能否妙笔生花了。
小说中另一个把教学用到创作上来的例子是她的建议或者做法打败空白页!这是著名作家詹姆斯帕特森鼓励其他作家写作时说过的话,意思是:来上我的写作课,现在就动笔,打败空白页,你就能和我一样成为畅销书作家。作者嘲讽地拿帕特森开了个玩笑,她在11章和12章之间整整一个页面上就写下了这一句话:打败空白页!不过,真是无巧不成书,帕特森说对了,这一次她还真的成功了,《我的朋友阿波罗》顺利拿到美国国家图书奖。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不也常说:试一试,没准就成了呢?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使用的实验手法,还体现在作品中多处使用的自由直接引语,没有了引号的隔开,行文变得更加流畅,遣词更加简练,同时叙事更加口语化,描写的家长里短也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