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义傩戏,因流传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而得名,2008年被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固义傩戏在中国傩戏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北方汉族傩戏的重要代表。固义傩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在清代已经名满乡里,近现代有过一段时间的停顿,1987年又恢复了祭祀演出,一直持续至今。固义傩戏恢复演出已经三十多年,自恢复以来就引起了当地学者的注意,因此对固义傩戏的介绍研究也已经三十年。三十多年对固义傩戏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越来越丰富,角度越来越多元,视野越来越开阔,固义傩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书对固义傩戏的研究可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固义傩戏内部的分析,如艺术特点、演剧风格等;一个是固义傩戏外部的分析,如发展演变、传承保护。本书是对跨地域民俗整体视野下固义傩戏研究的尝试,主要内容亦围绕这一基本观点展开。把固义傩戏放入武安的社火环境中,放入邯郸的社火环境中,放入冀南-晋东南的赛社环境中,紧密围绕其社火傩戏的特点进行观察,可以更精确的进行观察。
|
關於作者: |
贾利涛,男,河北武安人,200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硕博连读,201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著有《名医传说与名医拟象研究》,与人合著《五缘民俗学》,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