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1年9月11日)
第2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1年12月3日长春)
第2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2年9月2日)
第2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2年12月1日天津)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3年9月8日)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3年11月29日北京)
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4年8月31日)
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4年11月27日长春)
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5年8月30日)
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5年11月28日合肥)
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6年8月28日
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6年11月24日长沙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7年8月27日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7年11月25日深圳
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8年9月3日
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8年11月30日济南
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9年9月7日)
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9年11月30日郑州)
附录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2008年4月
Syllab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Version 2007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2007年)
Syllab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Version 2016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2016年)
元素周期表
內容試閱:
第5版前言
I never teach my pupils. I only attempt t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y can learn.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本书自初版以来已经历了四代更迭,一路走来,感谢各位读者始终不弃的支持。本次再版,我们为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与决赛理论试题编写了分析、解答与评注,并为几乎所有题目编写了大量的思考题。其中有些题目比较基础,有些很像传统的竞赛题,有些则更难、更综合、更开放。希望大家可以花一些时间琢磨它们,并享受解题和求知的乐趣(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并没有在本书中给出答案)。
每次再版,我们都希望在保持原书风貌的基础上,尽可能更好地去满足大家的需求。然而,同学与老师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知识本位与思维本位的争论,功利手段与学科原教旨主义的互搏,是学科竞赛自始至终背负的矛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环境的变迁,大家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无论是新高考改革下学科竞赛角色的流转,还是求职就业大潮中化学学科地位的沉浮,都是身在其中的所有人无法逃避的话题。
我们无法独善其身,更无意与这矛盾、这浪潮互搏。但我们的信念非常简单: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做的,是走遍天涯海角,找到真正热爱科学、热爱化学的孩子,为他们指一指这里有一条道,或者干脆领他们上来,于愿足矣!我们希望你享受这段旅程,享受学习新知的喜悦,享受解开难题的快感,享受与良师益友并肩作战的泪水与笑容。日后的路无论是否与化学相关,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走过化学竞赛之路,你能够学会自我修行,学会交流分享,学会批判思考,学会开放进取。今后无论走向何方,它们都将是你前进的助力。
感谢余子迪、刘静嘉与柳晗宇三位同学在本次再版中做出的贡献,感谢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李恺老师为本书提供了部分图片,感谢所有为本书提出意见与批评的老师与同学们,也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郑月娥副编审和《大学化学》编辑部的袁梅副编审为本书做出的努力。
谢谢大家!
编者
2020年7月于北大化学新楼
第4版前言:
在前三版的《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析》中,我们一直试图提供一条学习化学竞赛的基本思考路径,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查补知识漏洞,拓展视野边界,解答竞赛试题。这条路径可以表述为:立足基础知识,主动建立关联,积极提出疑问与反思。其中,建立关联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有如小溪必得先汇聚成江河,才能抵达宽阔的大海一般。例如,只要理解了Lewis酸碱理论与共振理论,就能很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电子推动方法;只要理解了对称性与对称变换的基本思想,就可以为配合物、晶体结构与光谱学建立一个直观而统一的思维图景;只要从电荷与半径两个角度出发理解了元素周期律与次级周期律,就能够解释元素化学中大多数的正反常现象而无需死记硬背;等等。基本概念的融会贯通,是举一反三理解高阶知识的必经之路;而高阶课程中的复杂实例,又不断地锻炼同学们对比关联的能力。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永远从基础知识出发,联系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是本书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方法论。
继承前三版的编写思想与行文风格,本书第4版收录了20112018年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与决赛试题的分析、解答与专题讨论,相比上一版增加了2018年的两套试题解析,并修正了其中的若干错误。第4版延续了第3版的编排顺序,即在每一章中先一并列出所有题目,再另起一页依次给出解答,以满足相当数量的同学希望使用本书进行自测的需求。
本书第4版继续邀请参与过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来编写,他们的名字列于编委会名单中,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使本书的再版成为了可能。特别感谢余子迪、柳晗宇两位同学在稿件内容组织、整理与校对工作中做出的贡献。也再次感谢关注本书的老师与同学们,他们热心地指出了第3版以及其他版本中的错误,给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也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郑月娥副编审和《大学化学》编辑部的袁梅副编审为本书做出的努力。
谢谢大家!
编者
2019年5月于北大化学新楼
第1版前言
参与化学竞赛的工作已经快十年了,一直没有编写各种习题集的想法。我时常认为,各类习题集总是直接地告诉同学们标准答案,对解题过程中可能包含的重要知识或产生的其他可能性疏于讨论。这种缺失很可能会误导同学们的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编写各类习题集的想法。两年前,一位同学拿着一本奥赛习题集问我一些问题,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完全错误地理解了题目的原意,这使得书中问题的解释也完全错了。等回答完这位同学的问题,我才觉得为初学化学的同学们提供准确的解释和及时的指导是多么重要,就产生了编写这本书的创意,希望能通过竞赛试题的分析使喜欢化学并在努力学习化学的同学们更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使他们不被各种习题集所误导,并能准确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
每一年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和决赛试题大多都是出题者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无数次的争论完善而成的。这些试题均包含了相应的知识点,并包含了同学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关键内容,同时也在告诉同学们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本规律。因此,每一道试题对于同学们的化学学习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如何准确理解其中的化学知识、掌握学习化学所应该掌握的基本要求对同学们下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是更为重要的。希望此书能满足当前参加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同学以及老师们的需要,作为各位同学在准备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期间的参考书。
为了使此书的编写内容能更贴近同学们,更准确地为各位同学的学习服务,本书特意挑选了从2010至2015年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初赛和决赛的理论试题,并尝试对这些试题作出准确的分析和解答。因此,我特意邀请了九位参加过近些年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对这些试题有自己独特理解和分析的同学参与这些试题的分析和解答。他们分别是柳晗宇、杨中天、陈胤霖、余子迪、贺麒霖、唐麒、米天雄、黄禹铖,以及孙桐同学。也正因为有这些同学参与,从他们自身参与竞赛的角度和经验对这些试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答,才能使此书更加贴近每一位参与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同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对每一道试题从化学基础知识角度进行分析,给予准确的解析,为每一道试题提供相应的知识点,能让每一位喜欢化学的同学受益。我们特别注意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先进性,对一些同学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和误读作了明确的分析和详细的解答。当然,书中仍然会有一些错误和疏漏,我们也希望得到喜欢化学的每一位同学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裴坚
2016年6月1日于北大化学新楼